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怀梁
(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西 上饶 334100)
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老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临床上此类疾病具有诊断效果一般、治疗困难、并发症严重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在临床上早发现、早治疗,因此,采用一种方法提高疾病检出率变得至关重要[1]。在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患者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为试验组,另选98例单纯肺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入选标准:年龄53~84岁;病程4个月~3.6年;所有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有监护人陪同;研究经过医院委员批准,经患者以及监护人签字同意。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以后按照分组分别接受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数值进行统计分析。我院使用的超声诊断仪为Philips公司的EP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前协助患者取侧位或仰卧位,并保证患者心情平稳、呼吸匀速;将探头频率调节至2 500~5 000 Hz,将超声仪调节至ASE模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心尖四心腔切面、左心室长轴位等,在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显示屏图像清晰度调整超声仪探头频率,获得清晰的图像;对比分析两组图像结果[2]。
1.3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即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率;②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即房室传导阻滞、心电轴偏转的发生率。
2.1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分析:试验组患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对比[例(%)]
2.2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电轴左偏发生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肺型P波、心电轴右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例(%)]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部病变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类型,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患者肺部基础性骨架或支架发生异常病变引起疾病,或者是由于肺部动脉发生异常病变导致患者小循环受阻从而引起疾病。这种疾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同时,这种疾病具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具有治疗困难、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检查容易出现偏差,诊断不准确造成治疗困难[3-4]。
近几年来,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的一大重大疾病,临床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对老年患者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但对于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准确的检出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为CT等,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因素,检查准确率较低[5]。冠脉造影术相对于CT等检查方法有所改进,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冠脉造影术对于患者具有一定的创伤,对患者身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不利于疾病的后续治疗,不能满足患者对于疾病诊断的需要,因此临床利用率有限,为了提高对日益增长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有效诊断,为了适应患者的诊断需求,提出采用新型超声诊断仪进行协助检查[6]。超声诊断技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方法,通过超声诊断能够在无创、无痛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疾病深层次诊断,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的优点,同时能够对疾病的深层病理进行检查诊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应用时无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更广泛的应用[7]。
在本次研究中,对所选不同类型疾病的患者进行分组检查,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临床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不良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肺心病患者;同时,试验组患者心电轴左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肺型P波、心电轴右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传导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超神诊断能够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