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明 李小曼
江渭清夫妇
在世人眼里,江渭清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坚持真理敢于直言、身处逆境刚正不阿……然而这位铁骨硬汉也是一往情深的,对妻子、对子侄、对家乡,至情至性、重情重义。
1982年,江渭清和夫人徐敏回到江苏定居,每天傍晚在住所的院子里散步成了习惯。初夏的南京气候宜人,院子里小径旁浓密的栀子花正值花期,沁人肺腑的芳香令人陶醉。迎着夕阳的余晖,夫妻俩共同憧憬着幸福安宁的老来相伴,许下长相厮守的凿凿誓言,眼里尽是祥和美好。
5月初的一天,徐敏接到了全国妇联执委发来的会议通知。江渭清得知后两人都很高兴,在他们看来,能参与讨论关系全国妇女的大事是很有意义的。8日晚,江渭清将徐敏送至南京车站。徐敏对他说:“行了,渭清,你放心吧,会议一散就会赶回来的。”但是江渭清坚持将她送上站台、送进车厢,并嘱托同车厢的同志一路照料。他们相约,待徐敏返宁时,他再亲自来接站。北去的列车启动了,带着对彼此的牵挂,他们隔着车窗挥手告别。
谁曾想,这种亲人间的普通送行,竟成了江渭清和徐敏的最后诀别。9日凌晨,两人仅仅分别几个小时后,在行进的列车上,徐敏心脏病复发,经抢救无效,溘然与世长辞。
噩耗传来,江渭清一时间大脑出现空白,不禁泪水纵横将衣襟染湿一片。无论怎样,他都不能相信自己已经永远失去徐敏的事实,只在心里不停默念: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不管是什么,只要徐敏还活着,还有救就行。直到省委负责同志代表组织来报丧,那人与江渭清面对面坐着,神情哀戚而无奈,说了许多劝慰江渭清节哀保重的话,这个时候江渭清才不得不相信,徐敏是真的不在了。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太沉重,江渭清久久地陷入极度悲痛中,对着冥冥苍天眼含泪水,他无声地呼唤:“徐敏啊,徐敏……”
徐敏原名陈庭玉,1917年11月出生于湖南平江县浊水狮岩村,1937年 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相继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学区党委书记、南京市妇联主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劳动工资部部长、省妇联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政协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等职。1975年后任江西省人大副主任。
江渭清和徐敏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结为伴侣的。当时江南主力正向苏北地区战略转移,时任华东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的曾山批准了他们的婚事,颠沛动荡的年代里他们总算有了一个自己的流动小家。紧接着便是连绵战事,对于徐敏,江渭清的心里是愧疚的。有一次他悄声对妻子说:“讲心里话,真该好好陪伴你几天,实在对不住了。”徐敏只是笑着答:“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给你记着账,全国解放后再补吧。”
徐敏是个情理通达、顾全大局的人,新婚燕尔即抛开儿女情长,她感激江渭清说的贴心话,江渭清更感激她的理解和支持。家给了江渭清一路向阳的底气,而他对徐敏的深情,正是这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在烽火岁月里留下的一抹柔情。
江渭清和徐敏不仅是一对鹣鲽情深的恩爱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早在20 世纪30年代初,江渭清和徐敏在湘鄂赣苏区就相识了,那时候的徐敏在江渭清眼里还是个稚气未消的“红孩子”。她十二三岁参加革命,秉承先烈遗志,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得坚定勇敢。1935年,在白色恐怖中徐敏不幸被捕,面对反动派的刑讯逼供,年仅17 岁的她坚持气节、忠贞不屈,被敌人判了七年徒刑,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经党组织积极营救,才得以释放。江渭清当时在湘鄂赣西北军分区任司令员兼政委,虽然忙于战事,但得知徐敏安然出狱的消息后很为她庆幸,心里也暗自高兴:这下又可以见到那个朝气勃勃的“红小鬼”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敏奉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之命,赴苏南太(湖)鬲(湖)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当时,江渭清奉命由新四军十八旅调至十六旅地区负责党政军工作,同在江南敌后,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见面的机会也多了。两人怀着同样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
50 余年战友、30 余年夫妻,江渭清和徐敏除了生活上的相濡以沫,更有精神上的相知相契。“真该好好陪伴你几天”,是江渭清说给妻子的最美情话。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爱情,是革命先辈的选择和担当,他们在追求信仰的义无反顾中将爱情定格成最美的风景。
江渭清是重情重义之人,无比珍惜出生入死的战友情谊,他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代为抚养了很多烈士遗孤,袁振威就是其中一位。
袁振威是袁国平和邱一涵的儿子,早在湘鄂赣革命时期江渭清就与袁国平夫妇在一起战斗。后来在新四军,他们又一起战斗在大江南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41年1月,袁振威还不到两岁的时候,父亲袁国平就牺牲了,他后来曾一度牵着双目失明的奶奶讨饭过日,7 岁时才回到母亲邱一涵身边。1949年南京解放,邱一涵随军南下,袁振威便被寄放在了江家,由江渭清的夫人徐敏代养,并有江旅安作伴。
1956年,邱一涵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那一年袁振威17 岁。江渭清主动承担起抚育烈士遗孤袁振威的任务,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并由徐敏亲自为袁振威安排好房间。在江家,江渭清对袁振威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虽然你喊我叔叔,我承担的却是做父亲的责任。”江渭清还不忘嘱咐江旅安:“浣郎(袁振威)比你小,生活上你要照顾他,学习上要互相帮助。”这样,袁振威就成了江家一个不姓江的儿子,得到的却是比亲生儿子更多的关爱。直到临终前,江渭清还对江旅安和袁振威叨念:“你们应该是亲兄弟!”
除了生活上事无巨细、无微不至,江渭清还经常给袁振威讲述他父母的英雄事迹、人格魅力,以此来教育他、引导他,告诉他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1938年,袁国平调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皖南事变中,他指挥部队奋起抵抗,在身中四弹、重伤难行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时年35 岁的袁国平举枪自戕,实现了自己“如果我们有100 发子弹,要用99 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的阵前誓言。
邱一涵同样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共产主义战士,她是红军中为数不多走完长征路的女战士之一,被同辈人尊为“革命老大姐”,被青年同志称为“革命妈妈”。邱一涵下葬那天,长长的送葬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几十名将军、近百名省市领导、上千名群众为她送行。开国上将、省委领导亲自为她扶灵,江渭清就是其中一位。
当年参加送葬的一些老同志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仍不禁感慨:“那场面在江苏真是空前绝后。”邱一涵,这位以非凡人格力量感动所有人的共产党人,给儿子的最后遗言是:忘记社会给予的一切优越条件,依靠自己去生活。
失去双亲后,袁振威得到了更多来自父母战友的关爱,他们视他如己出。除了江渭清,陈毅、粟裕、钟期光、张震、刘先胜等许多人家里总有他的地方,康克清曾经亲自来信要他去她家生活……他们爱护他、教育他,关心他的生活,解决他的困难。
晚年的江渭清定居南京,与袁振威有了更多的亲近机会,为他的点滴进步甚感欣慰。袁振威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国防大学,长期在海军装备系统工作,后来从教于海军指挥学院,为国防建设培养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海军作战指挥人才。当听说袁振威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时,江渭清开心地要请他喝酒,并为他题写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以鼓励他坚持依靠自己成就事业,坚定不移走父辈的路。在袁振威的眼里,江渭清给予了他如父般的教诲和关爱,他就是宽厚仁慈的好父辈。
江渭清和孩子们在一起
平江既是江渭清的故乡,也是他踏上革命征程的起点。人行千里常思亲。少小离家的江渭清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无论身份如何,身处何地,他总是情系家乡发展,关注百姓幸福,关心干部成长。
1959年冬天,江渭清收到母亲病危的通知。这个时候邓小平找到他,主动提出多给他一些假期,让他回家侍奉母亲,同时建议他利用这个机会,针对当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生产瞎指挥风)盛行做一些社会调查。于是,江渭清带着尽孝道、搞调查的双重“使命”,回到了故乡湖南省平江县秀水乡余家洞。这一次,他在家乡住了22 天。
大半个月的时间里,江渭清除了怀着悲痛的心情照顾母亲,为母亲料理后事之外,全部精力都扑在了调研上。他下工地,进食堂,走家入户,广泛接触基层百姓,耳闻目睹“五风”给家乡经济民生带来的危害,内心深感沉重。
江渭清重亲情、尽孝道,身体力行讲党性,以廉洁清正的高风为家乡的基层干部作出表率,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提及当年江渭清用鸡肫子和毛栗子比喻表里不一两种人的故事,秀水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至今仍津津乐道。一天,江渭清邀请全公社大队以上干部到自己家里做客,招待午餐。席间,他说道:“我们有些同志,听了奉承话就高兴,听了逆耳的话就不高兴。这样,很容易犯错误。有的人专讲奉承话,肚子里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鸡肫子;有的人爱放炮提意见,可他赤胆忠心,是毛栗子。你们说,是鸡肫子好呢,还是毛栗子好呢?”
江渭清一直比较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1982年回乡时,他将“文革”时期被扣发的1 万多元工资全部捐给了余家洞的一所初级小学。同样,当得知黄金洞要建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时,他也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以支持。平江的黄金洞在大革命时期是红军游击队根据地,江渭清曾在那一带活动,多少年过去了,他对那里的人民群众、一草一木仍抱有深厚的感情。新校竣工后,他还派儿子江旅安亲自前去参加了落成典礼。
1982年,江渭清把补发的工资全部捐给了家乡的余家洞小学
现今的平江五中就是江渭清的母校——平江第四高小。1925年8月,江渭清在这里写下:吾生立志效法愤世嫉俗诸有识之士,倡新制而革旧体,救社稷于水火……就是这篇得了满分的千余字短文,使他破格成了四小的一名插班生。往事历历在目,1986年5月,江渭清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只见校园四周是茂林修竹,古木葱郁挺拔。走进当时的教学区,江渭清径自转向大厅西侧的厢房,激动不已地为大家介绍:“这是当年润清主任的宿舍。”江渭清口中的“润清”是他读书时的训育主任宋润清。宋润清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年他经常给江渭清讲述苏俄十月革命,讲述马克思和列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从思想上启发他的革命觉悟,使他找到了为之毕生奋斗的光明之路。也是经过宋润清的介绍,江渭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宋润清对于江渭清来说是益友,更是政治启蒙导师,江渭清对宋润清的敬仰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次江渭清回家乡还专门向当地的领导干部介绍了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先进经验,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高屋建瓴的建议和意见。他动情地告诫平江的各级干部:平江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想尽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早日让平江人民脱贫致富。这是江渭清一直以来的心愿,他总是竭尽所能带给家乡人民无限关爱和支持。
江渭清是从湖南那片红色热土走出来的一位农民的儿子,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追求真理、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江渭清是感情丰富之人,深爱着祖国和人民。他对故乡湖南魂牵梦萦,对江苏大地一往情深,对江西老区充满眷恋。他对同志、对战友、对亲人的关爱和呵护,伴随他无私奉献的光彩一生,馨香恒久、绵远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