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中的多元空间阐释

2020-11-14 19:01
电影新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绿皮书雪莉托尼

杨 蕾

法国社会学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社会产物和使用价值》中提出,“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支配着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支配”。也就是说,空间的存在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空间属性,更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更容易被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阶层所界定和影响。

《绿皮书》电影自上映以来备受好评,它丰厚饱满的人物塑造和精挑细剪的电影细节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与认可。不光是在美国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在中国上映以来的三天票房就已经过亿,这部影片不论是商业性,还是口碑都成为奥斯卡影片在国外影院上映的“最佳影片”。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故事讲述的是美国知名黑人钢琴家、人称“雪莉博士”的唐·雪莉,为了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方巡演,雇佣了一名在纽约某俱乐部有着丰富经验的“保安”、意大利裔美国白人托尼·利普做司机兼保镖,一路从纽约到阿拉巴马州的表演之旅。两个人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争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克服种族因素,共渡难关,并结成了知心朋友。

在构建线索上,影片通过空间叙事的手法展现了人物的强烈的价值迷失、精神惶惑、身份错位以及认同危机等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他们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并导致的压抑、沉闷的精神生活有着内在联系。从这部作品的画面表现我们可以发现,空间已不只是故事发生和展开的场所,同时具有强烈的隐喻意义,即在呈现的空间中折射出人物身处囚笼般无处逃脱的现实和心理困境。可以说,《绿皮书》无疑发挥着列斐伏尔所描述空间的现实表征和意义指征功能。

一、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包含主体的社会行为”。它不仅指地理空间,而且是文化互动和社会交流的产物。每个社会皆会产生其自身的社会空间,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秩序在该空间中进行重构。导演彼得·法拉利在《绿皮书》中聚焦不平等的种族社会关系,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压迫和屈从的社会关系通过电影空间转换、人物的话语和主体空间实践三个方面展现出来。

《绿皮书》是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本专门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书中标注了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等。片中有两个细节,一个是唱片公司对接人给托尼介绍本次任务时说道,“你们有时候可能不会住在一个酒店”,因为按照绿皮书上的指引,有些酒店只允许白人居住,而有些酒店是专供黑人居住。另一个是当托尼和雪莉来到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在当地入住旅店是行程中第一家允许黑人入住的地方,但就这样的一座破旧的两层旅店,却在绿皮书中写的是“就像自己家一样的舒适”,言外之意,黑人只配住在如此简陋的住处。甚至,雪莉还在当地的小酒吧被人极尽羞辱,幸而得到了托尼的帮助才逃离险境,雪莉从歧视较少的北方豪华、宽敞的居住环境换到了歧视严重的南方简陋、拥挤的居住场所,影片通过不同的居住空间展示了在南方种族关系难以逾越的物理距离。

施密特指出:“空间的呈现会浮现在语篇和言语层面”,即人物往往通过其种族意识形态和话语来构建空间表征。影片中的雪莉和托尼来到了“日落镇”。因为在种族隔离政策期间,美国很多地方规定日落之后不允许黑人出现和逗留,白人警察拦住他们,其中一个警察在言语上出言不逊,托尼怒而挥拳揍了他,导致两人被囚禁在警局。雪莉打电话给律师,不久警察局长官被上司打电话训斥而不得不释放雪莉和托尼。可是白人警察的话语反映了白人主义者对美国黑人蔑视和排斥的态度。

空间实践是通过主体对空间的认知得以实现的,是一个“社会产出、再产出、衔接和构造的最抽象的过程”。具体来说,空间实践指日常生活和产出过程中浮现的交流和交互。社会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该影片当中,无处不在的文化阶层的冲突、种族歧视的冲突都成为新空间产生的根源。囚禁在冲突弥漫的社会空间里,人物内心受到空间内部力量的压迫和排挤,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转变和升华,形成不同的空间实践。

片中雪莉处在上层社会,高贵讲究;托尼生活在底层,粗野庸俗,活得自由自在。托尼劝雪莉尝试用手吃炸鸡,相信他一定能感受到随性吃东西的快乐。而雪莉坚持让托尼捡起随手乱扔的可乐瓶子,也让托尼感受到有原则的生活是对社会的贡献。托尼用暴力解决问题,而雪莉说他要用自尊对抗歧视。可以说,托尼更像是白人眼中的黑人;而雪莉也已经从内在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白人,他们都离大众印象中的白人和黑人都很远,所以他们一路上冲突不断。但在一路相伴中,雪莉唤醒了托尼对荣誉、社会责任的追求,他内心从歧视黑人转变到尊敬雪莉这样的人,打破了对黑人的偏见完成了对人的认知。所以在内心重新构造出新的空间,心甘情愿为雪莉服务,为他争取应有的权利,甚至为他举起拳头。雪莉同样在托尼身上看到了自由之光。托尼对事物精准的评价,说话直接,从不遮遮掩掩。重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这些似乎让满嘴脏话的托尼看似有些可爱。影片最后,雪莉让托尼拿出那个曾经引起争执的“幸运石”放在方向盘上,表明雪莉从内心接受了托尼。

二、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是故事中人物的话语在思维中集合,也是物理空间的在心理的映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情绪、意志和人格受其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即心理空间的形成是通过社会、文化、认知等相互作用产生的。列斐伏尔也指出人际关系是造成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有利于探索空间主体的心理状态,同时强调社会环境在主体心理空间构建时的重要作用。贝斯菲尔德进一步阐释了影视空间与心理建构的关系。她说“影视空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个人的心理力量和他人的心理力量相互碰撞”。

感知和构想空间能对烘托电影主题和安排情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绿皮书》中,导演彼得·法拉利通过巧妙并置可见的镜头空间和想象的空间,成功构建了美国黑人疏离的心理空间。

疏理的心理空间不仅表现在托尼最初对雪莉的种族歧视,而且也出现在雪莉与社会之间。泰利将“疏离”定义为“一种某人或某事物分离的状态”,他指出疏离是“人与社会疏远的心理状态”。《绿皮书》中自一开始,托尼就是一位典型的种族主义者。影片一开始,托尼家里来了两位黑人修理工,当他看到妻子用家里的玻璃杯给修理工喝水,等他们走了后,立马进了厨房把杯子丢进了垃圾桶。之后的路上,托尼把车停在路边想去解手,去之后又马上折回来拿走了车上的钱包,还看了雪莉一眼,这是明显的歧视和不信任心理。但是之后很打脸的是,托尼捡了一块路边礼品店丢在地上的玉石,被雪莉误以为他是偷窃,警告他去把钱付了或者还回去,说这样你心里会舒服点。后来两人来到了肯塔基州,托尼去买了一桶炸鸡,一定要给雪莉吃,而雪莉表示自己从来没吃过炸鸡。托尼说:你们这帮人就爱吃炸鸡,这是你们黑人最喜欢吃的食物。片中通过“托尼扔掉杯子”“折回来拿走钱包”,以及“你们黑人最喜欢的食物”等视觉形象和话语折射出白人对于黑人的刻板印象,他们不假思索地认为黑人就应该做某事,黑人被排挤在主流社会之外。社会上的不平等容易造成黑人心理上的隔离。

除了白人对雪莉产生的刻板印象而形成了心理隔离,雪莉自身也是一个典型的“疏离性个体”。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其心理空间构建,造成他不仅与社会疏离,而且与自我疏离。影片中,雪莉来自黑人种族,在那个种族隔离的时代,黑人是低人一等的。不仅仅不被白人认可,也因为雪莉凭借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最终出类拔萃之后,也不被自己的黑人族群认可,雪莉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试图通过构建心理壁垒来实现自我保护,远离歧视他的社会。

三、政治与文化空间

列斐伏尔在《空间与政治》提到,空间不再单纯地作为地理和几何意义上的空间而存在,而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并且具有工具性和战略性。这些战略性和工具性决定了空间的政治特征。他还指出政府利用空间来实现资源的控制和配置,即空间的等级与社会阶层相关联。“所有阶层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区域,那么毫无疑问,底层会处在最边缘地带并被隔离。”。列斐伏尔对政治空间的阐释揭示了权力与空间之间的紧密的联系,空间的安排必须和统治阶级的意图相一致。《绿皮书》中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白人政治权力空间化的过程。导演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巧妙将黑人所遭受的各种歧视呈现于电影之中。例如雪莉和托尼两人南下到了一所豪华的庄园,庄园主人礼貌地接待了音乐家一行。表演中间休息,雪莉想用洗手间,庄园主人拒绝让他使用给客人用的洗手间,只让他用院子里简易棚子搭建的厕所(茅坑)。雪莉很气愤,坚持开车回酒店上了厕所。托尼很不解,他认为在哪里都能上厕所,雪莉则说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因为南方的那个时候,以及农奴解放之前的时代,黑人不能和白人使用同一间厕所。即使雪莉作为音乐家,身份高贵,甚至在白宫表演了两次,也不能例外。另一个反差的例子,伯明翰的一家高级餐厅,即便是作为受邀嘉宾演出的雪莉,他的汽车可以被停在VIP贵宾区,他的演出可以得到如潮的掌声,但雪莉依然没有资格与白人在同一个餐厅吃晚饭,只能在厨房深处的小杂货间休息候场。无论你身份如何,职业怎样,黑人的身份就是永远都逃脱不了的枷锁,雪莉带着这个枷锁生活,努力想解开桎梏,也努力想为别人解开。面对充满白人霸权意识形态的政治空间,雪莉想通过去南方巡演的方式来改变白人对黑人受压迫的空间,打破空间对他们生存状况的宰制,实现空间拓展,以期建立独立的政治空间。

文化空间是居住在特定文化社区的人群所构建的空间,具有动态性、传统性和整体性。法国地理学家乔尔·柏奈马勋认为“文化空间是领地的基础,是人类空间的基础。每一个地区、每一种政治和文化体系都基于某种或开放、或封闭的动态文化空间。”他进而指出文化空间是“一系列符号和价值所形成的交融空间”。《绿皮书》中饱含丰富的文化蕴含,承载了不同阶层美国人聚居空间的文化表现形式。影片中处于上层社会的黑人博士和在温饱线挣扎的白人,两种身份展示出的不仅仅是种族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在《绿皮书》中,影片通过托尼的生活空间开启了底层美国人的生活场景。托尼是一名白人,但不是所有的白人都出身高贵,彬彬有礼。白人也有混混,住在布鲁克林街区,美国下流社会居住的地方,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托尼开过垃圾车,干过夜店保安,见过社会的千面,属于社会的油子,熟练与各种人打交道。为了结识大人物,先去偷拿了对方珍视的帽子,然后再在对方找不到帽子气急败坏的时候送上帽子,巴结手段可谓一般。他也可以为了赌赢50块钱,连吃26个热狗。当夜店整顿时,虽然他失业了,但又有很多人给他介绍工作。他是一个吃透底层规则的人,也是一个人缘好、本领大的人。尽管托尼在家或者在布鲁克林街区大摇大摆,没有局促感。但是走到富人区,他又显得渺小,格格不入。他不合身的西装,没有扣好的衬衣,匆匆忙忙的脚步,迷茫的眼神透漏出他乡巴佬的气质。

而他要见面的人——雪莉博士,反而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不俗的风格。住在豪华的卡内基音乐大厅的楼上,一屋子的奢侈品:巨大的象牙,高高的座位,穿着一身华服,有着专业的仆人。一个人住在哪里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在托尼和雪莉见面之初,空间场景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托尼生活的在底层,场景设置中出现的是“喧闹的夜总会、逼仄的住处、频繁出入的当铺”,而身处高位的雪莉生活的空间是“高雅、奢华、富有”,不同的空间展示不同身份地位。但他们结伴驱车南下以后,两个人的身份发生根本的改变。托尼是白人,可以有着优越感,不会有任何的种族歧视的困扰;而雪莉是黑人,注定会被看不起。

格罗塞说:“任何一种身份的生成和构建,无不与特定的地域和空间相联系。”在美国种族歧视的盛行时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更是彰显在空间使用上不同身份的极端表现。所以当雪莉一行遭遇各种“空间歧视”——黑人只能使用后院简易棚子搭的厕所,表演中间的休息只能是简陋的储物室,甚至黑人只能住在为黑人专门开设的旅馆中。遭遇了这些歧视的雪莉在听到托尼揶揄他为“有钱人”时,他在雨中喊道:“我独自一人住在城堡里,那些白人富翁花钱让我给他们弹钢琴,是想让自己显得有文化。但我一下台,我又变回那个他们不屑一顾的黑鬼,因为那才是他们的真正的文化,我只能独自承受这种轻蔑。而我也不被自己人所接受,因为我跟他们不是一类人。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还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到底是什么。”通过不同空间的转换,不仅唤起了观众的不快记忆,而且产生了在备受歧视和隔离的心理空间中,主人公饱受煎熬的影片效果。

文化空间既是地理性的文化场所,又是具有文化意义的隐喻空间,是自我和他者对文化实践的价值判断。《绿皮书》中雪莉弹琴的场所是展示文化的一个重要物理场域。其中的钢琴黑白键是一个隐喻符号,代表黑人与白人肤色对比,也代表种族尊贵的对比。电影中,雪莉是典型的象牙塔中赏风吟月的艺术家,才华横溢,但与生俱来的黑皮肤处处受到不公,大多数白人只会在他演奏优美乐章时报以虚假的掌声。当他下了舞台就成为上层社会的弃儿。而在影片最后,在雪莉再一次成为文明荣光下的“被歧视者”后,他毅然决然地取消了演出,来到了黑人聚集的橘鸟餐厅,上演了一场真正的音乐狂欢。在那里,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天才,也不是低人一等的“黑鬼”,他只是释放心灵的人群中一分子。他的一生都在为他人演奏,但当他真正为自己的心灵,为自由与温暖演奏时,他的心灵得到救赎,让对立的生命靠近温暖的“黑白(平等)无间”。在《绿皮书》中,导演通过具有文化意义的物理空间和丰富的隐喻符号,构建了种族记忆的文化空间。这一空间不仅反映了美国歧视的文化表现形式,而且也成为主人公在旅途中逐渐形成的认同纽带。

总之,《绿皮书》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电影空间表征。驱车南下成为雪莉遭受种族歧视的社会空间、内外疏离的心理空间、追求民族平等的政治空间和重构黑人身份的文化空间的地理载体。社会空间凸显了社会不平等群体之间的矛盾关系; 心理空间呈现了美国黑人在南方城市被异化和边缘化的焦虑状态;政治空间展现了雪莉等通过黑人民族主义进行的空间扩张; 文化空间承载了雪莉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历史传统。多元空间形成相互交叉、重叠、支撑和影响的共变关系。《绿皮书》不仅是美国黑人生存状态的真实书写,而且也反映了导演运用多元化空间深化主题的精湛艺术手法。

【注释】

①Lefebvre,Henry.The Production of Space[M].Trans.Donald Nicholson-Smith.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1.

②Schmitt,Christian.Henri Lefebvre's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Tow,Everyday Life: Reading Henri Lefebvre[C].Ed.Kanishka Goonewwardena,Stefan Kipfer,Richard Milgrom.

③Wegner,P.E.Spatial Criticism:Critical Geography,Space,Place and Textuality[A].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the 21st Century[C].Ed.Wolfreys,J.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2.

④Ubersfeld,Anne.Reading Theatre[M].Trans.Frank Collins.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9.

⑤Tally,Robert T.Jr.Reading the Original:Alienation,Writing,and Labor in“Bartleby,the Scrivener”[A].Bloom's Literary Themes:Alienation[C].Ed.Harold Broom.New York:Bloom's Literary Criticism,2009.

⑥Tally,Robert T.Jr.Reading the Original:Alienation,Writing,and Labor in “Bartleby,the Scrivener”[A].Bloom's Literary Themes:Alienation[C].Ed.Harold Broom.New York:Bloom's Literary Criticism,2009.

⑦Bonnemaison,Joel.Culture and Space:Conceiving a New Cultural Geography[M].Ed.Chantal Blanc-Pamard,Maud Lasseur and Christel Thibault.Trans.Josée Pénot-Demetry.London:I.B.Tauris&Co.Ltd.,2005.

猜你喜欢
绿皮书雪莉托尼
我想自己做
《绿皮书》:高尚和勇气是自由与成功的通行证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绿皮书》中的文化身份
空间理论视阈下电影《绿皮书》中的男性成长研究
夜半花
托尼逃跑
这不现实
走得快和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