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美学特征

2020-11-14 04:45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美学

付 丽

(青岛黄海学院 艺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一部电影的美学特征不仅从镜头下唯美的拍摄对象中展现,更是体现在影片内涵及其主题宣扬的手法上,尤其是特效制作和拍摄场景不作为影片重点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类题材的电影致力于展现社会生活的现实性、真实性,并带有批判的态度去创作影片内涵,此为内。影片的拍摄技巧朴实,对自然光的运用较多,镜头语言常常关注生活中被人忽视的细节,此为外。由真实的外表叙述诚挚的内心叙事逻辑成为此类影片最动人的美学体现方式。框架有了之后,血肉就有了依附的载体,同样以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灌溉方式,将其现实主义题材的精髓灌输给每一个观众。

一、现实主义电影的外在美学特征

顾名思义,外在美学特征是针对于影片较为宏观体系层面的内容进行研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注重对人类社会的真实性和观众生活的现实性的描写,所以描写内容的时代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年代的代入感不强或是时代主流思想的把握偏差都会导致现实主义电影的观众认同感降低,从而导致口碑不佳,丧失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弘扬时代特色的大局美

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物质匮乏的年代离我们而去,电影受众早已脱离了温饱阶段,由集体共进发展到今天对个性化的追求。加之年轻一代娱乐方式、手段的增多,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不仅是停留在消遣层面,他们更加渴望从电影中挖掘自身所缺乏的东西,自己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甚至是从电影的主角或是叙事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体验感”。著名的导演罗伯特·麦基曾在他的书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这也更加佐证了电影以一种娱乐方式的出现逐渐成为时代的缩影。近年来我国频频上映的现实主义电影,其叙事方式上就由小人物、微视角出发,力求通过影片对现实的观照,让观众更容易取得属于自身的情感切入点,并由电影主人公带领观众寻找到最终观众们想要的答案。观众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满足了自身对某个题材的好奇感,更是从影片中找到了契合自身的核心价值。现实主义电影的其中一个美学特征就体现在此处: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在对影片背后的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发问,影片正确的时代认知就成了回答观众问题的正解。哪怕这个答案只是遵循了观众内心声音的一个肯定性答复,这种情感共鸣也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审视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认同。

这种看似程式化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特征实则蕴含大量的生命力,一个时代的主流认知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的关键词,都隐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琐碎的日子让观众们无法敏锐地洞察到这些。例如2019年国庆节档期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影片虽然是散点叙事,但里面的七个现实主义题材故事形散而神不散,共同聚焦一个关键词“爱国精神”。这个词语具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具备的基本精神,但恰恰是因为每个人对祖国的热爱方式不同,使得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多样化呈现。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正是抓住这个特点,从时代主流价值观中寻找创作出发点,并不是将爱国精神挂在嘴边,或是以英雄主义、大人物视角体现,而是从出租车司机、基层扶贫干部、手表修理工、科研人员、飞行表演队队员等真实存在却又不那么光芒万丈的人群切入。给观众尽可能多地创造引起情感共鸣的点,让他们在观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国精神的归宿,从而达到实现自我认同的目的。这就是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特征的一种体现形式,将主题词归纳提炼后再创作,是紧扣主旋律,弘扬时代特色的大局美。

(二)挖掘人性光辉的关怀美

这里要说到的就是能够进一步渲染影片深度,加速观众情感共鸣的另一种美。大局美固然重要,但是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每一个百姓虽然都具有个性,但个人的渺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过多地围绕时代特色进行创作会让影片不具备沁人心脾的力量,观众即使是找到了感情共鸣也只是从自身出发,看不到影片塑造人物的闪光点,然而失败的人物塑造必定导致影片的质量不高。所以为了解决大局美之中的人文关怀美,现实主义电影对主角的创作需要挖掘其内在情感,深度剖析人物内涵,寻找到关乎人性的闪光点。例如影片《我不是药神》中程勇人物的塑造,程勇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一种阶段性转变让观众切实感受到程勇的无奈和决心。从影片一开始遭遇中年危机的他到寻找到印度低价药卖给国内白血病人赚差价到最后程勇自掏腰包不惜犯法给病友买药,这一系列改变随着剧情的推进一幕幕展现在观众眼里,让每一个观众亲眼目睹了程勇因为亲情、友情、爱情的羁绊而放弃对利益的追求,由原本的自私自利到最后的无私奉献。程勇个体价值取向的巨大改变,对白血病人群的关怀成了他人性的闪光点,也因此呼唤起了观众内心对白血病人群,对天价药问题的关注,由此激发观众的同理心,达到最终感情渲染的目的,展现影片的关怀美,最终以超30亿的票房成为“现象级”影片。

由此可见,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电影在其解构框架的搭建阶段,就要考虑到大局美和关怀美,敲定影片初始的创作目标,只有将平凡而不平庸、现实而不乏味的生活加以艺术创作,落脚点将表层的社会主旋律与深层次的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外在特征。

二、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特征的内在美

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特征的内在美体现在相对微观的地方,它不如时代主流价值那么显而易见,需要观众慧眼如炬地发现蕴藏在每个镜头里隐藏的美学特征。

(一)精心构思——内涵美

现实主义电影因为其源自生活的属性,使得这一类影片拍摄时镜头语言偏向写实,然而随着人们日常用语和习惯的不断更新,许多日常物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或是新的标签,人们也不再停留在“看山就是山”的层面,而是通过镜头所描写的表象揣摩其背后的内涵,而正是由细节带来的感官享受及思维层面的逻辑推断使得影片趣味性十足。例如影片《一出好戏》就是这样一部展现内涵美的电影。影片中的一行人因为某个不可抗力被困在一个岛上,并对人类已经灭亡的消息深信不疑,在这个条件的影响下,被困的一群人只能在岛上以“人类最后的希望”的名号活下去。这部戏好就好在打破了原有社会的尊卑秩序、生活习惯,让观众站在一个旁观角度看这些被困者如何解决生存问题。跟随影片镜头我们可以发现电影通过司机小王、张总、马进共讲述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司机小王开辟了山洞居住和捕鱼摘果的觅食方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暗示了背后原始社会的贫穷和落后,分别以镜头中出现的兽皮、树叶碗、洞穴等物体进行隐喻。第二个阶段是以张总为首领进行的旧船舱生活阶段,电灯、红酒、玻璃杯的运用暗示被困的一群人逐步从原始社会开始进步,随着扑克牌以一般等价物的形式出现,彻底标志着资本主义形式的出现,这一段中也运用了大量的生活场景镜头,不断引发观众的笑点,并揣摩其简易制度的合理性。

这些精心构思的剧情搭配具有多重标签的生活用品时产生的创意性十分丰富,可以很好地扣住观众思路,让观众在影片结束后意犹未尽,感叹其内涵及创作手法巧妙,欢乐中又透露出耐人寻味的内涵美。

(二)寓悲于喜——影片的深度美

平淡的生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稳的状态,悲喜交加的情感冲突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显得格外亮眼,众多以喜剧开头悲剧结尾的现实主义电影正是运用这种矛盾,击中观众内心对影片主角的同情心,进而达到引导观众宣泄感情的目的。影片《滚蛋吧!肿瘤君》就是这样一部寓悲于喜的电影。主角熊顿性格开朗、思维跳跃、创意十足,就这样一个爱笑的女孩儿,运气却不怎么好,偏偏在最美好的年纪被诊断出了绝症。影片的氛围直到最后葬礼的时候都是轻松的,没有灰蒙蒙的天,没有亲人的号啕大哭,而是用一个绝症病人温暖又充满不舍的微笑来跟观众进行告别,这种蕴藏在笑容里的悲叹才是最令人惋惜的。影片自始至终都穿插着诙谐幽默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绝症患者,不仅鼓励了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诫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要善待自己的身体,每天开心健康地活下去。也正是因为这些话语是从一个失去健康的人身上习得,才显得这个领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除此之外,影片《飞驰人生》也是以喜剧开头,专业拉力赛车手张弛人到中年,为了完成自己的梦不惜最后失去了生命,滑稽的铺垫与他专注的敬畏之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拉大人物及影片深度,将梦想的力量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抗,最终选择逐梦的张弛也消失在了梦想的尽头。

寓悲于喜的美学特征更多的是以一种权衡得失利弊的取舍观体现而来,乍一看悲剧只能带来不圆满的结局,其实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此种创作手法正是最贴切现实的一种,影片中的人物做到了常人想做却没办法做,或是没有胆量去完成的事情,那种对死亡的乐观豁达,对梦想的尊重和执着,都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推到了一个只有成年人才能读懂的深度美上。

(三)群众史观——以小见大的平凡美

现实主义电影没有好莱坞动作片或是漫威公司出品的科幻片那样有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它更多的是以群众角度出发,从小人物的诉求开始慢慢瞥见观众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发个人的情感共鸣。并且这种从群众视角出发的创作方式最终不仅是停留在原地,而是通过小人物的行为揭露社会层面的种种不公平,遇到这种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有的人选择隐忍,有的人选择退让,而影片中奋起抵抗的那些人物教会我们的是平凡的伟大。影片《无名之辈》和《老师·好》就将小人物的大能量体现了出来,《无名之辈》中低配劫匪和残疾泼辣之间的情感交融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平庸的保安被自己女儿看不起,但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正义的一腔热血在这座不起眼的山间小城中显得格外亮眼。而《老师·好》中则是从普通的一名人民教师出发,他具备了一切老师的光辉形象,却又在些许时刻展现出自己对家庭、对生活的无奈,瑕疵和抉择在一个人民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元素碰撞到一起不仅是致敬了平凡,更是让观众在影片人物中寻到了情感寄托,在影片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使命和家庭责任担当。

(四)弘扬正能量——正气美

正能量和爱国精神一样都是属于这个时代主流的弘扬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道:“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那么电影作为文艺作品中的一种,影片内涵的正能量作用不言而喻。正如片头中所说的那样,人们渴求从电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认同,正能量在此扮演着强心剂的作用,在观众找到自身感情寄托处的时候,能够恰如其分地将正能量注入他们心中,借此达到弘扬正气,乃至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例如《少年的你》中对校园暴力的严惩不贷,对青少年心理建设的重视;《我不是药神》中对正义的坚持及对特殊人群的照顾;《红海行动》《战狼》中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对侨民的关怀,对来犯之敌决不姑息的大国正义等,都将正气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美学特征由内而外共体现在六个点,其美学的内涵并不难理解,困难的是同类题材影片如何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挖掘身边每一处平凡却不平庸的事情,中国本土电影离不开对人民的关注和群众策略,如何使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国际认同,不可或缺的就是美学特征的助力,这也是每一个中国导演不得不思考且践行的事业。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美学
仝仺美学馆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盘中的意式美学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