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钢琴音乐特征

2020-11-16 02:05罗盼王娟
艺术评鉴 2020年18期
关键词:悲剧性民族性创新性

罗盼 王娟

摘要: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人们评论肖邦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在肖邦短短三十九年的人生旅途中,其创作了不计其数的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的圆舞曲、练习曲、前奏曲、浪漫曲、幻想曲、回旋曲、夜曲、波兰舞曲、波罗乃兹舞曲以及钢琴协奏曲等,当华沙沦陷后那整段时间是肖邦的创作高峰期,而肖邦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则更加体现出了肖邦的伟大之处。

关键词:歌唱性  创新性  民族性  悲剧性  华美性  舞蹈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8-0040-03

一、肖邦的音乐与人生

(一)肖邦的生平及其音乐特征

肖邦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这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中,他是一位极为感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能够对听众的想象产生极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能够传递个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和印象,还能到达人类灵魂最隐蔽、最深层的角落。

肖邦自幼就显现出非常惊人的音乐天赋,他在六岁时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波罗乃兹舞曲》,这首作品是由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帮助他记录下来的。肖邦出生于波兰华沙。他的母亲负责照看贵族夫妇的孩子们,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来到波兰之后,他的父亲便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国家,从此波兰就成为了肖邦父亲的第二个祖国。在肖邦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成为了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所以全家人也一起跟着父亲迁居到华沙。肖邦的一家都拥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肖邦的母亲会弹钢琴,而且歌声也非常优美。萧邦家中经常有音乐界、哲学界、美学界和文学界的教授来做客。可以说肖邦从小就深受文艺的熏陶。

肖邦的父母很早就注意到肖邦有着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所以决定让他接受系统的正规音乐教育。肖邦少年时期就进入了华沙的音乐中学,继而考入华沙中央音乐学院。同时肖邦在华沙各地登台演出,继而又出国举办音乐会,在多次获得成功后被当时的人们公认为:钢琴神童。在19岁的时候,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自己首次大型音乐会并且大获成功。这次音乐会之后,肖邦也获得了世界著名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评价:“脱帽行禮吧,先生们,这将是一位大师”。

而在当时那个时期,波兰正处于被列强的瓜分之下。国内局势动荡,这迫使肖邦告别祖国,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音乐特征之一就是悲剧性。此后肖邦的一生都是在巴黎度过的,这段生活经历和学习旅程也为他后来音乐特征中的华美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肖邦在这里将全部的精力都奉献在作曲、钢琴和教学的领域,迅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和最受欢迎的钢琴教师。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至今还能从他的学生、友人和家人留下的书信、通讯录和日记中了解到肖邦对于他自己作品的诠释。

有意思的是,几乎在每一份日记中,我们都能找到肖邦对于演奏其作品所做的类似指导。因为这个原因,后世的音乐学家们才能够整理出一部部的肖邦音乐宝典,为今天的肖邦作品演奏者们指引方向。肖邦毕生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被世人尊称为“浪漫主义抒情钢琴诗人”,但是他并不拘泥于儿女情长的艺术创作,更让他有触动的是身处于动乱时期的祖国。坎坷动乱的家国遭遇使得肖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令人感到遗憾的不仅仅是他那短暂的生命旅程仅有三十九年,更遗憾的是供后人瞻仰的作品也仅存留下来270余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作品都被淹没了,实在令人惋惜。

(二)研究与理解肖邦音乐特征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了解肖邦的音乐特征意义极其重要,他的音乐创作非常丰富,有在巴黎时期纯粹的抒情作品,也有歌颂家国情怀的作品,变化丰富,他的灵魂更加接近我们东方人的审美,他的作品像中国的诗词歌赋一般,诗意盎然,引人遐想,所以不论是从事相关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亦或者是大众音乐爱好者,懂音乐的人还是不懂音乐的人都喜欢肖邦的音乐,当我们在了解了肖邦的音乐特征之后,我们便可以更加具体详细的去体会肖邦音乐作品中的表达,这不仅是跨越历史长河对于经典的享受,更是我们与肖邦之间最近的距离,这些优秀的作品如沧海遗珠,当拾起它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看到的是它闪耀的光芒,更应该去探索它发光的原因。

二、简析肖邦的钢琴音乐特征

(一)歌唱性

我们知道钢琴本身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敲击琴弦而发出乐音,我们会更觉得它像打击乐器,而非人声。但是肖邦本人则更希望在钢琴上可以获得人声歌唱的效果。肖邦十分迷恋歌剧,而且歌剧也是肖邦重要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特别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盛极一时的美声唱法,而美声唱法这个词在意大利语的意思里正是优美的演唱。

这种演唱形式的首要特点就是音符连接的流畅均匀,就好像是每个音符都是从前一个音符里面流淌出来的。夜曲这一肖邦钟爱的作品类型就很好的诠释了肖邦作品的歌唱性,在《H大调夜曲第23号作品》中,如果我们用手指快速的敲击琴键,会使乐句的开头充满冲力和张力,这使得乐句都会显得有些突兀。但是如果我们想象在演唱,我们就会明显的发现,在演唱过程中,我们会尽量使得音符平滑均匀,具有旋律性和歌唱性,而且努力使歌曲过渡自然。

他的歌唱性还表现在他乐曲的长乐句中,在《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它的乐句悠长且欢快,每一句都像描述着一个场景,这与歌曲中的歌词一般,给人无限的遐想,他的节奏也是随着乐句中创造的意境而产生变化的,构成歌唱中的旋律线,这些长乐句往往给人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层层递进,如诗如歌。

(二)创新性

肖邦的创新有一部分体现在他创新性的演奏技巧上。按照肖邦本身的初衷去演奏他的作品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肖邦学生们的回忆,肖邦本人非常不喜欢一切与音乐作品无关的突兀的强音。在这方面,肖邦对自己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对他们演奏中所出现的突兀强音,甚至会做出一些讽刺性的反应。肖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使演奏者对声音和音质的控制也同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每个人的触键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触键方式的不同,源自每个人拥有对演奏钢琴不同的理解和习惯。所以当我们在肖邦作品中遇到甜美柔和音符的时候,就表示我们要温柔且要有力度地抚过琴键,在《降E大调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作品22号》中,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想象从钢琴的琴键里轻轻的拉取一根藏在钢琴中的丝带;当我们遇到情感要求轻盈无拘无束的作品时,虽然这个情感仅在肖邦的《船歌》中现过唯一一次,但在演奏时我们要想象漂浮在空气中的羽毛轻轻地落在琴键上的感觉。

肖邦的创新性在夜曲中也有着极大的体现,众所周知开创夜曲这一体裁的人是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但是在肖邦的创作下,夜曲才真正被发扬。也正是因为他对夜曲的情感创新和演奏创新,才使得夜曲这一题材的音乐创造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我们还会发现他有很多的地方都有伸缩处理(rubato),这也是他创新性的代表之处,伸缩处理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词原本的意思是偷窃。在音乐里面,它表示的是非常自由的进行速度控制。这个词意为偷窃者在拥有高超的偷窃技艺的同时,也是非常一种特别的偷窃,即所有偷来的东西都要如数奉还。那么在演奏中每一次加速之后,都要再缓和下来,以此来保持一定的音乐脉动,它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根据作品中的旋律和情感变化而随之变化,让作品具有活力。肖邦音乐作品中的伸缩处理都必须与所有的发音和音乐张力紧密相连。当作品需要表现热情、冲动的情感时节奏就要随之加快。当作品需要表现沉重的情感时,节奏也要随之放缓。

(三)民族性

肖邦的音乐特征中的民族性,也是当时很多波兰作曲家的作品的共性。当时的波兰正处于列强的瓜分之下,正是无数波兰的作曲家、诗人、作家、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美”维持了波兰的民族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肖邦的音乐特征中传达出浓厚的民族性。波兰的民族舞蹈波罗乃兹波兰舞曲和玛祖卡等等都曾经多次出现在肖邦的作品当中。这些都是乡村举行庆典和婚礼的时候村民们所跳的舞蹈形式。肖邦的《B大调马祖卡作品17号》是一部典型的玛祖卡作品,它的风格既优雅又充满活力,是典型的波兰民族舞蹈的风格。《e小调马祖卡作品17号》是波兰民族舞曲当中的速度最快的旋转式舞曲。

(四)悲剧性

离开波兰之后,肖邦的创作和作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作品越来越富有悲剧性,悲伤的情绪也不断加深。《H小调诙谐曲作品20号》是肖邦刚刚离开祖国远赴法国的时候创作的。作品里面充满了悲剧性与悲剧情怀,那时正是波兰十一月起义失败。肖邦心系着波兰所发生的一切。在波兰历史上,这是一段非常惨痛的时期,因此,在肖邦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助的情感。肖邦渴望能够亲身回到波兰献身祖国,然而却身处异乡,远离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他对国内发生的一切感到非常无助,唯一能做的是将自己的痛苦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出来。不过在理念上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算作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作品。

但是到了晚期,肖邦的音乐作品明显发生了改变。开始趋向于后浪漫主义时期和印象派风格。同时肖邦作品的织体也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在肖邦晚期的音乐作品中不仅具有着浓厚的织体,他使用复调的频率也增加了,但是肖邦的复调并不像巴赫作品中常见的多声部。在肖邦作品中出现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复音部分。肖邦会同时使用几个声部在作品中,且这几个声部在作品中的位置是同等重要的,几个声部之间是对话的关系。肖邦晚期作品中出现的丰富的织体与丰富的和弦和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纵观肖邦的作品,不论是从作品种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创作手法的角度来看都可以肯定的说,这真的是一位非凡的天才音乐巨匠。

(五)华美性

我们可以看出,肖邦在华沙居住时期的作品与其后来离开波兰旅居法国时的作品在风格上是迥然不同的,在华沙时期,肖邦深受自己导师的影响,而他的导师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色彩。所以肖邦在这一阶段所创作出的作品带有当时十分流行的华美风格,华美风格的钢琴作品所追求的是充分展示钢琴这种乐器的艺术性。

当然后期的作品中也有一部分带有华美性,并且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氛围和学习的过程也为他音乐特征中的华美性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手指在琴键上的运动跨度非常大,表演效果极其震撼,音乐内容富有活力,风格明朗充满光彩。

(六)舞蹈性

肖邦作品中还有三种不同的舞曲形式的钢琴作品,它们分别是波罗乃兹舞曲、玛祖卡舞曲和圆舞曲。

在肖邦早期的音乐作品中有一些波罗乃兹舞曲。肖邦的作曲生涯也正是从波罗乃兹舞曲的创作开始的。他在六岁时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波罗乃兹舞曲,并且在成熟时期的作品中篇幅也相对更大一些,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作品53号》等这些作品通常是肖邦在学生时期写的。

对于肖邦来说,还有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品种类就是玛祖卡舞曲。如果说波罗乃兹舞曲是肖邦的第一部作品的话,那么玛祖卡舞曲就是肖邦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肖邦所创作的玛祖卡舞曲不论是从形式节奏还是从篇幅方面来说都非常多样化。在演奏方面,技术并不是难点,难点是演奏者需要对波兰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表达出玛祖卡舞曲所传递的情怀和意义。

华尔兹是欧洲的宫廷贵族中盛行的一种舞蹈,很多古典主义音乐艺术家,非常热衷于创作为华尔兹伴奏的圆舞曲。在肖邦的圆舞曲中,我们可以发现他非常重视展现钢琴的艺术性,在《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号》中就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他将几种不同类型的情感天衣无缝的连接在了一起,给人一种尽善尽美的艺术感。

三、结语

不论是练习者还是演奏者,我们都需要忠实于作品的本身,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关注作品的发生、音乐的情感和韵律。注意乐曲的歌唱性,自发的去诠释音乐的美感,也要关注乐曲中的和弦的走向。

肖邦是一位要求很高的作曲家。通过他的学生日记和回忆录中我们不难发现,肖邦对于作品的演奏和作品的要求极为严格、苛刻。而我们只有在了解了肖邦的作曲特点和音乐特征后,才能够更好、更加忠实地再现作曲家本人的意愿和对作品的诠释,也更是对肖邦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法]贝尔纳.加沃蒂.肖邦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唐嘉骏.肖邦音乐的波兰性格——肖邦音乐的民族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6,(07).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钱亦平.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聂菲.论抓住肖邦音乐的风格[J].学理论,2009,(19).

[6]邓琤.论肖邦钢琴音乐的和声特点——以肖邦《夜曲》为例[J].艺术科技,2013,(09).

[7]陈亚南.谈肖邦音乐作品的民族性[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03).

[8]弱巴.生活日记——与肖邦有关的[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2010,(05).

[9]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悲剧性民族性创新性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