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传授知识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发展能力。而在各种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法是其中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启发式教学法;应用策略
当代教育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启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摆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使学生得“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与愉悦。
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及主人。在课堂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汲取知识、提高思想、熟练技能;在课堂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主动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努力探索事实真理,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之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与指路人,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搞专制型课堂教学;学生发自内心尊敬教师,以主人翁的心态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教学活动。
首先历史教师要热爱历史专业,热爱教育事业,有理想、有抱负、有崇高的情操,有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历史教学更是一门全面的、艺术的、综合的学科,它规定教师在要钻研本专业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广泛认识并掌握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教学观点、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的应用方式、伦理学知识等等,要了解本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采用更好地教学模式教导学生,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历史课堂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正向提问启发。这是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指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提问。提问要问到要点上,要使学生能够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又要带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有益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1]它表现为在教材的重要处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从正确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例如,讲《美苏争锋》时教师可提出:美国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头号经济、军事强国,而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双方在雅尔塔会议上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他们凭借什么能划分势力范围呢?美苏争锋的原因又有哪些呢?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战后美苏的争霸均源自于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与苏联都试图称霸世界从而为自己国家获取最大的利益。任何国家的国家政策都是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美苏的争锋在当时却对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使学生通过材料与思考,得出国家利益才是双方争霸的根本原因。
反向提问启发。指从不同的角度或与问题截然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2]例如,讲《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时谈到“由于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殖民者颁布了《不可容忍法令》进一步剥削北美人民,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暴力统治,北美人民奋起反抗,由此爆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时可反问:如果没有波士顿倾茶事件,那么美国独立战争就不会爆发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这样引起学生们的讨论,有的学生讲波士顿倾茶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如果没有这个导火索肯定还会出现別的情况,或者在不久之后就会直接爆发独立战争;有的学生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所决定的。教师在一一评价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美国人民不满英国殖民者的剥削,他们需要独立的主权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情景启发。指教师使用激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或资料,或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渲染课堂教学气氛、衬托本节课的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营造一种氛围来增强学生的情境记忆,并使学生从中接受到知识。例如在讲“美苏争锋”时,使用多媒体播映纪录片《二战后的世界》中的片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西斯战败同盟国胜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雅尔塔会议上划分了自己的世界范围。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在朝鲜半岛、越南、中东、古巴等地的冷热战对峙使得整个世界多次行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通过播放影视作品,十分清楚地反映了美苏争锋的状况,也使学生感受到双方的争霸对世界和平带来的危机之深。
利用直觉影像资料启发。使用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手段等直观的历史资料,可以充分地渲染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在学生脑海中达到增强历史表象观念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师通过及时地进行引导与启发,在学生已有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形象思维基础上,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使学生透过各种复杂的现象,找出历史事件的本质。
如讲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就可以进行以下的启发式教学: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而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市场;由于洋务运动时期政府的诱导,使得民间大量开办了近代企业;一部分先进的商人掀起了实业救国的运动。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及要点,来加深记忆。接着可通过自由讨论并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失败后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通过回归课本阅读相关的内容,找出近代民族工业的一部分先进代表企业与实业家。教师点评后板书要点(近代民族工业成立的概况)。然后打出投影:著名状元企业家张謇、面粉大王荣德敬、荣德生等人的简介以及开办的企业等相关图片。接着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地区分布图与轻重工业比例图;材料二是外国列强对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压迫,他们掌握着技术、管理经验等等;材料三是中国封建势力对于民族工业的打压。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轻重工业比例是否均衡(2)通过材料二与材料三能够得出哪些信息?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得出如下的结论:①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地域分布不均并且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②收到西方列强与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再次投影,并归纳要点。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因此,教师的教学重在施教之法,重在引导,教师不能够越俎代庖,而是要让受教育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而知识仅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是获得知识的能力与学习的方法。因此,正如古人言对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便是启发式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侯林.中学历史启发式教学一得[J].现代教育.2011(04).
[2]郑强.浅析初中历史启发式教学的应用[J].快乐阅读(上旬).2012(01).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