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与创新应关注民族文化传承

2020-11-16 05:51陶曙军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民族文化传承

陶曙军

摘 要:大学校园文化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主要包括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而民族文化传承是培养大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文化建设与创新应承担起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担当起培育先进文化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创新;传承;民族文化

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中,传承主要是通过它的育人功能来实现的。文化传承的途径呈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各类报刊杂志等获取知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严密的组织制定培养目的、设置专业与课程、编写大纲与教材,精心设计学习计划和学习目的来完成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

一、明确大学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文化选择功能,使民族文化传承得以发扬光大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大学活力之源泉,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所积累的文化知识浩若烟海,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知识不可能都传递给后人,只有通过选取需要的文化来解决社会问题,任何文化都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有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又有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东西。所以,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也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来实现的,它可以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进行整理、继承、传播、发扬,而对于所不需要的糟粕予以剔除、摒弃。这种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它选择的文化往往也代表了社会文化的较高层次,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少数民族的高校应与本地区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使之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与知识和技能、智力培养结合起来,促进民族文化的保存、积淀。民族文化传承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同时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只有创新大学校园文化才能使大学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涵及作用,对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提高院校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传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指一个国家(可以是多民族国家也可以是单一民族国家)的文化传承;狭义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指某单一民族的文化传承。笔者文中所说的民族文化传承是狭义的民族文化传承, 特指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承能够增加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例如,我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史诗、故事、歌谣、叙事诗中保存了有关天地万物起源和人类产生的哲学观念,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歌、绘画、雕塑、服饰、建筑等艺术,也渗透着很多人文和生活知识, 记录了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文化, 通过民族文化传承可影响一代代的年轻人,使他们不仅获得了朴素的哲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而且得到美的享受。民族文化传承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智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我们知道,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指向性,文化和文化传承的不同,造就不同民族人们的智力特点。例如, 通过长期的狩猎生活, 鄂伦春族人听兽叫, 观兽印, 查兽粪, 熟悉动物的生活规律与出行路线,逐渐形成一种做事专一、不易分心、注意力集中的特点。贵州黔东南以黎平县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传承一直呈现为纯粹的口头模式,凭借记忆以口耳相传,侗族的歌手们有着令人惊异的音乐素质,无论何时何地唱侗歌, 唱某首歌一张嘴就是某个固定的调, 固定的音高和明确的调性概念丝毫不亚于专业人员,表明了侗族文化传承对侗族人记忆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类似的情况。在漫长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各民族还形成了不同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信念、世界观等,并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不断发展非智力因素。

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通过民族文化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培养他们民族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才能实现这种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民族共同体的再生产才不会中断,才能培养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通过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 才能使心理意识、价值判断、感情趋向、审美情趣等文化的核心因素有机地融入每个大学生的深层意识中,才能使民族文化的精神化作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自觉的民族认同感和内聚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有了特色的校园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大学也会创出新形象和知名度。

三、深入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对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关系,利于更好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新和建设

民族文化传承的总量越多,说明民族文化被客观地保留下来的、筛选出来的总量越多,这就为校园文化的选择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反之,民族文化传承的总量越少,说明民族文化被客观地保留下来的、筛选出来的总量越少,校园文化的选择就会受到限制,民族文化的选择与传播的自由度也较小。其次,民族文化传承的质制约着校园文化的质。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有积极与消极、进步与保守之分,民族文化传承的质,这种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优劣,因此,在学习和研究中注重淘汰落后的,消极的成分的传播就显得尤其必要。

民族文化传承是质与量相统一的产物,在传承中,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的质量。我们知道,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是民族文化量的积累、质的进步的过程。民族文化传承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主流文化的质量,标志着某民族文化基础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制约着对该民族的客观了解。另外,也应该看到,大学校园文化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民族文化的保留和发展也需要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是各种民族文化要素的传承。包括语言传承、行为传承、器物传承和心理传承等。其中最稳定、最持久、最核心的传承是心理传承,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心理传承往往表现为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构成民族认同感的核心部分。其次,各种文化要素的传承都受制于心理传承,都围绕着它进行。特别是通过语言传承更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如果师生在课堂内外有针对性地采用双语教学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用民族语言交流,校园文化活动中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展现文体才华,开展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保存和积淀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中,关注和传递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等,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通过大学校园文化的传遞和承接,促进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文化传统的形成,也更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其实,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左媚柳《高品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

[2]黄万林、 张元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江西社会科学(2010·4).

[3]彭岚嘉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西部论坛(2007·7 版).

(作者单位: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民族文化传承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