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筱倩
近年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幼儿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想象力开始萌芽。教师要注重幼儿的美育,将添画教学融入幼儿园教育中,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动脑思考,开拓幼儿的思维。本文主要介绍幼儿园添画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爱学好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积极引导幼儿,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渗透添画教学,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课堂绘画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幼儿是教学的主体,以“像不像”作为评判幼儿作品的标准。画什么像什么当然是极好的,可对于幼儿而言,将“像不像”作为作品评判标準其实不一定是好的。例如,教师在添画教学中给孩子们示范了一个圆,添了一大一小两个叶子,变成了一个苹果。若是一味地追求“像不像”,那班里的教学情况就是幼儿临摹老师的范画,排斥原创,拒绝想象。幼儿性格以及绘画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添画教学成果是许许多多的苹果。此外,部分教师对孩子的评语也很片面,经常用“你今天画的太棒了”之类的语言鼓励孩子,给予他们信心。可是部分教师给予的评语太过单调,也忽略了其他没有得到鼓励的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孩子们稚嫩的心。
(二)忽略幼儿的兴趣
部分教师在添画教学中容易忽略幼儿兴趣,所选课题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幼儿参与添画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幼儿认为添画枯燥泛味,导致他们始终游离在课堂之外。此外,教师在添画教学中会表扬一些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导致部分水平较低的学生对添画失去信心。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念,在添画教学中,孩子们画得“像”是好事,说明幼儿对“型”的掌握较好,但并不是只有画得“像”才是好作品。添画教学需要幼儿在原有简单图形或物体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打开想象力,为原有的图形或物体添上自己的想象从而变成可爱的作品。
在孩子们完成添画后,教师要认可并鼓励幼儿,让孩子成为教学的主体,用心感受孩子们的作品,欣赏他们奇思妙想的创意,做他们绘画的倾听者。教师要注意不要过分地进行“纠错”,避免扼杀孩子们的创意。教师要善于鼓励班级中每位幼儿的作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评价时不要只告诉他们“好”与“不好”,可以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维护他们的自信心与对绘画的热情,不要让幼儿认为自己的作品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在墙上张贴所有孩子的作品,让每天来接小朋友的家长都可以欣赏到自己孩子的画。同时,幼儿也可以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灵感。
(二)激发绘画兴趣,提升幼儿想象力
美术涉及范围较广,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幼儿美术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以此改变幼儿对绘画的态度。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添画的绘画内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了解到美术无处不在。教师还可以扩大添画教学资源,让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照片带来幼儿园,并对图片和照片的外围进行添画,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想象力。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作品赠与亲人和朋友,让幼儿在赠与这份独特的手工礼物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快乐,激发他们对添画的好感与热情,从而升华教学。
(三)积累素材,提升创造力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孩子明白想表达的内容,但却不知如何画出来的情况。这是因为幼儿的积累量不够。幼儿出现这种情况后很容易丧失对绘画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积极带领孩子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讲述给大家听,把自己的画或作品的想法分享给大家,让幼儿相互聆听各自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素材,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幼儿添画教学对幼儿未来综合能力素养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幼儿美术教学氛围,创造良好情境,创新多种幼儿添画教学方式。添画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思维世界,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