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涂韶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自公布以来,成为指导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类,而学业质量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明确规定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其中明确了“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等要求。我们不妨先回顾2017年、2018年的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设题情况:
专题考点题型2018年2019年命题术语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阅读区块链文学类文本阅读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选择题)√√√√√√“内容+特色”分析概括小说中的形象特征√√√√“形象+”分析概括小说的情节结构√“情节+”分析概括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分析概括小说的内容主题“文本+”分析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艺术特色√√√“文本+(语言)”分析小说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本+(手法)”
2018年高考全国三套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体裁均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分别是阿成的《赵一曼女士》、老舍的《有声电影》和刘慈欣的《微纪元(节选)》,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别取材于鲁迅的《理水(节选)》、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步舞》和何士光的《到梨花屯去》,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重点在掌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高考真题,意欲从“区块链”的角度提出适用于二轮复习阶段末期的备考策略,以期就教于方家。
近几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小题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即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做出选择,考查考生鉴赏评析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情节的基础上,或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或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等等。这种题型体现了综合考查的特点,要求考生从品味语言、梳理情节、辨析技巧以及作品主旨等角度理解文本。
高考小说文本的选择题选项特点是“内容+特色”。每个选项往往采用“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方式命制,即显性表述(写了什么)+隐性表达(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显性表述大多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转述,有利于考生在解题时定位信息区间,而隐性表达则大多是对文章艺术特色与主旨的理解分析,命题人常在此处设置错误。命题人正是采用这种“显性表述+隐性表达”的命题方式,让试题考查得更全面(可从多角度设题)、更深刻(考生能否真正理解文意)和更可控(既有解题指向又有深刻思维)。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4题C项,其中,“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表述有误,通过原文可知二姐等人开始对有声电影是无知的,后来对有声电影进行不懂装懂的赞叹,从本质上看,他们对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发生“转变”,因而并未描写其“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在解答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选择题时要能做到以下三点:
1.标注敏感点。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考查点、要求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有益于准确作答。
2.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如人物、环境、情节、手法、构思等,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处。筛选信息类的题目要注意选项是否改变原文之意,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3.落实设误点。根据“知识性(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分析鉴赏(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一般来说,小说文本的核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通过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现象,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理解人物形象对把握小说的主旨尤为重要。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的考查也频现考场。
1.“形象+特征”
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本题先总结了作者对赵一曼女士的性格特点的评价,因此作答时要从文人气质和冷峻两个方面去文本中寻找相关的细节描写或情节。如文中描写了赵一曼喜欢丁香花,表明她情趣不俗;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这一情节,也是赵一曼女士文人气质的体现;而表现军人的冷峻的内容有: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充满母爱,不忘大义等情节。
2.“形象+心理”
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本题需要注意的是“新奇事物”指代有声电影,那么文章中有关有声电影的对话便是体现人物具体心态的句子。如二姐从“不知为知之”到“开开眼”,表现了二姐由傲慢无知到从众、趋新的心态的变化;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对有声电影胡乱做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的无所适从和焦虑不安。
3.“形象+方法/手法”
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中国的脊梁”的形象意义,即对大禹形象的塑造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对次要人物的描写等。
再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8题: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题干的核心词有两个:“老舞蹈师形象”“表现手法”。解答此题时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在作答人物形象特点和作用时,我们要有以下思路:
第一步,定位置。结合上下文,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人物的内心想法。
第二步,抓关键。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描写,厘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第三步,析心理。充分估计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第四步,明效果。在明确使用的手法后,考生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塑造形象的以及运用这种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对于形象类试题,我们需关注的角度有:第一,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经历等介绍。第二,对小说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描写。第三,小说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第四,情节的推动。第五,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等等。从目前高考语文增加阅读量,拉大区分度、突出考查思维能力的命题趋势来看,未来高考命题人还会不断扩展“形象+”区块链的外延,小说阅读区块链“形象+作用”“形象+环境”题型等模式都有可能出现,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一般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也可以暗示社会环境。这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即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自然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暗示人物身份、性格,或烘托人物心理;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言外之旨;⑤暗示、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作为线索勾连故事;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1.“环境+概括”
如2018年江苏卷第13题: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人物所处的家庭环境,可以从客观情况(家有厨子和花园等)、家庭生活氛围(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和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等角度概括并分析。
2.“环境+作用”
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9题: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明显,解答此题时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
对于要求概括自然环境特点的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①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如山、水、树木、日月风光等,要学会从景的“形、态、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
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注意文中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并初步感知景物的色调及蕴含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考生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在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①自然环境描写在开头:往往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季节特征,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暗示社会环境的作用。
②自然环境描写在中间:往往具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性格、侧面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③自然环境描写在结尾:往往具有深化主旨、照应开头、留下空白、引人深思的作用。
总之,解答环境类考题时,我们首先要找到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概括环境的特点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或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或暗示社会环境;或烘托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奠定感情基调等。
“情节+结构”
高考小说阅读中,情节类考题是比较常考的题型。
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此题前一小问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小说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后一小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情节的作用。作答时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开头段的作用大致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发展;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前文,为下文做铺垫。结尾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或照应开头等。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有: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或深化主旨;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1.“文本+语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有两方面规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立足于“理解”和“鉴赏”两大层级。
鉴赏小说语言往往体现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遣词造句着眼于小说文本中的词句,即选取文中富有内涵的语句,加以引导,可以帮助考生体会其背后的丰富含意。修辞手法着眼于小说中的句段,是小说阅读中表现手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在赏析语段时应着重掌握的知识点。语言风格是指小说整体的语言特色,具体又可以分为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特色和叙述语言特色。常见的语言风格有:自然、华丽、幽默、简洁等。
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6题: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品味语言和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先在文本中找出具有幽默特色的语句,分析其所用的手法。如第①段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改编自经典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幽默风趣。再如第④段,写人们找东西,写找寻的主人和物品,滑稽可笑;兼有第⑧段,“既来之则安之”是书面语,“打了票”“而又愿坐在一块儿”是口语,书面语和口语混合,颇有趣味。另外,文中还运用了排比、反语、夸张等修辞手法,也产生了幽默风趣的效果。
赏析小说语言,首先要在把握语言的形式、手法和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从描写技巧角度分析语言的作用;从语言运用的手法角度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语言的特点。
2.“文本+表达技巧”
评价、鉴赏文章运用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具体来说,小说的表达技巧,一是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与描写),二是修辞手法,三是表现手法,四是布局谋篇。其中,叙述主要是对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角度的考查。
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本题要求谈“历史与现实”交织叙述的好处,即要求考生思考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分析这种叙述方式对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效果以及主题的表现等方面有什么好处。从人物形象上看,将历史与现实中的赵一曼融为一体,丰富人物形象;表达效果上,使故事更真实;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回答技巧类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其次要回答这种表达技巧有何作用,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文本+整本书”
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9题:《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设题着眼于“文体+整本书”阅读,要求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文本的特征,不仅交代了“故事”的叙述方式,而且指出其“新编”的特点。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神话传说,重新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里,刻画了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角色,凸显大禹崇高的人物形象。此外文本的“新”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揉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新词。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古代的时空环境,使时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4.“文本+文学理论”
如2018年全国卷Ⅲ第6题: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考查点是科幻小说的本质特点,即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想象。题干明显指向“文本+文学理论”类考查形式,需要考生具有宽阔的文学视野和扎实的文学修养,答题难度较大。但是,科幻小说要讲科学,又要突破现有科学成就的限制,要将科学与幻想有机结合,考生顺着这个思路去理解文本更有益于作答。
综合以上几种形式,我们在作答“文本+”类试题时,可以从“观点态度+文本解说分析”的角度组织答案:
①明确表达观点。作答时最重要的是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确定了,才能围绕观点组织用语,形成答案。
②分析文本情节。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情节、事件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分析文本叙事形式。文本的叙事形式包括结构的组织、线索的安排、叙事的顺序等。从故事结构的主体入手分析,才能不脱离故事的主干。从线索的安排入手分析,才能明确情节安排的奇妙之处;从叙事的顺序入手分析,才能明确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
④分析人物与主题。思考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是否切合时代特征和环境,是否有利于深化主题。
综合近三年高考命题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有变难的趋势,对考生的鉴赏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多积累,培养基于文本形成的“文本+”的区块链式理解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