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占,于 苗
(辽宁师范大学 影视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自从1987 年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建成以来,全国各地的影视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大连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就是在这股大潮之下建立起来的。截止到2016 年3 月,国内大大小小的影视基地数量已经突破千家,在影视基地快速发展的势头下,其建设与运营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影视基地能实现盈利的并不多,约有80%的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基地处于温饱状态,只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实现盈利。国内影视基地的发展路在何方?国内影视基地的建设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笔者参考了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对大连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产业集群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清风小镇影视基地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三里桥村,建成于2008 年10 月,拍摄有电影《风声》、电视剧《闯关东》《小姨多鹤》等。与国内其他影视基地不同,大连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内部建筑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东风格为主,而不是几种风格的混合搭配,形成差异化经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观感体验的不足。
随着“文旅融合”政策的提出,许多城市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发展。影视基地在承担影视剧拍摄场地任务的同时,也成为拉动当地服务及旅游经济的重要一环。大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外地游客,清风小镇影视基地所在的旅顺口区更是大连旅游的热门地区,但是游客往往选择“日俄监狱”“旅顺万忠墓”等红色旅游景点,对于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了解知之甚少。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在互联网上能够搜索到的信息少之又少,更多是通过旅行社的宣传页、机场与火车站的旅游手册进行宣传,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清风小镇影视基地所选择的宣传方式,直接影响了清风小镇的知名度。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内部仍旧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所提供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场景与一些充满年代感的物品,景区科技感低下,导致游客对于影视基地的评价一般。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游客对于该基地的评价不高。另外,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相比于国内一些大型的影视基地,建成时间不长,景区内部可供游客休息的位置少,景区外交通不畅,道路提示牌不够醒目,交通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这些因素也使得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发展缓慢。
产业集群,指的是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公会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研究表明,成功的产业集群之间是具有一些共通要素的。首先要有一个高效运转的关系网络,企业之间能够形成高度信任的伙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是有强大的创新基础。产业集群往往会围绕着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在其带动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并影响到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再次,产业集群还要有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除了领军的高端人才,大量基础性人才也必不可少。对于影视基地的持续发展而言,产业集群发展势在必行。
对于影视基地而言,完善、便利、与时俱进的基础设施,是其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影视基地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发展影视产业,因此,能否吸引影视项目入驻,首先就看其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先进,以及设备使用是否方便。同时,影视基地基础设施与时俱进也十分重要,需要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对基础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与调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后期制作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英国松林影视基地、中国横店影视城都紧跟时代步伐,实现自身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完善、便利、与时俱进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必然是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吸引影视项目的重要因素。
影视基地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依赖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出色的“软件”建设,即一流的高端人才与大量的基础性人才。一方面,高端人才对于影视基地而言,在于其出色的运营管理水准,以专业化的视角规划影视基地的长远发展,制定合理、详尽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一个大型的影视项目,往往需要调动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人员,如果这些人员全部由影视项目调配,则成本难以控制,因此大量的群众演员以及一些技术人员需要在拍摄地解决。影视基地与当地的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培养出大量的基础性人才,以适应影视基地不同岗位的需要,不仅有助于影视基地人才岗位的完善,而且也给毕业生提供了工作岗位,减轻了就业压力,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是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正确方向。纵观我国的影视基地建设,呈现出“小而多”的布局,数百家甚至近千家大大小小的影视基地,导致其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大量的小型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难以长期发展。同时,纵观影视行业的发展状态,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影视公司,才能对资金、人才等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推动“小而多”的影视基地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于影视基地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影视基地发展需要清晰、连续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中。大连市近几年也不断推出各项政策,助推影视产业、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处在“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线。政策的扶持,给予清风小镇影视基地更多的发展机遇,良好的政治环境给予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充分的发展空间,也为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吸引更多的影视剧组以及游客打下了坚实基础。
差异化建设,推动清风小镇影视基地长期发展。清风小镇影视基地从建设之初,就坚持打造关东风格的建筑,形成独有的“清风小镇”风格。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清风小镇影视基地不仅要坚持内部风格的独特性,外部基础条件也要充分利用,打造体系完备的“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品牌。大连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应该抓住机会,推动自身发展,同时也推动大连城市建设。大连市拥有四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七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足见大连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之强劲,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应当把握好这些资源,与各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联合,扩大自身影响。
近年来大连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仅2017 年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就完成专业艺术院团公益性演出204 场、公益性讲座1000 场。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应当充分利用好这机会,组织“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相关宣讲、演出,扩大知名度。同时,与大连的旅行社进行线下合作,投放广告;与全国各大旅游网站合作,进行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线上广告推广。全方位促进清风小镇影视基地与其他文化产业联合,并通过各大媒介平台,提升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知名度。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影视基地专业化、科学化发展。其一,硬件设施的专业化。影视作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技术驱动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影视产业逐渐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科技被频繁运用于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对于人力搭建场景的需求正逐步转向后期特效的制作上,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与技术的升级换代也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其二,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一方面是影视作品技术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升级需要抓住时代脉搏,技术人才的升级也同样需要紧随时代需求,先进的技术需要优秀的人才来不断挖掘、探索,进而促进技术与作品的深度配合;另一方面是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高效运行以及与影视项目的对接、合作,都需要训练有素、专业度高的工作人员与技术团队专门负责。要解决这一问题,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可以与当地高校甚至东北各大高校建立良好合作,例如辽宁师范大学、大连艺术学院等院校,通过给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岗位,或专业岗位的培训项目,促进专业人才的建设,增强人才的储备。
随着我国影视产业、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影视基地的发展大有可为,但具体的发展道路,还需逐渐摸索。面对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影视基地不能再沿着以前“小而多”的粗放型模式发展,而应该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道路,提高影视基地的工作效率、专业化水平。大连清风小镇影视基地是我国影视基地的一个缩影,以小见大,通过对大连清风小镇影视基地发展的策略探索,推动大连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高效发展,助推清风小镇影视基地成为全国性的影视基地品牌。同时,透过大连清风小镇影视基地的建设审视全国其他影视基地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影视基地建设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