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何惠珍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道大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分值为9分。其文本内容理论性强,选项设置注重抽象的归纳推理,复习难、见效慢。部分教师在高三考前复习时不得要领,学生得分率偏低。笔者近年参加省考命题工作时尝试从命题角度探索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论述类文本阅读在试题命制时,一般着重关注三个要素:文本、题干和选项。
从文本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大多选用现当代知名作家的评论性文章。比如:2019年全国卷Ⅰ摘编自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论述文学创作与时代、与人民的关系,属于文学评论性文章。2019年全国卷Ⅱ摘编自叶嘉莹的《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阐释杜甫诗歌集大成的原因,也属于文学评论性文章。2019年全国卷Ⅲ摘编自李荣启的《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阐述传统艺术表演的基本特征及有效保护的途径,属于艺术评论性文章。
从题型和题干看,论述类文本阅读有3道选择题,题干设问分别为:第1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第2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第1题考查的是对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的理解,包括对主要概念的含义和观点句的内涵的理解。第2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行文思路、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述目的以及文章结论等的综合分析。第3题考查的是联系社会实际对文章观点、证据、结论等进行评判、预测或重新验证。
从选项看,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4个选项的信息量相对均等,字数基本相同,意思不能重复、矛盾或相互暗示,内容必须全面铺开,覆盖全文。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命题的规则。如果从命题者的角度来探讨复习途径,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高考语文试卷的分值和考试时间的比例是1∶1。据部分学生反映,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读懂文章要读两遍,至少6分钟;读懂选项、与原文比对、排除、验证、做出选择,至少要9分钟,总耗时至少15分钟,这样有可能导致写作时间不足。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从命题实践看,论述类文本一般来源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闻周刊》等国家级大型刊物中的知名人士的学术论文,其内容紧扣时代主旋律,其形式符合规范样式。在高三复习时,教师必须通过典型例文分析,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的文体特征,从而学会快速浏览、有效阅读的技巧。从教材中选择范文展开复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论述性的文章主要有三个单元,共11篇:必修②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3篇;必修④第三单元《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共5篇;必修⑤第三单元《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共3篇。必修②第四单元的3篇文章属于演讲辞,具有针对性、鼓动性、逻辑严密性、说理透彻性和表达综合性等特点,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全文、画出关键语句、列出写作提纲、查阅背景资料等方法,体会演讲辞的特点和魅力,积累阅读经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必修④第三单元的5篇文章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具有文学性、形象性、哲理美、语言美等特点,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厘清思路;画出难点句,分析论证方法;联系实际,领悟文化内涵;交流讨论,厘清作者的观点和论据,逐步明确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必修⑤第三单元的3篇文章属于文艺评论和随笔,是具有典范意义的论述文,应该作为复习的重点篇目,着重复习作者如何提出观点、如何选择与阐析论据、如何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以及如何推导出结论等写作常识,从而全面把握文体特征,为学生正确解题奠定理论基础。
如复习《咬文嚼字》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观点,即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这个观点是在罗列“你是”“你这”句式的语言现象之后水到渠成地总结出来的,同时这种语言现象也作为直接论据来阐明作者的观点;而“李广射虎”“推敲”等事例也是用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语言形式,后者侧重语言含意。文章采用先分说、后总说的论证结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而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总结论述文的阅读步骤:先看题目,提出疑问;再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同时画出观点句,分析关联的道理、证据、方法,归纳主旨;最后提供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熟悉的阅读步骤去阅读陌生的文本,要求学生快速把握结构和大意,进而准确答题。
如复习《说“木叶”》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木”作为诗歌意象的两个艺术特征。作者说“木叶”的目的是讨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文章通过层层设问、反复举例,逐步推导出结论。而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文章选例的广泛性、丰富性与典型性,论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对接,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论说方式等特点,进而掌握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假设法、因果法等论证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检测,教会学生运用已知的文体知识去阅读陌生文本,快速把握其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如复习《谈中国诗》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中国诗篇幅短小、富于暗示性、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特点是相对外国诗而言的。作者学贯中西,表述观点极具个性化和主观色彩,说理语言幽默风趣。而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质疑、讨论,学会对文章观点合理评价,对结论重新推断。最后,指导学生仿制试题,探索选项设置思路,逆向积累解题经验。
一般来说,复习课文可以按上述方法三步走:①梳理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②总结阅读经验;③通过练习巩固提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中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考点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四项综合分析。有学者认为,依据《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综合相关要求,可以探求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厘清概念,理解重要词句,筛选归纳文本内容,分析论证过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都应在考查内容之列,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视野、理解分析能力、筛选归纳能力、论证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语文综合素养。
从命题实践看,论述类文本阅读3道题中12个选项的设置一般由词及句、由段及篇、从内容到形式、从信息筛选到归纳整合、从理解分析到逻辑推理,其内部层级分明,外在梯度明显。最能把握考试要求、遵循命题原则的就是高考真题。在高三复习时,应深入研究近三年高考全国卷的9套试题,梳理常错项的设错规则,明确试题布局与选项区间的对应关系,厘清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之间的逻辑关联,制作表格,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以便积累应有的解题经验。表格示例如下:
第1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选项错项分析2019年全国卷Ⅰ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A.原文表述为“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这是必要条件的复句。选项表述为充分条件“……就能”,曲解文意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C.原文表述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选项表述为“因为……才是”,强加因果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D.原文表述为“……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选项表述为“无须考虑……”,颠倒有无2018年全国卷Ⅰ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D.原文表述为“……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选项表述为“脱离了……”,曲解文意2017年全国卷Ⅰ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A.原文表述为“……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选项表述为“……气候变化”,偷换概念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B.原文表述为“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奢侈排放”。选项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片面武断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C.原文表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选项遗漏了“自己”,对象残缺
第2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选项错项分析2019年全国卷Ⅰ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D.原文表述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选项将“精品”表述为“正面人物”,误解观点2018年全国卷Ⅰ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A.原文表述为“‘新子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见文章采用的是类比论证。选项表述为“对比”,误解论证方法2017年全国卷Ⅰ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C.选项有两处错误。1.原文出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作者立足法律立场。选项表述为“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偷换概念。2.全文只有第3段部分文字阐述代际公平,选项表述为“大量篇幅”,以偏概全
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选项错项分析2019年全国卷Ⅰ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D.原文表述为“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强调艺术家需要创作精品。选项表述为“少而精”,推断失误2018年全国卷Ⅰ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A.原文表述为“‘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选项表述为“互相隔膜”,推断失误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C.原文表述为“仅仅停留在‘照着讲’……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混淆或然与必然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D.原文表述为“‘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选项把“统一”表述为“过渡”,推断失误2017年全国卷Ⅰ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B.原文表述为“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选项有两处错误:1.把原文的“人为原因”扩大到所有原因;2.“符合利益”未必能保证需求,推论的条件不充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上表格的梳理和分析,使学生逐步熟悉文体特征、考试题型、设问方式、选项陷阱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常错项的语言标志,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归纳常错项的错误类型,逐渐掌握解题规律。
如第1题考查理解能力,命题者往往会对文章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主要观点的对象、原因、条件或结论进行拆分、增减、重组,语言表述往往使用判断句、条件复句或因果复句,有意在名词术语、关联词、行为动词等方面设错。做题时必须抓住“就能”“就是”“因为”“必须”“全都”“一定”“有”“无”“了”“将”“一些”“一般”等标志性词语,通过比对原文,辨别正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总结出偷换概念、对象残缺、曲解文意、颠倒是非、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等常见错误类型。
如第2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命题者一般会对文章的结构思路、文段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的关联、作者的论证目的、文章的结论等进行分解、归纳、概括、整合,语言表述往往使用陈述句,有意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方面设错,做题时必须关注“论证”“说明”“衔接”“彰显”“引用”“采用……结构”“使用……方法”等标志性语言,通过理解原文,辨别正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总结出结构不清、方法不当、条件不足、理据失联、目的不明、结论失实等常见错误类型。
如第3题考查推断的能力,命题者一般会从文中的已知条件顺推或逆推出一个新的结论,语言表述往往使用带有介宾结构的复句。做题时必须关注“应该”“有助于”“有利于”“就有”“就可以”“意味着”“与……相通”“主要”“根本”等标志性语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用代入法辨别正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归纳出以偏概全、理据不足、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夸大其词等常见错误类型。
从近三年高考全国卷看,尽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文本和选项千变万化,但题型相对稳定,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命题基本设错规则,做题时学生就可以胸有成竹,避免盲选,提高准确率。
从命题实践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应紧扣新课标,凸显立德树人、爱国敬业、奋斗奉献、文化自信等时政热点。高三复习时师生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浏览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公众号的时评,或观看联播快讯、主播说联播等短视频,或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评论文章,让学生大致了解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新鲜话题。对新政策、新事物、新名词、新概念、新思想等有印象,做题时学生才能积极应对陌生文本,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