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莹
(沈阳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苏联文学百花齐放、色彩纷呈,但亚历山大·格林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被广泛阅读,深受人们喜爱。1921年春天完成的《红帆》标志着他的风格趋于成熟。早在创作完成的两三年前,格林就有了《红帆》的创作灵感。格林偶然路过一家玩具店,店里的玩具精致、独特,其中一只扬着红色船帆的小艇深深吸引了格林,纯正的红色让格林联想到娇艳的玫瑰、英雄的热血、醇厚的红酒、美人的绛唇……他是多么喜爱这个颜色,它纯洁出挑、鲜艳迷人,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一面红帆,代表了格林心中对美好事物所有的幻想和期待。抗战时期,格林是一个红军通信兵,在作战的艰苦岁月格林完成了几十页的《红帆》创作。手稿传到了大文豪高尔基的手上,高尔基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感慨不已。在故事的结尾,有一个场景是在清晨,阳光正好,微风徐徐,海面上传来一阵高昂的音乐声,一艘扬着红帆的船缓缓驶向岸边。阿索莉望着越来越近的帆船,眼泪不自觉地盈满眼眶,她兴奋地跳起来欢呼,接着赶忙穿过围观的人群,扑通跳进海里,大声地说:“我在这里!是我!”……高尔基读到这里,被情节感染,竟不自觉地大声叫好。
格林年轻时当过水手,参加革命后曾多次被捕入狱,几次流放乡野,尝尽人生的苦楚。从幼年时期格林就已经对生活失去了热情,现实的残酷无情一次又一次压榨他的肉体和灵魂,他一心想要逃避现实,觉得即使是在无边无际的梦境里都比每天面对生活的“破铜烂铁”要好得多。所以,他的作品里全是一些不真切的伊甸园,没有现实,没有苦难,庇护着他的心灵和躯体。格林心中仍然保留了对这个世界最真诚的希冀和祝福。他最擅长的就是写童话故事和寓言,写探险故事,这些神秘而新奇的幻想、大胆的冒险、浪漫的爱情展示出来的场景都深深吸引着读者。他把现实性的主题贯穿于新鲜奇特的景物和扑朔迷离的情节这两大环节之中,把善恶、美丑的界限划分得十分明显,烘托出格林对理想乌托邦的追求。格林一生志在航行环游世界,可是这一理想直到格林去世也没有实现。格林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红帆》主人翁格雷身上,格雷驾驶着“秘密号”海船环游世界,直到遇见真爱。
电影最美的莫过于色彩的使用和景深的搭配,这令电影几乎每个镜头都如同油画一般美。显然,导演亚历山大·普杜什卡(Александр Птушко)深受苏联浪漫主义艺术传统的熏陶,尤其受到列宾(Репин)很深的影响。当然,从镜头也能看出欧洲风景画传统在苏联艺术中的延续,这使得电影画面既写实、高尚,又浪漫、抒情。红色的帆配上白色的船,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上,视觉上达到一种唯美的极致,形成一股极大的视觉冲击,直击观众心灵,让观众深受感动,久久不能忘怀。
电影的男主人公外形俊朗,高挺的鼻梁,蓝色的眼睛。女主人公美丽纯真、善良执着。电影成就了她少女的梦想,也成就了少年的传奇,这当然是奇迹。影片结尾的台词这样说道:“奇迹来源于自己的双手,如果有人正在等待奇迹,你不负重托要去帮他实现,他会很幸福,同时你也就圆满了。”
格林推崇的美往往与人性有关,比如纯洁的爱情、对劳动的热爱、淳朴的人性以及勇于牺牲的精神等。这部电影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浪漫,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主要源于导演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情节铺垫。这个细节的注重不仅在于镜头语言的表达,也有情节上的排列。阿索莉和格雷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两人相隔重山大海,互不相识,可是一个神奇的预言让女主人公心生期待,爱的种子悄悄萌芽,挂着红帆的海船让两人最终相遇并结合。这个故事浪漫非凡,想法独特,让观众眼前一亮;感染力十足,极具神秘艺术色彩。
《红帆》讲述的爱情故事,是浪漫和神秘的,是格林神奇幻想的实体承载。巴乌斯托夫斯基看完这部作品后对格林的想象力称赞道:“我们应该肯定格林在幻想主义作品上做出的表率作用,众所周知,未来源于想象,我们做争取所追求的未来就是由我们爱幻想的人类特质而来。”而《红帆》的男女主人公正是善于幻想、敢于爱的典型人物。阿索莉在面对艰难生活时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她最感染人心的人物特质。而格雷勇敢善良,把理想生活通过实际行动变为现实。赞扬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即使面对黑暗和残酷,依然心生希冀和盼望,用自身的力量使理想变为现实,这便是《红帆》的中心思想。
亚历山大·格林在风景描写上取得卓越成就,在情节刻画上独有造诣,出自他之手的浪漫主义小说之所以能俘获一大批读者的欢心,不仅是因为他在人物、场景的精心安排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的刻画上,同时还有在情节的连接上十分紧凑,可谓是一环扣一环。当他在描写和叙述现实生活时,常常会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平凡的生活中穿插一些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进而给整篇文章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气氛,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奇幻的环境。该作品具有浓厚的童话色彩,剧情跌宕起伏,用它独有的魅力吸引读者。阿索莉(Ассоль)是该小说的主人公,整部小说围绕阿索莉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中所经历的一切而展开。阿索莉是一个美丽而又单纯的少女,家在海边的一个小渔村,自幼就与母亲阴阳相隔,与父亲相依为伴。阿索莉父亲通过制造售卖一些船只模型来维持基本生活,在一次送货途中,阿索莉与一个叫艾格尔的人邂逅,这位艾格尔自称是“头号魔法师”,而正是这位魔法师的出现,使得剧情起伏不断,同时也为后文做好铺垫,读者深感好奇。
艾格尔对阿索莉说,她长大后便会有一位驾着白船的王子来迎接她,而这只船上面会有着一面耀眼的红帆。阿索莉对这位魔法师的话深信不疑,她开始憧憬魔法师口中所说的那种美好生活,虽然她受尽村里人的讥笑,但是这并没有浇灭阿索莉心中燃起的希望的火苗,阿索莉深爱着这个世界,纵享这个世界带给她的美好。当生活压得阿索莉喘不过气来时,她便会到海边散心,散去心中的阴霾,等候黎明的到来,还有那载着王子的红帆……
在《红帆》中,还有另外一位主人公,是一位叫格雷(Грей)的王子,与阿索莉相比,他的经历截然相反,其一生中没有经历磨难与挫折。格雷家境优渥,是百万富翁之子,凡是用钱能够解决的事情,从来没有成为困扰格雷的心头事。作者给格雷设计了一种豪放而又乖戾的性格。并花了大篇幅在格雷修改耶稣蒙难图等调皮事件上,意在突出格雷这种古怪的性格,从而给格雷创造奇迹埋下伏笔。在作者看来,格雷这种顺利的境遇并不是生活的真谛,而是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磨难和艰辛,要历经艰难险阻才能得到幸福。格雷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厌倦,开始了其冒险之旅,驾着“秘密号”来看看这个世界。在他探险的某一天,意外地来到了阿索莉的那个渔村。村民们便向格雷讲述阿索莉这个少女的梦想。当格雷知晓一切之后,决定为阿索莉打造一艘挂着红帆的船!他购置了长达两千米的上等红绸,将自己的“秘密号”进行重新装扮,制造了一面巨大、好看的红帆。他驾着这艘船,扬起红帆,伴随着音乐向阿索莉的渔村进发……
阿索莉翘首以盼,终于等来了她的王子,挂着红帆的船只慢慢向阿索莉驶近,这位亲手打造一切的王子正站在船头……这一情节是作为整部小说的最高潮、最精彩的一部分,读者心中感慨、激动不已,这童话般的故事情节给整部小说增添了浓重的童话色彩。当阿索莉和格雷两人见面时,阿索莉不禁说道:“你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而格雷也说道:“你也是,我的宝贝!”这与在最后,两人登上了红帆船,阿索莉向朋友们挥手告别,和格雷一起向爱的远方驶去。这与《灰姑娘》相似的俄国小说,充满了对生活的炽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以及对年轻心灵的爱护和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整部小说中,作者构思奇特、情节大胆,同时又加上了一些细致和真实的描写,使其整体看上去就是平凡生活中的神奇之处,同时在对幻想中的人物进行描写时,极具艺术真实感,从而实现了幻想和实际两者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格林的独特所在。在《红帆》中,部分细节的描写与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在阿索莉对红帆的执着与幻想、与魔法师的邂逅上,给读者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格雷在一个风景独特的森林中偶遇睡得酣甜的阿索莉这一情节,充满了诗意,让人无比向往与憧憬。
格林也偏好在小说的结尾处运用“童话性”的方式来展开。此处的童话般结尾并非简单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其突出的地方在于给人以启发——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善恶美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如何在绝境中保留心中的希望,这就是小说的目的。在《红帆》中,代表着人世间的“美”的事物与人最终都如愿以偿,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历经艰难险阻的理想主义者格雷终于找到了归属,而阿索莉也终于在日出之际等来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从此开始幸福美好的生活。
格林小说《红帆》给“红帆节”提供了灵感。6月25日是全体中学生的毕业日,这一天对俄罗斯全国来说尤其重要,全国人民都高度重视,各位家长纷纷将这天视为高中毕业生的成年礼,而学校也在这一天开展隆重、欢庆的毕业典礼。在包括莫斯科在内的各个地区也都针对中学毕业生设计了狂欢环节。圣彼得堡将中学生毕业这一天称作“红帆节”(Алые Паруса)。在圣彼得堡白昼前的一个周五晚上举行。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高中生的毕业之际,涅瓦河便会出现挂着红帆的高桅船燃烧着耀眼的焰火,这一天将会有来自俄罗斯各地的毕业生和游客共同参与进来。意味着中学毕业生们开始告别自己的少年时代,正式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充满自信地向成年进发,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或是进入社会开始扛起家中重担。发展至今,红帆节不再单纯是俄罗斯中学生庆祝毕业的日子,更是对圣彼得堡美好6月的记录。
红帆节告诉我们,奇迹并不会从天而降,茫然的期待并不会带来想要的东西,而需要依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用坚定的信念去获得。或许这也是设立红帆节的意义。正是红帆节的设立,“红帆”在俄罗斯成为象征美好事物的代表。在俄语中,红帆节也与希望和幸福同义。红帆代表着青春中那份执着的激情,充满了希望,是点燃生命火炬的火苗,它在每个俄罗斯中学毕业生的心中尽情地燃烧,同时它也存在于我们心中。在圣彼得堡的传统节日中,红帆节也被列入其中,是圣彼得堡美好、令人向往的文化财产。
电影《红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不失为一部成功、引以为傲的作品。而它之所以取得巨大反响,就在于作者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寄予红帆之上,将它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从而来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把握观众的心理走向,利用红帆这一代表性事物给人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和号召大家一起寻找美好,追求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