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压抑:《银河补习班》的时代指谬

2020-11-14 04:45李文馨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飞群体儿子

李文馨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影片《银河补习班》展现出一段父子的人生经历,以回溯的方式引领观者重新审视了那个对国人有过特殊记忆与情怀的时代,作为一部体现父子情的励志类影片,将其置于20世纪90年代的特殊背景使影片体现出时代的痕迹,影片不仅勾勒出马皓文与马飞父子之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通过对其坎坷的境遇与命运的抗争指涉出时代巨变之下的人性迷失与群体挣扎,影片中各色人物是属于被时代所影响的一代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能体现出很深的时代烙印;同时,也是在时代影响下迷失的一代,影片以马皓文用行动改变儿子马飞的方式影射出在那个特殊年代人们心里所滋生的错谬,也以马皓文身体力行地改变马飞的思想这一行动来传达出对于这种错谬的反抗。影片《银河补习班》严格来说是属于一部体现父爱与言传身教的教育励志片,父亲马皓文用他的思想与信念引领着儿子马飞逐渐从一个不被重视的差等生开始脱胎换骨,到最后实现人生逆转,从这一结局来看,影片最后展现了个体意识脱离开时代群体迷失后所得到了一个美好结果,然而从反向来看,这种个体意识突围成功终究是少数,而群体性的迷失则是大多数,影片在叙事主线的铺设中,映射出教育之弊与社会之殇,更以此映衬出时代背景下的群体性迷失,时代之谬成为影片的侧面指涉,基于此,影片同时附带有一种隐匿的压抑,一种由时代之谬所滋生的集体压抑。影片以父子二人的小世界对抗时代教育体制与共性认知,虽然在剧情上有过于理想化之嫌,然而从其辐射出的普遍性社会教育观等问题上,影片实则是指出时代之谬,诉说出一些潜于时代的意识之弊。

一、观照于时代应试教育的群体性迷失

应试教育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应试教育作为我国特殊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一直以来实质上是“重成绩,轻素质”,考试成绩就是学生的命运,这也成为一个时代所有学子的共同记忆,影片《银河补习班》中,主角马飞险些成为这一体制的同化者,影片对于这一特殊教育体制的观照,体现出对于时代背景下的这一群体迷失现象的深刻反思,也透过影片叙事的几个情节展现出应试教育体制下个体意识想要跳脱出这一困境的艰难。在影片中,少年的马飞是幸运的,他在所有同学都在为了高考的一纸成绩而埋头苦学之时,却获得了正确的学习道路的指引,这个指引来自他的父亲马皓文,深夜中父亲马皓文问起了儿子马飞的理想,儿子马飞脱口而出的“考清华北大”却让父亲马皓文感到震惊,父亲告诉马飞“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也使马飞开始从迷茫的奋斗目标中逐渐清醒。影片以这段简短的对话展现出对于时代应试教育群体迷失现状的反思,也对应试教育的目标性质疑,影片中马皓文告诉马飞:“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在影片中,马飞在高考最后的复习阶段被阎主任留宿在学校,为了能够帮助儿子马飞找到目标,马皓文在儿子旷课逃离学校的情况下领其去南海看航展,只是为了能够让马飞找到梦想中的箭靶。影片中父亲马皓文与儿子马飞的形象是建立在与时代应试教育弊端的反抗基础上的,这种反抗同时又是建立在意识的独立与觉醒上,虽然父亲马皓文背负着与博喻学校阎主任关于儿子马飞的赌约,而这份让马飞从班级垫底到学期末年级前十的赌约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影片中父亲马皓文用他的行为与思想影响着儿子马飞,带着儿子寻找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目标,马皓文告诉儿子不用在意那个赌约,重要的是儿子马飞到底想要做什么,为了能够使马飞真正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在生活拮据的条件下,父亲还是领着儿子去了很多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在其他同学都下苦工埋头学习备考的特殊时间,父亲马皓文的用意很明显,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而只有方向准了,才是真正的学习,可是影片中的博喻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与这一想法背道而驰的,在博喻学校教导主任阎主任的心中,只有考出好成绩,上了好大学,才是教育的成功。影片中通过马皓文与闫主任观念与认知的碰撞,以一种矛盾对立的方式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与立场之间所产生的不融与抵触。为了能够使儿子马飞建立真正的学习目标,马皓文是在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挑战整个社会中的固有观念,这种让儿子请假半个月去看航展的行为与其说是一种违背教育体制的偶然动机,其实更应该说影片是在以马皓文的勇气与赌博对时代教育体制的抗争,影片以阎主任为代表的群体其实是在指涉那个时代中的普遍性群体认知,也是那个时代中教育的缩影。

同样在对于学习的认知上,影片中马皓文的做法也是反常态的,是在对时代教育中的压迫式教育的指涉,也在诠释如何鼓励孩子而并非逼迫,马皓文将儿子马飞的课外辅读、课外作业、模拟习题集等都挑了出去,只留下学习课本,这些课本加起来只有11厘米,而以一个直观的格尺中简短的距离为儿子马飞建立信心,其实只要每天学0.1厘米就够了。而对于这种时代应试教育的指涉,影片通过马皓文与马飞班主任小高老师的对话影射了这一弊制,马皓文告诉小高老师:“学校的要求他能理解,必要的预习他也会要求孩子去做,然而在学生学习能力最强的年龄,每天要复习到十一二点,这样坚持十几年,真的不怕孩子负责学习的皮筋变疲了吗?”影片中父亲马皓文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一个馒头反反复复蒸会不新鲜的道理暗指没有目的的复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意识的戕害。这种指涉还包含在影片对时代应试教育的盲目性上的展现,当父亲马皓文为了领马飞去看航展而去找班主任小高老师请假时,他与小高老师的观点发生了冲突。在小高老师的认知中,这个时候是临近期末考试,是儿子马飞即将就要以考试成绩兑现与阎主任赌约的关键时候,是马飞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然而马皓文又一次展现出对这一观念的反对,在这个曾经的东沛大桥设计师眼里,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是均匀地分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和每一秒钟。影片并未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指涉应试教育的目的性,通过叙事的逐渐展开,影片以马皓文带着儿子逃课在暗示着对于这种教育盲目性与封闭性的逃离,同时也以一个家长的视角引发观者对于父亲马皓文行为动机的价值认同,对于时代应试教育的反思,不仅是影片通过马皓文父子的遭遇所展现的群体迷失的无奈,而且影片也在呼唤群体的认知觉醒,对于所有感同身受的一代人来说,记忆中的青葱岁月是否也如影片中一样迷茫,曾经是否也经历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而无法挣脱呢?影片将观者拉进了这个回忆的时代,唤醒曾经迷茫的心灵,也对这个时代的教育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隐匿压抑下的时代群像形塑

影片《银河补习班》以一个时代为背景,展现出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试教育体制下人心的压抑与迷茫,影片以马皓文一个有觉醒意识的父亲形象为引线,通过剧情的逐渐推进,实则是暗指时代应试教育的问题与人的迷失,影片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形象塑造都是具有典型特征的时代背景下被波及的人,首先以影片中的阎教导主任为例,这个人物在影片中是以一个传统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塑造的,阎主任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影片用阎主任办公室空间的特写镜头展现出这位校领导的光辉履历,这位校领导办公室墙上挂的是无数的东沛市考试状元锦旗,他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成功。影片中阎主任对着马飞家长骄傲地炫耀着他的教育作品:“从东沛市第一个高考状元到1986、1987、1988连续三年的全省前三,这个满墙挂满锦旗的屋子就是他的藏宝阁。”影片中的这位闫主任身上有着对教学事业的热忱与专业态度,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人物形象很符合那个年代教学工作者的特征,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他们的成果,他们不是没有对教育对错的判断,而是在时代背景下被意识同化和妥协了的群体,考试成绩已然成为某种功绩的标榜,而这种标榜又在另一层面左右了其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因此形成的直观后果是教育的整体迷失,而作为被教育的学生群体则是压抑与挣扎,影片中从一个情节侧面影射出被教育的学生群体的隐匿压抑,当高考考试结束之时,从学校中响彻着高考结束的欢呼声与满天飞落的书本,影片并未展现出一个学生的身影,但是以一场考试结束的狂欢为这个时代教育体制的压抑做了最好的印证,然而在阎主任的眼里,孩子们辛苦多年,能够考出好成绩,这种狂欢是被其接受的,影片从阎主任理直气壮的语气中折射出其内心的坦然,这种坦然正是那个时代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迷失,学生们高考结束的释放已然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然而影片通过马皓文之口对这一现象质疑,在影片中,马皓文提出了他的看法:“如果刚刚考了高分的孩子们就很迫不及待地扔掉试卷,我很担心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难道不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吗?”虽然只是简短的两句话,却指出了阎主任所谓教育成功理念的最核心问题,当然这种理念认知的错误不是阎主任能够改变的,而是一个时代教育的问题,然而影片还是展现出了由于这种教育的盲目所产生的群体压抑,这种压抑虽然是隐性的,却也是成为时代教育的症结。

在影片塑造的众多人物中,其中一个人物是作为阎主任教育理念的牺牲品而展现的,影片虽然仅仅给了这个人物几个镜头,却是真实地映射出以闫主任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残酷结果,在影片开始的时候,那个曾经在北京亚运会与马皓文传递火炬的年轻人,本是被阎主任收养的孤儿,这个年轻人曾经非常优秀,成为博喻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全省状元,但是在他上大二的时候一次考试考得不好,仅仅是一个小挫折却让这个本可以前途无量的年轻人选择了跳楼,最后成为一个疯子,影片以这个现实的例子对阎主任为代表的教育理念提出诘问,也对时代应试教育下的唯成绩论表达了不屑。

影片中塑造出了时代教育背景下的众生群像,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是接受和去适应这一教育现状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飞的班主任小高老师,作为一个尚未转正的青年教师,她同那个时代许多年轻教育工作者抱有同样的心理,认为成绩是决定命运的,而同时,这个人物又是被塑造成可以接受新理念的年青一代,为了保留住马飞,她虽然并不是真的认清了很多问题,然而她又坚定地站在马皓文父子一方,为马飞争取留下的希望。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影片为新时代教育所抱有的希望,是新生代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与觉醒,影片中小高老师同样会认为期末考试是马飞人生最重要的时刻,然而当马皓文将他的看法传达给她时,这个年轻女教师是被感化的,影片以这样一个青年教师的形象传达着随着时代发展,应试教育理念在人们心中的动摇。通过对影片中人物群像的塑造,影片以一对父子的人生经历的小事件映射一个时代的教育之殇,也是在呼唤当代素质教育的觉醒。

影片《银河补习班》是一部具有深刻反思意义的励志影片,影片将小人物的经历融入到大的时代背景下,映射出应试教育之弊与社会之殇,更以此映衬出时代背景下的群体性迷失,影片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目的性质疑,虽然在剧情上有过于理想化之嫌,然而从其辐射出的普遍性社会教育观等问题上,影片实则是指出时代之谬,并以此唤醒尚在迷茫中的莘莘学子。

猜你喜欢
马飞群体儿子
打儿子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Air entrainment of hydraulic jump aeration basin *
Energy dissipation of slot-type flip buckets *
Standing wave at dropshaft inlets*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A new design of ski-jump-step spillway*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