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英杰 周景辉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由陈凯歌等七位著名导演执导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于国庆期间上映,在大片云集的小长假档期,叫好又叫座。观众对这部电影好评如潮。究竟是什么引来胃口刁钻的观众集体称赞?笔者引入接受美学理论探讨这一问题。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包含艺术极与审美极,它们分别指向文本的两个创造者——作者和读者。主体——位置和文化研究理论家认为,观众对电影的反应取决于认同。笔者认为,观众对《我和我的祖国》的认同体现为如下三个层次:
电影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所经历的重要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家国之间息息相关又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影片在献礼国庆的主旋律命题下,取材重大历史性事件,着墨于一个又一个无名的“我”,这些看似无名的小“我”相互联结,协同合作,共同创造和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强大,繁荣富强。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奋力拼搏都是共和国壮丽发展长卷上不可或缺的一笔。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华夏儿女何尝不是这样一个无名的“我”。这也许正是《我和我的祖国》片名的题中应有之义。每一个中华儿女与祖国必定是血脉相连,荣辱相依,命运与共!14亿同胞的每一点滴努力,都是祖国母亲前进的内在驱动力,而祖国母亲的前进之旅也必将让她的儿女起点更高,实力更强。
正如导演管虎所说:“从小人物、普通人、大家不知道的这些人为大家所做出的努力的角度去拍;而且这又是真实的,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影片通过平凡百姓见证历史,折射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见微知著,人情味浓郁,唤醒了华夏儿女的共同记忆。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认为,在审美交流过程中,具有审美自由的观察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之间来回互动,在这种互动中,主体在审美享受中经历了多种态度范畴。他还提出了读者与主人公相互作用的五种模式:联想型、敬慕型、同情型、净化型和讽刺型。笔者认为,观众与影片主人公朱涛、莲姐、出租车司机实现了联想型认同,与林治远、高远、安文彬、李旗长、女飞行员实现了敬慕型认同,与汶川孤儿、沃德乐、哈扎布实现了同情型认同和净化型认同。除此之外影片更多的是以那些不知名的陌生却又熟悉的脸庞,那些历史性的关键记忆,把观众置入所有参加者的角色中,全面而有效地调动和激发了观众的爱国豪情,“你叫什么名字?”——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人。观众能够感受到祖国壮阔的发展长卷中,这一桩桩值得铭记的瞬间,都凝聚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是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电影时长158分钟,可谓是超长篇幅,但整场下来,观影者不仅毫无倦怠之感,而且跟随剧情与演员同歌哭,共欢笑,群情振奋。电影叙述的七段往事一次次激起观众的爱国豪情与拼搏力量,引起观众的强烈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70年来的发展与成就令世界瞩目,令全球华人骄傲。影片聚焦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七段经典历史瞬间: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奥运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香港回归、北京承办奥运会、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七个片段代表了共和国迈向大国之路的坚实步履,集聚了历史瞬间和全民记忆,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母题本就有着强大的感召力量。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影片主创聚焦微观个人,讲述每一个“我”和祖国的故事,探讨了家与国、我与你、小我与大我、使命与担当这些真实而具体的人生主题,细致入微,深入人心,撼动灵魂。
电影着重表现的七个事件是全体中国人的历史记忆,每一个场景都令人激动不已,亲切又熟悉,而电影表现这些重大事件的同时,突出展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及背后的故事:负责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工程师林志远争分夺秒,潜心钻研,确保国旗顺利升起万无一失;北京市民为重铸旗杆阻断球纷纷送来稀有金属;严重恐高症的林治远克服恐高症爬上旗杆焊接阻断球;从事原子弹研发的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远离亲人,三年未与亲人往来;上海弄堂里小男孩冬冬为了保障邻居清晰观看女排决赛直播,以手臂擎举天线,而错过与即将远行的青梅竹马女孩道别;为香港回归升旗仪式确保一秒不差,外交官与英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升旗手刻苦训练不懈怠、港警兢兢业业守平安,钟表师为了一秒不差熬夜赶工;奥运开幕式,出租车司机把千金难买的奥运会开幕式门票赠予汶川孤儿;“白昼流星”感染了一对邋遢兄弟,唤起了他们奋斗的热情;备飞女飞行员默默无闻为战友护航……
七个历史性事件所引发的情绪是共通而宏大的,其间的细节与背后的故事却是细腻而亲近的。电影主创抓住大历史中的情意结,并以实在可感的内容将其点燃。亲切感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陌生化保障了故事的具体可感,生动细腻。
影片第一篇章“前夜”,讲述开国大典前夕,人们为庆典做出的种种努力。题目“前夜”既是纪实地指向大典之前的夜晚,也隐喻了28年革命,2000万人牺牲换来的解放,隐喻了革命先烈筚路蓝缕、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象征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必将迎来一场又一场胜利。
影片第二篇章“相遇”以爱情故事的框架讲述了高远献身原子弹研发事业的经历。高远与女朋友经人介绍见面赴约是与爱情的第一次相遇,其后在公交车上与阔别三年的女朋友邂逅是与爱情的最后一次相遇,而与爱情的相遇远不及高远与原子弹研发事业的相遇更为坚定,更为奋不顾身和义无反顾。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高远与爱情和家国的相遇,一显一隐,而隐藏的相遇更深沉,更执着,更富于牺牲和奉献精神,更彰显使命和责任,在两者之间高远无悬念也不纠结地对事业和国家的选择更高贵。
影片第三篇章“夺冠”,表现中国女排面对劲敌顽强夺冠,隐喻了女排精神感召下中国人团结奋进的精神,通过冬冬为保障街坊及时清晰地观看比赛直播,放弃与美美道别,在“小”与“大”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隐喻了女排的拼搏精神和忘我精神代代相传,其后,冬冬带着美美送他的乒乓球拍,刻苦训练,作为国家乒乓队教练带领球队为祖国再次夺冠。
影片第四篇章“回归”,讲述香港的回归,并通过具体细节表现香港民心的回归。
影片第五篇章“北京你好”,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背景,带出汶川地震事件,并通过赠票这一细节展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坚定意志。
影片第六篇章“白昼流星”数十辆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军车驰骋在戈壁滩上,当数百名身穿军装的群众演员面对徐徐打开的返回舱喊出“欢迎回家”时,所有人热泪盈眶,神舟飞船的返回点燃了流浪少年心中对家乡的思念。正如陈凯歌所说:“中国人是最恋家的,中国人是要回家的!”“白昼流星”让流浪兄弟拾起了希望,拾起了人性原初的善与美,拾起了开创美好未来的力量。
影片第七篇章“护航”。何为护航?导演文牧野从四个维度做出了解释:“第一个维度,我们从群体出发,我拍了为祖国护航的群体,飞行员的职责就是为各位护航;第二,从个体的角度,我拍的宋佳扮演的角色是备飞飞行员,她的职责就是为队友护航的;第三个维度,我们一直都是在祖国的护航下长大的,我们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是要为祖国护航的;第四个维度就是我们作为电影人,拍这个电影是用电影人的能力为祖国护航。”
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电影要展示真实世界,就必须与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体验尽量接近。换句话说,就是看电影获得的体验与观察真实世界获得的体验越接近,电影就越能有效地使观众产生幻觉,认为自己正在观察真实世界。
导演管虎以12个字概括影片特色:全民记忆、历史瞬间、迎头相撞。的确如此,影片讲述的七个事件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重大时刻,必然自带历史的磅礴气势,而普通人和幕后英雄视角极易激发起强烈的共鸣与共情。
影片述及的七件大事每一件都振奋人心,每一件都令人难忘,每一件都值得被永恒铭记,影片记录了祖国70年发展变迁,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景况,勾连起全球华人的共同记忆。具体到影片关涉的每一个人物的细腻又真实的情感,小与大,家与国,使命与担当,台前与幕后,他们甚至未做过太多挣扎与权衡,就迅速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细微到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心理活动,宛若每一位观众活脱脱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的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那么平凡而又普通,但在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又不约而同地彰显着高贵与端庄。这部电影直接抵达炎黄子孙内心深处最柔软之处,奏响了自强不息的奋斗乐曲,吟唱起向善、向爱、向美之歌。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史,相互勾连,共同谱写着华夏民族的壮丽篇章。
影片中三处出现国旗升起的场面,分别在“前夜”“夺冠”“回归”三个篇章,“前夜”和“回归”篇里,伴随着国歌铿锵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有观众无不被深深感染和打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国旗分秒不差地顺利升起,凝结了前辈英雄的鲜血与汗水,渗透了无数个普通中国人的拼搏和努力,怎能不令人感动并为之震撼。“夺冠”篇中,国旗的升起有两次,一次是冬冬做抉择的关头,一次是女排夺冠后。送别令自己心动的女孩,还是为街坊擎起天线播放中国女排夺冠赛,冬冬在两难之下,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徐徐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像他心中小小的责任感和火红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最后,冬冬流着眼泪坚定地擎起天线。在小与大之间,小小的冬冬成就了大大的责任。国旗在冬冬心中升起这一幕同所有的升旗仪式一起写足了中国人的爱国情。
综上所述,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整体上采取线性叙事的形式,撷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和国历史上七个重要事件,以普通人的视角展开叙事,调动全民记忆,情感热烈而饱满,细节生动而真实,充分激发了观众的共鸣与共情,引起观众的强烈认同,影片不仅记录了中国在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履,更激发了全球华人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我和我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