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力
(大邑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3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呈现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影响。结肠癌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类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目前依然采取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其手术操作方式包括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其应用优势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但是即便手术方式不同,还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容易诱发免疫损害,免疫功能状态在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恢复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试验以86例实施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例,分析探讨在其手术操作过程中选择不同入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9年3月,以我院在此期间收治的择期行右半肠结肠癌治疗的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3~76岁,平均(59.49±4.59)岁;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0~79岁,平均(59.34±4.71)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实施手术操作的前一天实施肠道准备,在手术操作前30 min进行抗生素静脉注射,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肿瘤诊治原则》进行操作。
对照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指导患者采取头低脚高左倾体位,在操作过程中应用五孔法,选择脐下位置做切口,切口大小控制在1 cm左右,然后插入Trocar管,建立气腹以后放置腹腔镜,选择左侧脐水平腹直肌外缘位置作为主操作孔,于脐水平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麦氏点位置处选择三点作为辅助操作孔。进行腹腔情况的探查,进行切除范围以及病变位置的明确,选择回盲部进行皮肤、组织的逐层分离,将右侧腹筋膜切开,对回盲部、末端回肠、结肠等组织实施游离操作,然后帮助患者采用轻度的头高脚低体位,将右半结肠切断游离以后,进行周围组织淋巴组织的清除。然后换为平卧位,在脐切口位置放置切口保护器,将完全游离的结肠管拉出以后,近端切至末端回肠15 cm,远端切至横结肠右侧半,吻合残端,进行术区清洗,缝合切口[1]。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选择中间血管入路,和对照组患者取相同体位,将小肠推向左下方以后,将大网膜推向头侧,将回盲部交界处系膜提起,进行回结肠血管的追踪,将肠系膜上血管充分显露,在根部位置对回结肠、右结肠血管实施结扎操作,沿着胰十二指肠前筋膜、筋膜间隙以及肾前筋膜进行右半结肠的完整游离,进行脂肪组织以及周围淋巴组织的清扫,切除局部组织,吻合断端,进行术区的充分清洗,取出腹腔镜以后进行切口常规缝合[2]。
1.3观察指标:对比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淋巴清扫时间明显较高,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更新和完善,其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多种疾病诊疗过程中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对患者机体损伤性较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逐渐普及,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感,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积极影响[3]。
本文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充分证实在右半场结肠癌切除术操作过程中选择中间血管入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如下:相关研究资料表示,在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选择侧方入路,即先游离、解剖右结肠后间隙,再处理血管淋巴结,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在解剖右结肠后间隙时被血染、模糊、看不清几率少。然而对于熟练操作的医生来说,止血彻底,并不存在此问题,完成结肠系膜游离以后能够将右半结肠拉出腹腔实施淋巴结的快速清扫。相较而言,中间入路的操作方式需要进行肠系膜血管的充分暴露,然后实施肠管处理,而且在操作过程中血管走形复杂,因此具有较多的出血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选择中间血管入路时主刀医生需要找准手术层面,需要在膜间隙解剖,否则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输尿管损伤、术中出血等并发症类型。选择中间血管入路实施手术操作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正确层面操作的学习,该术式熟练掌握后,能够在切除肿瘤之前先从根部结扎切断右半结肠血管及清扫相应淋巴结,符合无瘤操作规范,观察两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中间入路更为显著,且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及血管处理,淋巴清扫效果更好[4-5]。
综上所述,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操作过程中应用中间血管入路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与侧方入路相比较更加符合肿瘤操作原则,对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因此在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操作过程中推荐选择中间血管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