文化自信理念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11-16 05:51陈天星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传承

陈天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它包含了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的,因此要将其作为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纲领。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幼儿教育应该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文化自信的意义,提出了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侧重学生学习相关技能,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所欠缺。在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指出,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要有文化自信,要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种表现形式。如今,有的年轻的幼儿园教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对传统文化比较淡漠。因此,如果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那么就要唤起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幼儿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构建文化自信,扎实中华文化根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为培育新一代幼儿教师的肥沃土壤,这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引发青年学生的思想被外来文化冲击着,青年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素养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以中华文化作为主流思想来影响青年一代,提升本民族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学生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的意识与行为。然而,在幼儿园的图书室,图书角,引自西方的图画书占到百分之八十左右,由此可见,西方文化价值和外国的生活习惯正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幼儿。虽然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但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幼儿心中筑牢根基,才能从根本上以中华文化底蕴影响幼儿。对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才能将其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对巩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起到重要作用。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办好学前教育”,并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要求“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幼儿教师为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教师理应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任务。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蕴藏着做人做事的标准,一些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理念至今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包括自强不息、礼义廉耻、与人为善等等,与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是一致的。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95后”“ 00后”学生,网络和手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难免会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巩固其地位,以更开放的眼光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的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使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三、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浸润

全国高职教育发展速度快,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院校数量不断增多,高职教育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快步前进的路上,大多数新建高职院校都经历了改建、合并或搬迁的历程,将发展目的倾向扩大生源、提高就业率上,相对缺乏建校的文化底蕴。在跨区域、跨专业、跨文化整合基础上,高职院校的文化根基建设还需继续去探索、去积累、去沉淀。

(二)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有待加强

在学生课外学习内容的调查中,对于偏爱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占少数。青年学生客观的分析力、判断力不強,很容易被西方文化的“另类”所吸引。大量学生不求探索内涵,只重视外在形式带来短期的愉悦感受和愉快体验,加之许多商家和舆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过分营造西方节日氛围,使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似乎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容易。所以我们一边在强调文化的作用的同时,又非常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

(三)文化教育的队伍有待壮大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是普遍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兴趣不浓厚,使得教与学之间的过程存在障碍。师资队伍中也有文化断层现象,教师队伍难以承担文化教育的重任。文化教育的关键是要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拓展到其他学科,对接我们的专业课程、职业环境,与专业内容相融合。教师应如何在学生的文化认知与行为之间、教学之间建起桥梁,寻找一条多元化的路径值得我们思考。

四、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专业建设筑牢传统文化根基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专业发展要有文化情怀,围绕所承载的专业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建立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责任感。教师在讲授专业内容的同时与传统文化教育巧妙结合,协同经济发展,逐步积累文化底蕴,不忘文化的传承性、时代性、人文性。专业教育要更快、更好、更长远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文化的双重作用,既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互动作用,教育推动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推动教育的发展。

(二)多渠道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学生中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首先需要优化课程设置,重视传统文化熏陶。培育有工匠精神、人文情怀、爱国之心、国际眼光的技术技能人才,實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全面结合。其次,在传统节日中体会传统文化。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比较重要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注重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三)重视提升教师个人文化素养

教师应该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要感知到作为高职教育者的自豪感。教师良好的个人文化素养,是学生感受文化、接受文化最好的渠道。自觉提升个人文化素养,重视文化素养对教师实现职业发展与人生价值和谐统一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个人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将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与内在职业需求相联系,做到知行合一。

(四)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在文化教育的培育之路上,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传统文化面前有想法,有兴趣,有行动。例如可以利用网络宣传、文化社团、学生文化作品成果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内心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激励中接纳传统文化。学校、社会、教师和学生各方的全情参与,自上而下开展文化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学生的人格塑造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杨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J].教育视野,2019(11):5-6.

[2]戴诤诤.论新时代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3):84-91.

[3]赵静怡.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选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0):119-123.

[4]郭欣红.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68-70.

[5]俞浩.曾茜.高职院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探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03):83-86.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传承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