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特征。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低时延、大流量、广接入是其典型的三个特征。5G网络延迟较低,响应时间更快,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都可得到满足;其让人眼前一亮的高速率,可以让用户的体验感将大大提升;广接入则是5G技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特点,5G技术可以在1平方公里实现100万以上的传感器接入点,可以解决一个空间用户过多导致的信号不稳定问题。5G技术不仅使媒体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为未来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乘势“新基建”,5G大发展。“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于2018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被提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都包括其中。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现如今,5G乘势“新基建”政策,已成为我国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总体来说,我国5G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5G技术应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媒体格局也将加速结构与重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我国的5G研发建设现已进入高速推进期,随着5G网络的进一步覆盖,媒体融合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技术共融,构建万物互联新环境。在5G技术出现之前,通信与计算一直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通信致力于提升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速度,计算则致力于提升运算能力。5G时代,通信与计算二者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技术生态系统,使通信与计算可以互联互通,解决对方产生的问题。计算可以解决通信问题,意味着5G将赋予通信网内容分发等新功能,通过计算解决通信问题,自动为离用户近的地方调高扩容倍数,不再因为网络上某个节点扩容而导致整个网络必须扩容;还使移动终端具有了运算能力,让用户可以直接用移动终端来控制智能设备。通信与计算的深度融合也直接推动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并营造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网络环境。
媒体融合在技术层面还包括设备的融合。设备融合不仅指原来只有单一功能的设备变得功能多样,还指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成为可能。现如今的智能家居宣告了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健康监视器、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等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些设备有着海量的无线通信需求,5G技术可以凭借其超大网络容量、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来满足。
内容融合,打破终端壁垒。4G时代,虽然新旧媒体就以往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呈现方式进行了融合,改变了不同媒体产品不能兼容的现象,也诞生了AR、VR技术,但是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5G系统在增加技术稳定性的同时,给予了多种媒体应用场景技术支持,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和现场实时体验。也就是说,媒体内容可以在5G技术支持下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吸引受众。
从内容生产分发角度来说,4G时代建立的如“中央厨房”这样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心,虽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内容同质化、没有根据每个平台的特性进行内容的制作等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5G技术将改善这一现象,实现“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务、多载体传播”。2019年8月,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投入运行,12月12日正式成立,其通过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让新闻生产实现智能化创新,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力图打通在线新闻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经营管理融合,提升市场竞争力。首先,经营模式的转变对于提升运营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在行业内取得更好的发展,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并购重组,最大限度利用5G优势,如大带宽、低时延、智能化等,构建新一代媒体传播体系,一次性内容采集,然后依据每个终端的特点智能化生产内容,并通过不同的渠道分发至不同终端。其次,5G时代媒体的盈利模式相较于以往也将有新的变化,人们接收信息将更加依赖于智能设备,媒体可根据用户特征进行个性化推送,利用“线上营销+线下配送”的方式增加媒体效益。最后,打造强硬的品牌是媒体在5G时代立足的关键,先进的技术、优质的内容、完善的管理是媒体进行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为让5G技术在媒体行业更好地发光发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媒体应用白皮书(2020版)》应运而生,其中总结了5G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结果,提出了关于5G应用的技术规范。作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5G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媒体只有抓住这次机遇,才能一改4G时代疲于跟跑的状态,引领行业发展。
5G:加速构建新一代媒体传播体系。在5G时代,新一代媒体传播体系将基于5G技术的大带宽接入和切片功能,采集、高速回传同源多模态的全媒体内容,如视频、音频、文稿、广告、虚实互动等,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调配适当的网络,以最优的方式向用户不同的移动消费设备传达最优质的内容,最终实现多场景、多网络、多终端的智能化呈现。展望未来,5G技术的融入将不断为媒体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技术生产内容这样一个重要的生产类别在未来也会大展身手,未来新闻场景的体验感和交互感将大幅提升,同时,获取用户的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媒体可通过盘活自己的“私域流量”改善以往渠道中断、用户流失的问题。
传统媒体:借力技术,融智其中。随着5G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传统媒体要在动态中与时俱进。首先,在新闻场景呈现方面,传统的通信技术很难让观众有现场感和真实感。在5G技术的加持下,传统媒体可通过VR、AR手段等,让用户获得优于现场的感受和体验。其次,在5G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上,传统媒体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以往的新闻采编流程被取代,时效性提高,甚至出现了AI主持人等,这直接影响了传统记者、主持人的生存发展。最后,视觉体验的变化是5G时代媒体融合最显著的体现。2019年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5G+AI等新技术,推出了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央广总台运用5G+4K技术进行了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直播实践,为观众提供了视觉盛宴。传统媒体也应该考虑在5G+4k的影响下,如何应对视频传输效率与传播质量将出现的明显变化。
传媒业态:万物皆媒,人机共生。展望未来的传媒业态,我们将迎来“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时代。每一台智能设备都可以当做人们通向互联网的大门,物联网的到来也宣告了“万物皆媒”时代的到来。媒介不仅将物理空间编码为虚拟空间,而且将两者编码为技术空间,在这个技术空间的界面之中,不同空间的活动“相对于此在构成为周围世界(umwelt),从而在一个异空间中与此在共同在场”。可以说,5G技术实现了“人的身体的技术化在场”,形成了一种“人机共生、共同演进”的关系。
5G技术嵌入媒体融合发展,将加速构建新一代媒体传播体系,传统媒体面临更多的挑战,融合发展是其必由之路。如何在4G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正确认识5G时代的基本特征,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融合措施,完成从“融媒体”到“智媒体”的转变,是传统媒体需要着重关注的课题。媒体融合以媒体的“融”带动了社会的“融”,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G带来了“人与人”的联接,5G则在“人与人”联接的基础上实现了“物与物”的联接,迎来了“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