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羽
舞剧《杜甫》是由重庆市歌舞团倾心打造和演绎的一部大写意作品,将唐代诗人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以意象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人物形象刻画和演绎得淋漓尽致。全剧分为上下两篇,以“诗圣”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为主线,将其诗作与舞蹈融合得恰到好处,呈现杜甫心系苍生的民族大义、爱国情怀以及豪放豁达的遇事心境。本文从人物性格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该舞剧中“诗圣”杜甫的形象特征。
一、整体形象解读
舞劇形象是指在把握整体意象的基础上想要表达的整体立意,是语言的观念,同时还有着对美学的追求。舞剧《杜甫》的整体形象是在社会动荡和命途多舛的时代,杜甫仍然保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展现出卓越的文学素养。舞剧以杜甫的著名诗句作为开篇,表演者独处一角,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舞剧共有序、上篇、下篇、尾声四个篇章,展示了杜甫求官、做官、弃官又渴望做官的坎坷历程,充分利用环境等要素,演绎宦官、群臣、丽人、兵车行、难民、田间之舞,展现国之艰难、民之疾苦的同时,重点将身处难境的杜甫求仕途、报家国的情感与人格表现出来。整体舞台效果极佳,群舞形象塑造非常有特点,形式严谨别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例如,在舞段《丽人行》中,丽人们的妆容以及点唇、脱衣等动作展现出唐代佳丽特有的风采,通过素色的服装颜色营造了奢华的场景。尤其在众佳丽的衬托中,一位佳丽拖着长长的衣尾、徐徐而行,给人一种华丽、高贵之感。通过侧倾、慢转挪身等卷缠裙摆动作,唐朝女性身体美感顿显,真实映照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韵味十足的群舞形象展现了唐代后宫的奢靡和人物之间的淡漠。
二、杜甫的形象特征解读
整部舞剧围绕杜甫这一核心人物,巧妙地将其忧国忧民、壮志豪情的形象展现出来,重点演绎和表现了杜甫与“国”“家”“妃”“民”等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把杜甫的诗歌贯穿始终,文字与舞蹈的结合赋予了舞剧别样的语言表达形式;另一方面,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与情感情怀的紧密相融使舞剧更加剧情化、叙事化,杜甫的形象特征愈加明显。并且,舞剧中有实虚两个杜甫的人物设置,即现实和想象中的杜甫。人物性格与情感隐匿于人物形象之下,可在客观环境和氛围中表现和抒发,赋予舞台人物形象灵魂,又影响着人物的情绪以及外在的动作表现。在舞剧《杜甫》中,演员将杜甫的性格与情感融入舞蹈动作和眼神中,实现其情感表达与宣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其性格与情感特征如下。
(一)性格特征
1.善良、豪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人物形象的内在表现,但始终不曾脱离于舞剧表演始终。在面对朝廷动荡、佞臣行道、黎民疾苦时,杜甫能够坚守本心,果断舍弃官职,回归淳朴生活。舞剧《杜甫》中,对杜甫形象的诠释是建立在其同情弱者的善良、不畏强权的豪爽性格特征之上的,在个人仕途和家庭的选择上,能时刻站在国家和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做事,使其形象展现更加具象化。舞剧中,杜甫回归故里与农民一起劳作的舞段里,舞者用舞蹈动作演绎插秧,用甩袖子的跳跃动作象征播种,农民欢喜并感谢上苍带来的风调雨顺。为了展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景象,舞剧编排了人物形象特征比较明显的三对夫妇,即相互埋怨的老夫妻、辛苦劳作的中年夫妻、新婚恩爱的年轻夫妻,呈现出一种安稳、祥和之态。
2.真诚、坚韧、有情的性格特征
舞剧《杜甫》突出表现了人物真诚、坚韧、有情的性格特征。例如,《求仕行》舞段主要展现的是杜甫求官赶考经历。学子们手持书卷,做着小幅度跳跃动作,同时通过阵列变化表现出众学子的紧张以及对求官的急切与渴望。场景转换,学子已成为佞臣,虽仍将卷轴置于胸前,但蜷缩、弯曲的身体语言象征着逐渐对权力低头、沾染不良官场风气,失了做官的初心。杜甫在蜷曲身体语言中却依旧直立挺拔,表现出其坚守初心、刚正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简洁有隐喻性的身体语言和情感的张力充分表达出杜甫与众人做官理念的背道而驰,也为其后来的怀才不遇以及朝政内乱、百姓受难埋下伏笔。舞剧融入两段杜甫与妻子的双人舞,夫妻情感的演绎与表现使得剧情更加饱满,杜甫人物性格展现也更加合理、全面。当手捧家书时,妻子见丈夫杜甫回来,喜怨参半,用手拼命捶打。画面一转,那家书便在另外一个杜甫的手中,表达了杜甫与妻子之间的牵挂与惦念。在舞剧下篇,杜甫脱下官服、带上行李归乡见到妻子,与上篇中幻想与妻子见面的场景相呼应。在舞剧的结尾处,晚年的杜甫登高望远,回想人生多艰、国家多难,抒发着“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感慨,孤独、对亲友的思念以及时势动乱下担忧百姓安危的愁绪涌上心头,彰显着其真诚、多情、坚韧的性格特征。
(二)情感特征
1.爱国忧国的情感特征
杜甫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但是求官之路艰难,屡试不中。在安史之乱时,他只身一人前往投奔朝廷,途中被叛军抓获,押送至长安。于是,困顿长安十载,杜甫看到并深刻感受到朝野的动荡不安、市井巷陌的悲惨难捱,萌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家国情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在舞剧《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片段中,衣衫褴褛的难民向杜甫集聚而去想要求救,却又快速摔倒在地,杜甫想要伸出援手却发现自己力量薄弱。后面转换成男子双人舞,将虚实两个杜甫相互融合,展现了二者之间情感上的矛盾,现实的杜甫安静站立在田野中无能为力,虚幻的杜甫则在舞台上疯狂奔跑,懊恼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对国家的忧思和渴望改变的矛盾情感跃然于舞者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中。二者像面镜子相互审视,幻想中的杜甫放声大笑,似是嘲讽最后却又与现实的杜甫惺惺相惜,象征着杜甫思行合一。
2.心系民众的情感特征无奈与挣扎
饱尝众多坎坷的经历和民间疾苦后,杜甫诗歌风格发生一定转变,呈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曾经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而后便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重与孤独,也象征着唐朝的由盛转衰。舞剧《杜甫》的副题为“一个人笔下的唐朝”,虽主要表现杜甫的人物形象特征,但也借着与杜甫诗歌的融合展现他笔下的唐朝风雨,真切表达了杜甫对民间疾苦无力改变的怅然、对百姓的同情、对个人前途无望和身处乱世的忧虑。晚年穷困潦倒的杜甫依旧不改报国初衷,始终心系百姓,舞剧落幕,杜甫的诗词通过3D投影呈现在舞台上,为舞剧画上句点。至此,“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命途多舛的一生便演绎完毕。
3.孤独难抑的情感特征
“床头屋漏无干处”“少陵野老吞声哭”,充满坎坷、饱受苦难的一生在不愿随波逐流的自我坚守下注定是比较孤独的。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曾和好友约定“青春作伴好还乡”,但终究没能实现。时局动荡不安,杜甫便来投靠好友,可随着好友的离世,他又变成孤苦一人,最终只得四处漂泊。离家千里、多病缠身、亲友离散又心忧国家和百姓,舞剧的结尾与开篇又形成呼应,孤独之感油然而生。而舞台上巨大的红色官服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但其颜色逐渐消淡和宫女身体垮下的时刻象征着整个朝代的衰落。
三、结语
舞剧《杜甫》是一部有现代意义的高质量作品,对杜甫人物性格和情感相融合的形象特征演绎得惟妙惟肖,反映了国家、百姓及个人命运的交织。它不仅带领观众重温杜甫笔下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宝库,感受舞台美学的追求,也呼吁世人时刻铭记对责任的坚守、对梦想的执着。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