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颈动脉超声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11-13 08:0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天津30005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 (天津 300052)

内容提要: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人员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后,研究组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人员在无斑块、单发斑块以及多发斑块的检出率中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在两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中,两组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中,研究组患者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斑块情况、性质以及分布情况,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患者的颅内段,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该病产生的重要因素[1]。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的临床诊断工作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后期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者,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本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者为基础。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性别比、年龄范围等一般资料相近(P>0.05)。具体情况为:对照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中,包含了42例男性患者和38例女性患者;年龄43~84岁,平均(61.18±5.53)岁。研究组80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均在44~85岁,平均(62.46±6.29)岁。

1.2 方法

两组人员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让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频率设置为3~9MHz。充分暴露患者的颈部,先对患者进行纵向检查,依次扫描患者的总动脉起始部位、主干部位以及窦部,随后进行横向检查,以此扫描患者颈动脉血管内斑块形成情况,并测量血管壁内中膜的厚度。

表1.两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对比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与分布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人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以±s表示患者的计量数据,计算结果则通过t值表示出来;以%表示患者的计数数据,计算的结果则通过χ2表示。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值临界点为0.05,只要P值结果在该值以下(不含),就能够证明显著差异,其余情况一律视为无统计学差别。

2.结果

2.1 两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对比

在检测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在总检出率、单发斑块检出率与多发斑块的检出率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在无斑块的检出率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对比

在两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其斑块部位主要分布在颈动脉窦处,其次为颈动脉起始部位,以颈动脉主干部位最少;两组人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人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结果对比

检测结果中,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02±0.34)mm;对照组人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53±0.17)mm;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1.5294;P=0.0000)。

3.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早期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发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了解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采用有效的内膜切除或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以往多采用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式来作为血管狭窄与闭塞诊断的金标准,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不但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同时还具有实时成像与绘制血管路径图的能力[4]。但这种检查方式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对于患者的辐射较大,进而使其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创颈动脉超声检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5]。颈动脉超声检查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斑块低回声与强回声部位的比率来判断患者的斑块状况,能够直接显示患者的管壁结构,充分了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测量患者内膜中层的厚度,并能够进行对比分型,对于患者的预后情况判断也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分别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6]。在检查结果中,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检出率为82.50%;由此也能够表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两组人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中,患者的斑块主要分布在颈动脉窦处,以颈动脉主干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于机体中血液的切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查中,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主要是由于粥样动脉斑块破裂使得远端血管栓塞、斑块中出血使得管腔闭塞或斑块溃疡导致继发性血栓的形成,进而使得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值得注意的是,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颅内段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很容易受到颅骨的影响,进而使其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变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重度狭窄与闭塞的区分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同时,对于血管多部位狭窄与狭窄程度较轻患者诊断中的漏诊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中还需要提高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经验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此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表2.两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对比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后期的诊治工作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