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贝汉自然纪录影像中的生态整体观

2020-11-14 04:45朱岩岩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雅克纪录片人类

朱岩岩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纪录片常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相册,而自然纪录片尤其擅长记录大自然各种生物状况和四季景色变化,对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一个特定名词,“自然”(phusis/nature)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中,指代“宇宙整体的起源和发展”,或者说“整个世界、人性和社会的源头和进程”。自然纪录片重点关注大自然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体,拍摄对象涵盖自然风光、山川河流、植物动物、地理地貌、人文景观等,题材内容一般不涉及政治理念、宗教信仰或经济政策等方面。自然纪录片的这种无偏向性特征,使得其具有广泛的接受度、良好的传播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自然纪录片不仅吸引到不同年龄和教育层次的观众群体,更引得许多优秀导演争相竞技。法国纪录片因其历史发展久远、制作投入巨大和影像制作精良,一直在自然纪录片拍摄领域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一、雅克·贝汉的电影成就

在法国优秀的纪录片导演行列中,雅克·贝汉绝对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他年逾古稀,凭借多年电影行业中的精耕细作和杰出成就,成为法国电影界泰斗级人物,尤其在纪录片领域享有极高声誉,被尊称为“用摄影机书写自然史诗”的导演。在超过半个世纪的从影生涯中,他先后从事过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等多种工作,并依靠出色演技和导演能力,曾揽获奥斯卡奖、威尼斯电影节奖、欧洲电影奖、英国学院奖、法国凯撒奖等诸多国际性大奖。在他的众多电影成就中,最为影评人和观众称道的,就是他在纪录片创作和拍摄领域的杰出贡献。

1989年,在电影表演领域取得斐然成就后,雅克·贝汉毅然转入制作领域,担任纪录片《猴群》的制片人。30多年后,他在一次访谈中回忆说,当时促使他转向幕后并涉足纪录片领域的原因,是他忽然意识到“有种宇宙价值,跟全世界居民都息息相关的价值,那就是自然”。1996年,他运用微观摄像技术拍摄《微观世界》,向人们惟妙惟肖地展示某片森林草丛中昆虫们的精彩世界。这部纪录片连同其后的《喜马拉雅》《迁徙的鸟》,组成雅克·贝汉的自然纪录片代表作“天地人三部曲”。进入21世纪以来,老骥伏枥的雅克·贝汉对纪录片的热情不减,相继导演并制作出品《海洋》《地球四季》等优秀纪录电影。这些自然纪录影像组成雅克·贝汉独特的陆、海、空、人和时空的全景纪录序列。尽管这些自然纪录片拍摄的场景遍布天空、森林和海洋,在这些影片中隐含着并贯穿始终的就是雅克·贝汉的生态整体观。

二、生态整体观内涵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气候异常、环境污染、传染疫情等生态危机不断提醒人们,运行良好的生态系统才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客观条件。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者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探索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警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力,“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书中还呼吁,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必须正视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整体主义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发起的生态运动,以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关系为根本出发点,反思社会文明发展对自然的侵占和破坏,其影响力辐射到哲学、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对以人类为中心的主流文化和环境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生态整体观来源于生态理论与整体主义的结合,其核心思想是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将保护生态系统和谐和持续发展作为根本衡量尺度,不能以牺牲其他生物利益为代价维持人类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人类与整个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一起组成生态系统,而生态整体主义就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内在规律为尺度去衡量万物、衡量人类自己,约束人类的活动需求和发展”。

生态整体主义以保护整个生物界共同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反对强调人类价值至高无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因此,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生态整体主义的重要内容。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衡量标准,藐视自然规律,对自然中的其他生物的过度索取和无理侵占,毫无疑问会破坏和谐发展进程,损害自然界整体价值。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家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提出“大地伦理”和“和谐、稳定和美丽”的生态三原则。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表明,不同生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共生状态是维持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整体主义者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骄妄,从平等角度关怀自然,并将个人自我实现融入自然整体性中,实现自我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三、雅克·贝汉的自然纪录片中的生态整体观

长期以来,运用影像展现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以期唤起环保意识,是纪录片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美国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由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亲自出镜,宣讲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危机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警醒人们“环境破坏在一步步加剧,采取应对措施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紧迫……潜在的事实就是我们和地球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冲突”。法国著名学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表达对自然界整个生物体系的关切和生态伦理观点,指出“同情动物是真正人道的天然要素”,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人类,“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相关是世界中的大事”。

雅克·贝汉的纪录电影中蕴含着生态整体主义对生命的敬畏思想。他的镜头下拒绝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将人类与其他生物视为自然界中具有同等地位的生命体,这种同等的生存权并不以人类的情感好恶而左右,不管人类是否真心喜欢别的生物,都不能任意否定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权。运用摄影技巧,尽力用镜头抓拍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正是雅克·贝汉拍摄纪录片的初衷。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诗意地栖居”,艺术化地点明人类在精神层面富有浪漫气息的、心灵自由和解放的生存状态,而雅克·贝汉则用摄影镜头鲜活地描绘出,人类和其他生物在自然界诗意共生的和谐画面。通过转换视角改变人们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定式,是雅克·贝汉常采用的拍摄技巧。在《微观世界》中将微型摄像机镜头对准草地中的昆虫,能使观众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生物世界。在高清镜头数倍放大后的昆虫世界与人类世界如此相似,拥抱的蜗牛、搬家的蚂蚁、跳舞的蜜蜂、吐丝的蜘蛛等微小场景叙事,都传递出蓬勃的生机和万物平等融合的生态情怀。

恩格斯在阐释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雅克·贝汉则从生态整体性角度,将人类和动物看作平等存在的生命个体,动物和人类类似,也有情感变化和生活体验,人类和动物之间既不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相互独立存在于地球生物圈中的生命个体,各自展现独特的生存体验和生物美感。雅克·贝汉的自然纪录影像提供给人类换一个角度观察自然的机会,“人类应该懂得自身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有植物、动物、鸟类、昆虫、爬虫类一起构成了宇宙和谐的和弦”。正如在《微观世界》中,通过高清镜头,观众看到微小世界中的昆虫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蜗牛、蜜蜂、蚂蚁都有各自的生活和族群情感联系。《迁徙的鸟》中,人们随着鸟类飞入高空,亲眼目睹这些鸟儿为了兑现繁衍生命的承诺,而不知疲倦地飞行迁徙。这些动物和鸟类的神奇体验,完全不需要人类的参与或帮助,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雅克·贝汉用镜头生动展示生物界中多彩的存在方式和动物真实的生命传奇,提醒人们重新思索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价值。他对自然界充满热爱,表示“动物们的重要性是同等的,人并没有比它们更重要”,他还呼吁保护动物和植物,因为人类“需要的第一抹清新的空气就是其他生命的在场”。

雅克·贝汉运用镜头和画面带给人类前所未见的独特体验。在《迁徙的鸟》中,通过特制摄影工具将镜头带到天空中鸟儿的同等高度,从平视的角度观察飞行中的鸟群,并且从鸟儿的视角俯视下方广袤的土地,这种平视加俯视的拍摄手法,区别于人们对鸟儿的仰视角度,从崭新的视角重新展现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带给人们强烈的新奇感受。2011年在拍摄《海洋》时,雅克·贝汉将镜头转向一望无际的大海。地球上的海洋占据地球七成以上的面积,而人们对海洋知之甚少。影片围绕一个小男孩提出的“大海是什么”开始整个影像,以寻找答案为线索徐徐展开画面。在一片蔚蓝的海域下面掩盖着未知而神奇的海底世界,汹涌拍打的白色海浪下隐藏着多彩的水母、成群的沙丁鱼、灵巧的海豚、凶狠的鲨鱼,还有无数不为人所知的深海鱼类都透过摄像镜头逐一暴露在观众面前,为人类呈现出一系列美轮美奂的蓝色画面。影片重点集中在大海和海面下的生物,只是偶尔闪现人类行为踪迹。比如,影片在展现一大群懒散躺在海滩上的蜥蜴时,突然将镜头转向远方火箭发射时发出的耀眼强光,动物们努力直立起身体,认真地注视着遥远被火光耀红的天空,惊讶得不知所措,茫然地面对人类的科技进步逐步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摧毁它们的家园。

1999年雅克·贝汉拍摄《喜马拉雅》,讲述生活在靠近尼泊尔边境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群藏族村民和大山的故事。老酋长和村民们世代生活在大山中,崇敬自然,礼敬天地,依靠着对神山的信仰,祖祖辈辈过着简单而祥和的生活,他们似乎领悟人类和谐生存的真谛,又似乎与大自然之间达成某种共生的默契。除了这部《喜马拉雅》,在雅克·贝汉其他几部自然纪录片中,人类都退居到边缘位置。《微观世界》中摈弃人类活动的介入,开篇镜头从高空层峦的白云直直地下落,穿过高大树林和茂密的草丛,径直落到草叶掩映下的昆虫世界。诚然,人类在大自然中存在的痕迹无处不在,雅克·贝汉在自然纪录片中尽力消减人类行为的介入,并且常用稚气的孩童来指代人类群体。例如,《迁徙的鸟》中目送灰雁从水中飞起的男孩,《地球四季》中透过树丛偷看森林动物们的孩子,他们用充满好奇的大眼睛注视着自然的新奇变化。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雅克·贝汉作为导演常常放弃中心视角,而采取旁观者角度,默默注视着所拍摄的对象并理解生命的意义。

雅克·贝汉还选择从鸟类、昆虫或动物视角去观察动物,以促进人类对自然生物的理解。雅克·贝汉在纪录电影中展现的生态整体观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中人类盲目的恶性膨胀和对地球其他物种的轻视与滥用。生态整体主义者呼吁人们理解自然,在充分了解自然中植物和动物的基础上,与自然和谐相处。

另外,雅克·贝汉在纪录片中展现出人类和动物在互相理解基础上可以达成共情。2001年,为了拍摄《迁徙的鸟》,雅克·贝汉和他的制作团队花费大量时间,跟踪拍摄30多种鸟的迁徙路径,辗转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成千上万只鸟儿一起跨越高山平地,飞过城市乡村,经过炎热的沙漠和波涛翻滚的大海,最终到达目的地。在这些绚丽风景背后,是雅克·贝汉透过镜头对鸟儿们的深情凝视和人性关怀。为了拍摄《迁徙的鸟》,雅克·贝汉和团队一起花费大量时间近距离了解鸟儿,观察它们的习性,拍摄团队专门为鸟儿建立培育基地,帮助鸟儿克服对人类的恐惧心理,积极与鸟儿建构亲密关系。这些与拍摄人员混得熟稔的鸟儿,丝毫不惧怕摄影机的靠近,摄制人员将携带镜头的动力伞、航模鸟等混在鸟群中,随着迁徙的鸟儿们一起飞上高空,这些人类朋友也能随着摄影机镜头,高翔在蓝色天空,饱览秀美风光。真实是感动的前提条件,雅克·贝汉的纪录片以真实拍摄的影像作为艺术展现形式,具有唤起观众共情的独特优势。如此近距离地拍摄飞行的鸟类,实属不易,观众在欣赏影片时,不仅能一睹迁徙候鸟们的风采,甚至能听到鸟儿们用力挥动的振翅声和长途飞行中疲劳沉重的呼吸声。这种近距离的凝视,蕴含着对大自然生灵的无言敬意和浓浓的情感共鸣。

2016年,雅克·贝汉新作《地球四季》在全球上映。这部高质量的自然纪录片秉承“不断探索生命世界”的主旨,通过地球生物视角追踪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更迭,展现出季节交替中各种生物体与自然之间相互的依存关系。那些在奔跑中进行捕食的狼群和拼命逃跑的野马,那些变幻莫测的四季风景和逼真感人的动物微表情,无不饱含雅克·贝汉对大自然的热诚和和谐生态的向往。

在人类面临重重生存困境和环境危机的时候,雅克·贝汉的纪录影像勾勒出人类与自然中的鸟类、其他动物和海洋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表达出生态思想的诉求和对生态整体性社会的希冀,彰显出强大的生态立场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殷殷关切。他运用鲜活的纪录影像表达生态整体主义理念,鼓励人们从整体角度重新认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呼唤平等对待自然生物和保护环境,共建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

猜你喜欢
雅克纪录片人类
读书的快乐
读书的快乐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雅克坚信:法雷奥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