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辉彩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潘贴瓦诺·贴瓦昆(M.L.Pundhevanop Dhewakul,1953— )是泰国著名导演。他30多年来执导了14部电影、20多部电视剧与舞台剧,因坚守传统主流路线、酷爱改编文学名著、讲究影视艺术与风格等而广受国人赞誉,也因部分影片的过多“情色”书写而饱受非议。他在近十年来拍摄的《永恒》(2010)、《善恶无赦》(2011)、《晚娘(上、下)》(2012、2013)、《旧伤》(2014)、《灵蛇爱》(2015)5部电影,成为他影像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的代表:通过“撕裂”的泰文化影像,阐释个人“别样”的影像艺术与“个性”的创作思想,表达自己在非主流中逆袭的信心与对泰国传统文化捍卫的恒心。
在1997年新浪潮运动后,泰国新生代导演们朗斯·尼美毕达、彭力·云旦拿域安、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等,利用好莱坞的创作理念与摄影技术手法,建构了富有现代气息的青春、泰拳、佛教、灵异、史诗等类型片,展现了泰国文化的多元性。然而,鲜有人将泰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做对比,深入揭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潘贴瓦诺·贴瓦昆是个例外,他通过环境、人物形象与宗教信仰的对比来阐明了这一点。
首先,生活环境的“撕裂”。五部电影除了《善恶无赦》讲述大城王朝(1350—1767)的故事,其他四部均以1932年泰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前后为背景,书写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断裂、西式开放与民族保守的挣扎。空间上以曼谷与乡村为主要对比,曼谷的场景体现了现代繁华的一面:如《灵蛇爱》中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大型广告牌、酒吧等描绘了当代泰国的繁华;《晚娘》中的西式洋楼、商业街、西式舞会等展现了20世纪中期西方文化涌入下都市的发展。乡村的场景体现了传统安详的一面,如《善恶无赦》《永恒》《旧伤》将影像聚焦乡村,描绘了泰国传统浓郁的乡村生活景象:高脚屋、寺庙、溪流、森林、稻田、椰树、大象、牛车、耕作等,其中《旧伤》对传统乡村生活的书写是最具代表性的。潘贴瓦诺·贴瓦昆的影像总是让传统的温馨美好与现实的冰冷繁华不断交织着、纠缠着、撕裂着,由此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为人物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进行铺垫与渲染。
其次,人物形象上的“撕裂”。潘贴瓦诺·贴瓦昆以“撕裂”的视角深入刻画每部影片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同性之间、男性与女性、人与自我等,均在各种环境中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形变。如《晚娘》中,男主角“真”的父亲是一个贪婪、凶残、淫欲、冷酷的贵族形象,他对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真”的态度与“真”的女同学的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真”的姨妈娜瓦是传统保守的女人,她温柔、隐忍、穿泰裙、擅长各种手艺,与“晚娘”的开放、浪漫、穿西式艳服、擅长油画与装饰,形成对比;“真”幼小时的善良、纯真、懵懂与成年后的放纵、残暴、淫欲形成对比。再如《旧伤》《永恒》《灵蛇爱》中,女主角的形象则随着地点的变更而变化,在曼谷以西式的装扮与生活方式呈现,人物的性格多了几分傲慢、冰冷、轻蔑、放纵,在乡下以传统泰式装扮与生活方式呈现,人物性情变成放松、和善、喜悦、向往美好、追随内心。人物形象的种种对比与撕裂无疑能更加深刻突出人物的性格,为人物命运的发展与结局进行点睛,并进一步深化电影主题。
最后,佛教与心魔的“撕裂”。佛教是泰国文化的核心,构建了泰国传统道德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准则。泰国电影以佛教思想为主题或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为数不少,但能深刻揭露佛教与人性的矛盾与冲突的为数不多,潘贴瓦诺·贴瓦昆的电影是其一。寺庙、佛堂、祭台、香烛、榕树、拜佛、祈祷、忏悔等影像,均在五部电影中反复出现,并且以乡下场景为主。乡下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文化的根源与传承,然而与现代出现了断裂,与人性、欲望发生了冲突,造成撕裂。《善恶无赦》中樵夫从将军尸体身上拔走宝剑而拿去换钱,以抚养六个捡来的弃儿;《永恒》中老爷将出轨的妻子玉帕蒂与侄子尚孟用镣铐拴住直到妻子死去、侄子发疯也毫无怜悯与谅解;《旧伤》中用父母辈的情感恩怨来阻止与扼杀年轻男女的爱情与生命;《晚娘》中父亲对儿子的憎恨营造了一个冷漠、仇恨、淫欲、荒谬的家庭氛围。以上种种,皆揭露了人性的黑暗与人心的“魔鬼”,这与佛教教义中所宣扬的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忍耐灭欲等精神完全撕裂,构成了电影中各种悲剧的源头。
潘贴瓦诺·贴瓦昆1984年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欲火》,就获得了国家“素腊瓦迪”电影奖。之后他的多部影视剧频频获国家级各种奖项,显露出个人出众的艺术才华。他的电影“用影像技术重现逝去的泰国文化,创新形式、追求精美画面、强化文化艺术传递与精湛制作,形成个人独特的导演风格”。可以说,他的影像艺术在光影、服饰、音乐等运用上均体现了个人独特的风格。
首先,光影艺术方面。潘贴瓦诺·贴瓦昆特别擅长运用光影效果来渲染场景与表达人物情感心理,其中《旧伤》是最成功的一部。《旧伤》前三十分钟映现了一幅幅泰国传统生活场景的精美场面:金灿灿的熟透的谷穗,中间一排挺拔直立的椰树,稻田间矗立一座低矮的草房子,周边有牛车、簸箕、打谷车、舂米石臼等。夕阳西下,农民搬运谷穗,赶着牛车回家。整个画面是柔和的金红暖色调,干净利落,简洁优美,到处渗透出温暖安详的气息,弥漫着丰收喜悦的心情。而夜间变成了蓝色调,男主角吹着舒缓悠扬的笛子,在河边燃起火堆,河边萤火虫若隐若现,远边的树林幽深朦胧,一派绝美的油画景象。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当男主角得知心爱的人背信弃义时,悲怒万分,画面由绿油油的稻田近景,伸延至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瓢泼的远景,色调是深蓝色的。再如《善恶无赦》中小和尚回家途经隧道口之前,天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一切都显得阴暗、压抑,与小和尚沉重的心情相映衬;待到他在隧道里解开各种疑惑后,走出隧道时,外边已是雨过天晴、一片灿烂,犹如他悟道后喜悦自信的心情。潘贴瓦诺·贴瓦昆的光影艺术,不管是大场景、广视角还是近距离、微细节的呈现,不管是正面、侧面还是背面光的运用,不管是表达温暖、喜悦、轻松还是悲伤、愤怒、哀怨的情感,他的“光、影、形、色”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十分精美。
其次,服饰艺术方面。潘贴瓦诺·贴瓦昆对电影人物服饰十分讲究,并通过人物在不同场景着装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形象、性格、身份地位的变化。他在采访中提到“我所拍摄的每一个场景,不管是服饰、面部化妆、动作等,都有寓意,即便是颜色或画面,都是隐喻。衣服的颜色必须符合每个场景人物的性格”。如《永恒》中,女主角玉帕迪在曼谷的酒会上身着晚礼服与珍珠项链,浓妆艳抹,惊艳迷人,与回到泰国北部乡村的形象截然相反。乡村里,她有时手持红色雨伞,穿着白裙,在绿色林边穿行;有时撑着白色雨伞,穿粉红裙子,在村边溪流漫步;有时头戴帽子,穿着白净衬衣与西裤,脚穿靴子,走在森林中散步。她的每一种装扮都那么婀娜多姿、风姿迷人,让男主角尚孟倾倒。而当俩人感情陷入困境时,玉帕迪妆容淡白,没有雨伞,服饰普通,与前面形成鲜明对照。此外,《旧伤》等其他影片均体现了城乡服饰艺术的强烈对比与差异。
最后,音乐艺术方面。“电影音乐在表达电影主题、抒发电影思想感情、表现电影艺术美感、提高电影艺术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潘贴瓦诺·贴瓦昆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与现代的音乐,并使之交织一起共同渲染场景、烘托情感、点明主题。五部电影,无一例外都既可以听到用泰式长鼓、木琴等伴奏的传统民间音乐,也可以听到西洋乐中大号、提琴等音乐。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交织一起,反映着泰国时代的变迁、人物情感的复杂。比较精彩的细节如《灵蛇爱》中的片段:在泰式传统的高脚楼里,一边是楼下露台进行的热闹的泰式木偶剧表演,欢快的鼓声与木琴声,舞动的木偶,游客一边品尝传统糕点一边满意地观赏;一边是楼上一对偶遇钟情的青年男女,狂热地进行云雨之欢。这是导演要突出的一个镜头,通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事件来反映人欲与礼制的冲突。
潘贴瓦诺·贴瓦昆毕业于泰国著名学府朱拉隆功大学戏剧专业,酷爱阅读西方与泰国文学,善于挖掘文学文本价值与美学价值,曾师从美国专业表演系毕业且为好莱坞明星的索塞老师,受好莱坞影视文化的影响与熏陶。这使他成为一名能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因素且能融入西方影视制作元素的导演,形成个人独特的导演风格与富有“个性”的创作思想。
潘贴瓦诺·贴瓦昆在多次采访中表示,“泰文化”正在消逝,泰国人已忘却了自己的根基,泰国人正在遗忘与摒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并直言:“我所拍摄的几乎所有电影,都反映人类的欲望、人性的黑暗面,为了让观众反思对与错,不重蹈悲剧。”换言之,捍卫泰国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人性,反思人生,是潘贴瓦诺·贴瓦昆所秉持的创作思想。《晚娘》《旧伤》《永恒》《灵蛇爱》均展现了泰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下:传统与西式生活环境的断裂,父辈的“孽缘”给子辈的“伤痛”,情欲的“错伦”造成亲情的叛逆与割裂,现实的“荒谬”与情感的困惑,等等。“泰文化”正在被遗弃,所以潘贴瓦诺·贴瓦昆在《旧伤》中安排了稻作中的“互助”场景与热闹的庙会来追忆传统,在《灵蛇爱》中用“我现在不怎么穿泰式服装了,免得这一带的人说我是疯子”来反思传统,在《善恶无赦》中用“帕蒙隧道,之前坚不可摧,但不久就残破坍塌,就像人心”来反思人性。
潘贴瓦诺·贴瓦昆的创作思想既是传统的、保守的,也是激进的。一方面,他的影片均取材于现代文学名著,由泰国最古老最具名望的“沙哈蒙昆电影公司”制作,演员团队也由马里奥·毛瑞儿、阿南达·艾华灵汉、莱拉·本雅萨、蓬帕·瓦其拉班宗等老班子组成,叙事方式以追叙为主,艺术风格表现雷同。另一方面他在部分影片如《晚娘》与《灵蛇爱》中大胆采用了大量“情色”描写,因此遭受讥讽为“色情导演”。然而,保守也罢,激进也罢,他说:“色情、凶杀等罪恶都是反映当代人的自私与欲望,我们要反思个人的行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希望通过电影告诉人们当代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泰国人正在丧失自己的根基。”同时表示,自己60岁之后人生规划就是出家为僧,永不还俗,用余生服侍佛主。
这就是潘贴瓦诺·贴瓦昆,在撕裂的“泰文化”中,用个人独特的影像艺术来表达个人的创作思想:敬仰佛教,挖掘人性,回归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