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探索道德与法治“三型”课程新路径

2020-11-16 02:05徐铁刚舒童李珩
教师·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型课程建设道德与法治

徐铁刚 舒童 李珩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借助各学科的课程建设。那么怎样构建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达到学科课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校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教研组在“三型”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总结出道法课程的建设经验——探索课堂观察“345”,助力基础型课程提效;开展图说时政,深化拓展型课程外延;组织主题辩论赛,丰富实践型课程形式。通过各种方式探索道法“三型”课程新路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建设;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05 文章編号:1674-120X(2020)27-0086-02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育学生6大素养,涵盖18个基本要点。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9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那么,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道法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通过道法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一、道法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获得的,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业成就,是学科课程发展学生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根据道法学科的课程特质以及教学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点,我们总结梳理了道法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个性品质等内容。

二、道法“三型”课程建设,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各学科课程建设的重心,笔者所在学校的道法教研组主要通过打造道法“三型”课程——基础型、拓展型和实践型课程,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探索课堂观察“345”,推动基础型课程提效

在基础型课程建设中,道法组注重开展定向观课,采用课堂观察法,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分工要求。全组探索总结了课堂观察的“345”模式,即三个量表、四个要素、五个环节。通过这一模式,优化了对道法基础型课程的评价和反馈,助力基础型课程提效。

1.研发三个量表,完善学科观课工具

三个量表分别来自道法组的三个备课组。首先教研组通过集体讨论,确认课堂观察维度,并将观察维度平均分配到每个备课组。比如,初一年级道法组重点观察“教学互动”,初二年级道法组重点观察“教学环节”,初三年级道法组重点观察“教学素材”。观察维度确定后,三个备课组会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反复研讨,设计出本组的课堂观察量表。观察量表设计稿完成后,会邀请组内一位教师进行试课,全组参与听课,并试用观察量表。同时,组内成员在听课时对观察量表提出修改建议,再进一步完善,形成正式稿。正式稿形成后,教研组和各备课组在日常听课时会直接选用,开展定向观课,也会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课堂观察量表进行再完善。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课堂观察的认识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学校道法组形成的课堂观察量表已经涵盖了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细致的观察项目设计有利于开展科学的课堂观察,进而提升道法课堂教学效率。

2.围绕四个要素,精准课堂观察维度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的生命过程中,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有了教育,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大主题,“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里的“人学”既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道法组的课堂观察基于人学的要求,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观察教师的授课情况,以促进师生双主体的共同成长。道法课程的课堂观察主要围绕四个要素展开:①学生学习——学生怎样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②教师教学——教师如何导课,导得怎么样,是否有效?教师怎么总结,总结得怎样,是否有效?③课堂性质——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是什么?④课堂文化——课堂的整体感受,学生互动情况、师生的对话与交往情况如何?在观测过程中,每位教师会确定相对固定的观测点,一方面便于熟练地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规范五个环节,确保课堂观察效果

课堂观察法的使用要达到预期效果,则须规范课堂观察的各个环节。学校道法组在课堂观察中注重规范课堂观察五个环节——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小组讨论、教研组讨论、再次上课。接下来,以道法组一位教师的课为例,具体说明课堂观察的五个环节如何开展。

第一,课前会议。授课教师进行课前说课,介绍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班级学情、教学重难点、课堂预设和具体环节。在课前会议上,各观察小组就自己观察的要素与授课教师进行现场沟通。

第二,课堂观察。各备课组对组内教师进行分工,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室指定观测点完成明确的观测任务,记录观测内容。

第三,小组讨论。各备课组对观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本组的观察分析报告。

第四,教研组讨论。授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各备课组的中心发言人结合本组的研究报告对本堂课提出修改建议。

第五,再次上课。授课教师吸收借鉴各组观察建议,改进并优化教学设计后换一个班进行同样内容的授课,各观课教师再次听课,观测课堂的改进情况。

课堂五个环节的确定,有利于课堂观察的规范化,也有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同时也便于观察小组给予授课教师更全面、更规范的意见指导。

(二)开展图说时政,深化拓展型课程外延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生活环境“多重领域”相互作用下的文化,涉及主体行动和主体所具备知识、能力和态度。它还可以结合复杂心理的认识前提,如认知、技能对个体内部情境的影响,然后整合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态度,通过行动反思和学习,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道法组依托现有的学校资源和条件,积极开发学科校本拓展课程,目前主要开设了图说时政、宪法宣誓、小记者、法治讲座等拓展型课程,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图说时政课程。

图说时政课程的开设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其理性精神、信息意识。课程内容为对与学科相关的时事或身边案例的演讲评论。课程实施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课前三分钟时政演讲;第二,图说时政比赛。课前三分钟时政演讲主要在日常道法课程中开展,由一位或多位学生结合PPT、音频视频等,对当下时政及社会热点进行演讲评论,班级同学自由点评,或者以“点评嘉宾团”(由班级政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组成)点评和自由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点评结束后学生会对时政演讲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演说学生名单的确认,可以通过主动报名、抽签或者点名软件点名等方式,有时为了扩大参与面,部分班级也会采用按照学号顺序轮流演说的方式。

每年五月份,学校会组织大型图说时政比赛,分为初赛、半决赛和决赛。初赛由各班在班级内开展,每班选出代表参加半决赛,最后选拔出优胜学生进入总决赛。总决赛中学校会邀请专家评委进行点评打分,同时,还会组织学生大众评审团进行投票。通过图说时政拓展课程的开展,学生的时政素养和讲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组织主题辩论赛,丰富实践型课程形式

道法组积极组织与学科相关的序列化实践活动,丰富实践型课程形式。目前形成的序列化实践型课程主要有主题辩论赛、时政小论文撰写,其中,主题辩论赛是全组实践型课程中重点建设的课程。

主题辩论赛的课程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培育学生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课程内容上看,主要通过向学生征集辩题的方式开展,辩题的选择多元化,可以从哲学、法律等角度命题,也可以是贴近学校生活的辩题,或者新闻热点问题。从课程实施上看,主要通过辩论赛形式开展,分为初赛、半决赛和决赛。在辩论赛之前,道法组教师会先组织学生观看“国际大专学校辩论赛”视频,让学生了解辩论赛的比赛流程和注意事项。然后,全年级统一进行班级辩论赛,让更多学生参与、感受其中。各班筛选出来的优胜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相互辩论,决出获胜团队进入半决赛,半决赛队伍相互比拼,最后决出进入决赛的两支队伍。决赛中学校会邀请辩论界专业人士进行点评打分,确定最后结果。该课程的课程评价主要是从论证内容、语言表达、辩驳技巧、临场反应、表情风度等角度对选手进行个人评价,以及从审题、论证、辩驳、配合、辩风、氛围等角度对团队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辩论赛,学生训练了理性思维、培育了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学生引经据典,参与辩论,有利于培养其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也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学科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优质的课程规划有助于各学科课程的高效实施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学校道法组通过“三型”课程建设,践行新课程理念,在推进学科建设的同时,全方位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践行了学科课程的宗旨与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开颜.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思路·总体框架·目标体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3-7.

[2]蘇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M].蔡 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三型课程建设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以“三型”人才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