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创新和突破

2020-11-13 03:45李嘉磊
幸福家庭 2020年14期
关键词:跳皮筋田螺陀螺

李嘉磊

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日常基本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游戏一直充当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将游戏融入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感受事物,在游戏中强身健体、提升自我。民间游戏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探索出来的娱乐方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地域特征,体现了该地域的人文、艺术、文化等特点。民间游戏丰富多样、通俗易懂、简便易学,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灵活性,非常适用于幼儿区域活动。因此,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心智特点和兴趣需求,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良创新传统民间游戏,并将其有效融入区域活动中,突破以“玩”为主的游戲教学,以增长幼儿智慧为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强调,幼儿教育要充分重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民间游戏中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并根据幼儿的阶段发展要求进行改良与创新,使其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符合幼儿的认知范围和求知天性。

融入健康领域,锻炼幼儿身体

幼儿喜欢在游戏中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游戏满足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增强个人体质。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民间游戏,并将其融入健康领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民间游戏“踢田螺串”,即将洗净的田螺壳一一串起来做成田螺串,然后在地上画两排方格,两、三人轮流将田螺串逐个踢过方格。教师可以在原有游戏形式上进行创新,比如,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在格子的终点画上喜欢的动物大嘴,再让幼儿以比赛的形式玩“踢田螺串”,单脚边踢边跳或双脚轮流跳踢,最后看谁先把田螺串踢到动物的嘴里。这样的竞赛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教师还可以创新田螺串的花样玩法,在田螺串中系上松紧带和彩带花,借助松紧带的弹性,让幼儿配合器械练习抛、接、拍、抖等动作。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田螺换成其他材料,比如塑料的耐磨耐用瓶盖。教师要引导幼儿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合理利用起来,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融入艺术领域,培养幼儿审美

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点,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艺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与现代艺术充分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和审美。例如,民间游戏“跳皮筋”。许多幼儿都喜欢玩这个游戏,通常几人一组,轮流地来回跳,乐此不疲。教师可以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创新,在幼儿跳皮筋的过程中,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使跳皮筋活动更有节奏感,有愉悦欢快的氛围。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自主创新,自己编创动作或在拉皮筋的过程中变换形状,让游戏更加灵活多样。随着游戏的丰富变化,幼儿会越来越喜欢跳皮筋。

融入科学、社会领域,

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灵活操作的特点,将其融入科学、社会领域,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成长,逐渐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民间游戏“转陀螺”是一个非常多变的趣味游戏,对幼儿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线抽木陀螺进行改良,改造成手转纸陀螺,并带领幼儿运用废纸、彩色笔、剪刀等工具自制纸陀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制作陀螺的过程中,让幼儿在陀螺的纸片上涂色,如一半涂黄色与一半涂蓝色,或者黄色与红色搭配涂,红色与蓝色搭配涂等。幼儿多次玩转陀螺后会发现,黄色和蓝色搭配的陀螺旋转的时候会呈现出绿色,而黄色与红色的陀螺旋转后呈现出橙色,红蓝搭配的则呈现出紫色。幼儿通过互相观察彼此设计的陀螺,发出疑问,为什么涂的颜色和陀螺转起来后呈现出的颜色不一样呢?通过多次试验,幼儿逐步了解到了颜色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色彩经验。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相互分享各自的陀螺,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陀螺当作礼物送给其他小伙伴,从而建立友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增长知识,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时,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在游戏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引导幼儿,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并在游戏过程中融入各种创新元素,为幼儿营造轻松的游戏空间和欢快的游戏氛围。此外,民间游戏还包含许多优良的文化传统,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幼儿,言传身教,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发扬传统美德,与幼儿真诚沟通,将关爱传达给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中互动、玩耍。

猜你喜欢
跳皮筋田螺陀螺
跳皮筋
田螺姑娘的夏天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摸田螺
男孩也能跳皮筋
我最喜欢的陀螺
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