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采取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11-14 05:24卢宝祥刘春华邓有彩
关键词:消化发病率内镜

卢宝祥,刘春华,邓有彩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800)

胃、十二指肠出血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出血量大、起病急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采取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100例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50例患者为参照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参照组,男:女=29:21;平均年龄(42.76±5.37)岁。研究组,男:女=28:22;平均年龄(42.97±5.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消化内镜注射止血治疗:在冲洗过程中,使用冰冻盐水取出甲肾上腺素,控制浓度为0.5%,使用肾上腺素8 ml注射于病变部分,观察患者的出血症状,在停止以后注射乙氧硬化醇(浓度2%),反复注射,采用上述方法。

研究组使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在冲洗过程中,使用冰冻盐水取出甲肾上腺素,控制浓度为0.5%,病灶部位充分暴露,氩气流量设定为3 L/min,功率设定为45 W,表面热凝度设定为3 mm,在胃镜活检的引导下,在病灶上方插入凝固导管,维持凝固时间为2 s/次,待病灶处的粘膜出现泛黄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与无效三个等级,出血症状消失,无反复情况,即为显效;症状消失,但出现一次反复现象,即为好转;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参照组实施消化内镜注射止血治疗,研究组使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00%(48/50)高于参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参照组实施消化内镜注射止血治疗,研究组使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n(%)]

3 讨 论

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反复出血等,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可使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被视为可靠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效果。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疾病患者消化道出血时,可快速止血,且避免了外科手术治疗与长期用药。本文研究中,参照组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研究组采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的优点为凝固深度自限性,多低于3 mm,降低穿孔发生率,且无炭化,对组织修复有利,另外,氩离子束可自动导向至需治疗组织表面,并非沿着气流方向、喷头方向,可通过自行逆向、侧向、轴向凝固,在病变各个部位到达,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优势独特[3]。

综上所述,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消化发病率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