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片头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2020-11-13 01:25沈媛黄志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书法传统设计

沈媛,黄志明

(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南昌 330032)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市场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也在不断地蓬勃发展,佳片不断涌出,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票房纪录也一次次被刷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产电影的票房在近些年实现了迅猛的增长?除了国家政策、经济以及科技因素以外,设计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一、电影片头在电影中的作用

灯光渐隐后的影院,电影随之拉开了帷幕,带领观众走入奇妙的电影之旅的是开场两分钟左右的电影片头。电影片头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有效地传达自身语言信息的同时,也肩负着把观众带入影片的作用。

刚开始,电影片头只是作为影片开头用来展现电影名称、制作公司以及演职人员等信息的一段说明性材料,当然也能起到一些营造氛围、烘托气势的作用。随着人们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各种信息充斥人们的眼球,如果一部影片的片头还像以往一样仅具备简单的说明信息的作用,那么是远远不够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要有一个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片头,能够很好地展现电影作品的风格以及影片的制作水平和质量。

二、电影片头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解读

(一)电影片头中书法艺术之美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是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并被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其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汉字独特的美感。汉字的字形方正,结构严谨,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精巧的构图以及恰当的比例。书法以柔软的毛笔为工具,将汉字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书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纸挥毫间蕴含着中国真实而深刻的文化轨迹。如今,许多国产电影片头设计中都有书法运用的痕迹,电影艺术从中国书法中汲取到无穷的营养,不仅提高了视觉的美感,更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让中国书法在现代科技支撑下为电影片头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书法在运用于电影片头设计中时,需要根据电影的主题思想来考虑书法字体的运用,以及浓淡虚实的变化。有句话“飘若浮云,矫如惊龙”是用来形容书法文字的形体之美,但在我看来更是能够体现文字内容的曲折与韵味。电影片名的书法字体很多是请书法大师亲笔书写的,它们倾注了书法家的情感,能够营造出有别于“电脑字”的意境。电影片头是电影内容正式开始前最重要的展示电影内涵、激发观影者情感共鸣的方式,将书法与电影片头相结合,不仅让观众能更容易接受,也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中国文化在电影艺术方面的自信。近年来,上映的很多电影作品,如《我不是药神》《无问西东》《神探蒲松龄》《无名之辈》《影》(图1—图5)等等,它们都在片头的片名中采用了书法的形式去表现,不管用的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或者是草书,这种形式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

>图1 《我不是药神》

>图2 《无问西东》

>图3 《神探蒲松龄》

>图4 《无名之辈》

例如,《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一个追求生命而生命被毁灭的悲剧和救赎的故事。整个故事的情节是根据真实的社会事件改编,以程勇为白血病人代购印度格列宁为主线,展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同时守望相助,成就了各自的人性救赎。电影片名的书法字体取自东晋《爨宝子碑》(图6),大巧若拙、率真硬朗、奇绝奔放,脱胎于汉隶笔法,造型奇特自由,但是又做到了改良创新,简单朴实却与电影内容十分契合,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思考。再如,张艺谋的影片《影》,片名字体的设计采用的是行书体,笔力健硕,书写时可见沉着痛快,浑然一体,最后一笔长长拖出,气势雄伟,凸显冲锋陷阵、战无不胜的武林高手形象。浓烈的笔墨痕迹以及泼墨飞溅的效果,笔画挥洒自如、刚柔并济,配合电影的音乐旋律推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得到了充分的组合。

这些由书法家亲笔书写出来的字,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充满温度的,书法家对电影自身的解读赋予了笔画形态新的视觉张力和生命力。电影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让电影片头的设计为整部电影注入了灵魂。

(二)电影片头中水墨韵味之美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制成墨汁在宣纸上进行绘制的画作,是中国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绘画方式。中国独有的地域特色、壮阔山河,都为水墨画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水墨元素,则是一些艺术家通过对水墨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的长期研究,从传统画作中提取出来的用笔、墨色、构图及意境等相关的元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墨画的载体不再局限于宣纸,而是被影视工作者开发利用,被呈现于大银幕上。水墨画中流动的线条、朦胧的意境,构建出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视觉体验,实现了水墨元素与电影技术的完美结合。水墨电影片头设计的一大特点是重视背景对艺术形象的烘托,单调的黑白颜色因为有了中国传统水墨效果的晕染而显得质朴无华却又让人回味悠长。影片《影》就具备浓厚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学风格和古典意境。片头中肆意流动的水墨,气势如虹,黑与白、阴与阳、明与暗,二元分立,强烈的黑白对比,没有多余的色彩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水墨中蕴含的古典韵味自然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每帧画面都变成一幅幅富有诗意的水墨画作。

(三)电影片头中传统构图之美

出色的片头设计是由画面中所有的视觉元素共同组织起来的,其中画面的构图能够决定当前的画面将如何被观众理解。合理完善的构图方式在带来形式美感的同时,也向观影者传达着创作者的意图。

“圆”,圆融、圆满。在中国传统美学当中,古人对“圆”有着太多的期待和赞美。我们古老的太极图形中圆形是万物的初始,同时也是世界的终极。天人合一,万物通达,圆润和谐,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对“圆”的推崇。“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型,从服饰文化、团扇文化到建筑园林都体现了中国审美的终点,就是“圆”。在当下,仍然有很多的创作者热衷于圆形,并将之运用于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当我们从电影片头设计中看到圆形构图的存在时一点也不会感到意外,并因从电影中感受到这股熟悉的中国味道而欣然。比如,冯小刚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图7),电影片头的设计中就创造性地使用了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圆形画幅,在构图的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电影长方形的画幅所带来的视觉观感,形成了拥有中国味道的艺术风格。变小的画幅让画面多了份精致感,同时也让观众不自觉地更加专注于方寸里发生的故事。这种“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在有限的画面中展现了无境的大千世界,这种方式与中国传统小幅山水画的创作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宋代,圆形扇面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潘金莲正好是宋代的历史人物,因此这种创作形式与电影的主题恰好相互呼应。

(四)电影片头中色调意境之美

色调是指各种颜色搭配产生的总和,各种色彩组成了电影片头中不同明暗反差和不同色度的画面效果,向观众传达了影片整体的色彩倾向。从彩色片诞生并运用于影片制作中,电影大银幕从此变得绚丽多彩,也让电影工作者多了一种深化影片主题思想和感染观众情绪的表现方式。

>图5 《影》

>图6 《爨宝子碑》

>图7 《我不是潘金莲》

>图8 《道士下山》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于色彩的感知拥有自己的理解,都会形成一套凝聚着本民族、本国对色彩规律探索的经验。中国的五色学说(红、黄、青、白、黑)蕴含着中国传统五行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艺术代表性,它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用色习惯。国产电影也一直关注于传统色彩在影片中的应用,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之美带到电影片头设计中来。陈凯歌的许多电影都是运用色彩语言来讲述故事,从《黄土地》《无极》到《道士下山》等作品,都蕴藏着东方色彩美学,有时素净淡雅、意蕴悠长,有时浓墨重彩、瑰丽曼妙。例如,电影《道士下山》(图8)的片头中,主色调是古朴庄重的青色,显现出道观隐于深山,远离喧嚣浮华。画面开始是连绵不断的大山,乌云遮天,预示着狂风暴雨将要来临。小道士背负着箧向着山下走来,与气势恢宏的大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片头画面中大面积的青色与结构形式端庄沉稳的楷体片名一起展现了电影的主题基调。

合理地运用色彩元素来表现影片的内容,让观众通过电影片头中的色调意境就能感受到影片的风格,同时体会到影片中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传统文化元素对我国电影片头设计的启示

(一)以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

中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意境往往能够赋予不同类型电影不同的表现需求。电影片头的设计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宣传传统文化的功能,在符合电影剧情需要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多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只有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驾驭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制作中的表现,加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自信,获得强大的国产电影的发展动力,并且能够一路支撑中国电影永不停歇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二)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种艺术风格百花齐放,中国电影艺术作品如何在欧美、日韩的大量文化输出和创作大军中不被同质化,保持生命力,我们需要加强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层发掘与再认识,结合产业现状,将中国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尝试与时俱进创作的可行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电影片头。

四、结语

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影视片头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进行文化复兴的一种探索,越来越多此类优秀作品的涌现给想要传播传统文化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借鉴。同时不断发展变化的电影产业中,各种高新技术的结合以及不同题材的交汇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大银幕上有了更好的展现。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中国的电影制作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优质的中国电影艺术作品的身影将不断出现在国际电影市场上。

猜你喜欢
书法传统设计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书法欣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