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斌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500)
开放局部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瘢痕长度较大,美容度欠佳,且术后瘀斑发生率较高,病人接受度和满意度较低[1]。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选择106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开放局部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探析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病人接受微创旋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降低术后瘀斑发生率的价值。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临夏州康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患全部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局部切除术组和微创旋切术组,每组各53例。开放局部切除术组中的患者最小22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0.42±5.18)岁。微创旋切术组中的患者最小21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40.37±5.21)岁。纳入标准:(1)经穿刺细胞学检查、手术中冰冻切片、X线钼靶片、超声波检查等确诊为乳腺良性叶状肿瘤[2];(2)伴随局部无痛性肿块,有刺痛或轻度胀痛等症状;(3)符合开放局部切除术、微创旋切术治疗适应症;排除标准: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精神病患者。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开放局部切除术组接受开放局部切除术,手术沿横向在乳房处切开,常规分离皮瓣,检查乳腺肿物,明确肿瘤病灶,切除乳腺肿瘤。
微创旋切术组实施微创旋切术。术中,明确乳腺肿瘤的部位、大小、个数,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麦默通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型号SCM23型)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常规消毒铺巾,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在乳房外侧方向距离肿块2~3 cm处切开,长度为3~5 cm。在B超监视和引导下,置入麦默通乳房微创旋切系统至肿瘤底部,将刀槽打开,并使刀槽尽可能全部包围肿块,启动旋切系统将肿瘤逐层旋切,同时利用负压吸引技术将切除的肿块取出,然后清除积血,待肿瘤全部切除后闭合切口,常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探析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评价指标:优:病灶完全消失,无术后血肿、迟发性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良:病灶消失,有轻微术后血肿、迟发性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差:病灶未完全消失,有术后血肿、迟发性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临床治疗优良率=(优+良)例数/总病例数×100%。(2)分析两组患者的美容效果满意度。美容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最高为100分,评分越低,代表美容效果满意度越好。(3)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瘀斑发生率。
应用SPSS 22.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微创旋切术组症状改善优40例,良11例,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23%,显著高于开放局部切除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Tab.1 Good rate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术后微创旋切术组的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89.33±5.15)分显著高于开放局部切除术组(P<0.05),见表2。
微创旋切术组术后瘀斑发生3例,术后瘀斑发生率为5.66%,明显低于开放局部切除术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Tab.2 Cosmetic result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瘀斑发生率Tab.3 Postoperative ecchymosis rates of two groups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多为乳腺单侧生长较慢的无痛性肿块,体积较大[3]。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较长,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类型的选择与临床疗效、乳房美观、预后、复发率等情况密切相关[4]。针对乳腺良性叶状肿瘤,临床多采用开放局部切除术去除病灶,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切口愈合慢,瘢痕长度大,病人对治疗和美观的满意度不佳[5]。
微创旋切术作为一种现代微创外科手术类型,能够以最小的侵袭或损伤达到外科治疗效果,利用乳房微创旋切系统精确定位,切割乳腺可疑病灶,切口微小,无须缝合,不留疤痕,美容效果好。在B超的监视和引导下手术,可准确切除病灶,且手术时间短,疼痛症状轻。研究发现,采用微创旋切术的临床治疗优良率、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术后瘀斑发生率显著优于开放局部切除术(P<0.05),证明微创旋切术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