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时间-疗效研究

2020-11-13 04:55包晨刚徐旻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前牙上颌种植体

包晨刚 张 静 李 敏 徐旻洁 徐 菁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口腔科,江苏江阴 214400

正畸牙移动是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在矫治力作用下牙槽骨不断吸收和增生的平衡过程[1]。正畸疗程一般在两年左右,部分患者可能更久,因为在治疗中需要使不希望移动的牙齿尽量保持不动[2]。支抗是正畸治疗最核心的部分,支抗可以控制牙齿朝着需要的方向移动。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发病率约为23%[3]。严重影响口颌美观、功能以及患者心理健康[4]。此类错畸形通常需要拔牙矫治等[5]。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时间-疗效,为该类疾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23.4±7.7)岁。纳入标准:(1)侧貌凸面形,垂直骨面形适中;(2)无正畸治疗史;(3)无进展期牙周炎及牙龈炎。根据支抗的使用情况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和常规矫正组,微种植体支抗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4.2±6.3)岁。常规矫正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23.4±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于矫治前一周按需要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根据支抗的使用情况分为两组:(1)微种植体支抗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制备带环,粘接MBT直丝弓托槽(杭州奥杰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镍钛丝排齐牙列后更换不锈钢丝作为过渡丝。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苏州吉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意观察微种植体稳定情况,2周后焊接游离牵引钩,使用镍钦拉簧关闭间隙。每月复诊,视情况调整。(2)常规矫正组。排齐牙列内收前牙之前,通过传统增强支抗的方法内收前牙。两组患者矫治后期进行咬合精细调整,治疗结束后制戴保持器并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1.3 测量方法和指标

两组患者矫治前及矫治半年、1年、2年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嘱患者平视前方,面部及口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列轻轻咬合。将X线拍摄数据输入计算机,连续定点3次后取平均值[6-7],MedCeph迈德头影测量(上海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分析数据结果。测量指标:(1)颌骨改变指标包括GoGn-SN角、ANB角、OP-SN角、SNB角和SNA角。(2)上颌牙齿位置与角度指标包括U1-Apg距、U1-FP距、U1-NA距、U1-Ptm距和U1-SN角;(3)软组织改变指标包括上唇突度、下唇突度、Lower lip E-plane、Upper lip E-plane和 Z angle。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颌骨改变指标、上颌牙齿位置与角度指标及软组织改变指标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各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s)

项目 微种植体支抗组(n=30)常规矫正组(n=30) t P SNA(°) 82.46±4.53 81.78±4.64 0.231 0.832 SNB(°) 74.86±3.92 72.32±3.37 0.207 0.865 ANB(°) 5.51±0.68 5.66±1.41 0.891 0.187 GoGn-SN(°) 32.60±0.52 31.71±0.56 0.301 0.749 OP-SN(°) 17.58±2.47 18.18±3.35 0.234 0.817 U1-NA(mm) 7.37±1.41 7.24±1.49 0.866 0.215 U1-SN(°) 115.63±14.36 116.20±13.77 0.319 0.712 U1-FP(mm) 16.88±2.24 17.03±1.89 0.121 0.887 U1-Apg(mm) 12.87±2.99 13.17±1.78 0.688 0.419 U1-Ptm(mm) 13.05±2.03 13.42±1.70 0.427 0.696上唇凸度(mm) 7.44±1.12 7.83±1.17 1.133 0.084下唇凸度(mm) 5.93±1.00 5.21±0.97 1.604 0.066 L lip-E(mm) 4.34±0.86 4.42±1.04 0.722 0.351 U lip-E(mm) 3.62±0.79 3.68±0.73 0.025 0.924 Z angle(°) 62.14±2.94 64.11±3.52 0.653 0.473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比较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除GoGn-SN角和OP-SN角轻微增大,SNA角、SNB角、ANB角均有不同程度减小。仅OP-SN角在矫治1年和2年两组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颌牙齿变化比较

矫治治疗后两组患者上颌牙各项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改善,其中Ul-Apg距和U6-Ptm距在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比较(±s,°)

表2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比较(±s,°)

注:与同时间段微种植体支抗组比较,*P<0.05

项目 微种植体支抗组(n=30) 常规矫正组(n=30)半年 1年 2年 半年 1年 2年SNA 81.45±4.26 81.24±1.05 80.49±4.23 81.78±4.64 82.64±5.36 83.27±6.61 SNB 74.81±3.33 74.76±1.14 74.62±4.30 72.32±3.37 74.55±4.65 78.44±6.53 ANB 5.42±0.74 5.33±0.62 5.24±0.92 5.66±1.41 5.01±1.35 4.72±1.01 GoGn-SN 32.60±0.56 32.17±0.44 31.55±0.64 31.71±2.56 33.47±3.46 35.17±5.55 OP-SN 17.74±2.12 17.69±2.04 17.67±2.43 18.18±3.35 20.49±2.75* 22.09±2.34*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颌面部软组织变化比较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颌面部软组织变化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常规矫正组治疗后2年Zangle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微种植体支抗组治疗时间为(23.88±2.17)个月,与常规矫正组的治疗时间的(26.62±2.05)个月比较,疗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两组疗效随时间变化比较

本研究分别在支抗矫正后的第6、12、24个月进行各测量指标疗效-时间变化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 OP-SN、U1-Apg、U1-Ptm 和 Z angle指标在矫正24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第12和24个月的OP-SN和U1-A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除GoGn-SN角和OP-SN角轻微增大,SNA角、SNB角、ANB角均有不同程度减小。微种植体支抗组治疗前后SNA角度差异结果表明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后,上颌牙槽骨前部出现内收和重建,常规矫正方法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有一定治疗效果。在常规矫正组中,GoGn-SN角和OP-SN角在处理前后均有所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传统支抗方法的控制力不足,导致后牙前移和颌平面顺时针旋转。而微种植体支抗组的GoGn-SN角和OP-SN角没有显著变化。

在使用传统矫正方法的患者中,除U6-Ptm产生前移外,其他测量项目均是正性变化,治疗前后U1-apg距、U1-NA距和U1-FP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的指标变化更为显着(P<0.05)。说明微种植体可以更大程度地内收前牙,使上颌前牙的倾斜度和矢状位发生有利改变。微种植体增强支抗和常规矫正处理前后Z角均增加(P<0.05)。微种植体支抗组较常规矫正组病程明显缩短(P<0.05)。经过24个月的校正后,两组的OP-SN,U1-Apg,U1-Ptm和Zangle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OP-SN,U1-Ptm和Zangle在校正24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SN和U1-Apg第12和24个月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上颌牙齿变化的比较(±s)

表3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上颌牙齿变化的比较(±s)

注:与同时间段微种植体支抗组比较,*P<0.05

项目 微种植体支抗组(n=30) 常规矫正组(n=30)半年 1年 2年 半年 1年 2年U1-NA(mm) 7.37±1.41 3.12±1.11 1.97±0.82 7.24±1.49 4.78±1.36 3.07±1.15 U1-SN(°) 115.63±14.36 109.43±8.47 101.46±5.58 116.20±13.77 113.42±10.55 105.12±7.44 U1-FP(mm) 16.88±2.24 13.38±1.79 9.23±2.04 17.03±1.89 15.63±2.12 11.02±2.32 U1-Apg(mm) 12.87±2.99 8.94±2.10 5.41±1.26 13.17±1.78 11.97±1.46* 7.98±1.79*U1-Ptm(mm) 13.05±2.03 13.92±1.88 14.10±2.05 13.42±1.70 15.62±2.24 17.88±2.96*

表4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颌面部软组织变化的比较(±s)

表4 微种植体支抗组与常规矫正组治疗后颌面部软组织变化的比较(±s)

注:与同时间段微种植体支抗组比较,*P<0.05

项目 微种植体支抗组(n=30) 常规矫正组(n=30)半年 1年 2年 半年 1年 2年上唇凸度(mm) 7.44±1.12 5.43±1.43 4.52±1.86 7.83±1.17 6.21±1.19 6.67±1.23下唇凸度(mm) 5.93±1.00 5.17±0.94 4.01±0.60 5.21±0.97 5.18±0.87 5.02±1.18 L lip-E(mm) 4.34±0.86 2.89±0.64 1.04±0.36 4.42±1.04 3.91±1.12 2.07±0.86 U lip-E(mm) 3.62±0.79 0.77±0.23 0.09±0.05 3.68±0.73 2.26±0.82 1.61±0.97 Z angle(°) 62.14±2.94 66.92±3.70 68.13±4.24 64.11±3.52 64.55±3.89 64.95±5.18*

表5 两组疗效-时间比较(±s)

表5 两组疗效-时间比较(±s)

注:与同时间段微种植体支抗组比较,*P<0.05;与同时间段微种植体支抗组比较,**P<0.01

项目 微种植体支抗组(n=30) 常规矫正组(n=30)第6个月 第12个月 第24个月 第6个月 第12个月 第24个月OP-SN(°) 16.74±2.09 18.69±1.22 16.67±1.93 16.84±1.87 21.49±2.65* 23.09±3.12**U1-Apg(mm) 12.87±1.38 9.69±1.05 5.41±0.94 12.17±1.57 10.97±1.28* 7.98±1.03*U1-Ptm(mm) 14.05±1.88 12.92±1.59 14.5±2.05 12.42±1.66 14.62±1.83 16.88±1.96*Z angle(°) 61.14±7.64 65.52±8.12 67.53±8.24 64.11±8.03 65.49±8.87 63.91±8.11*

微种植体支抗组治疗前后GoGn-SN角,OP-SN角和U6-Ptm距离无显著变化,表明患者上颌磨牙前移情况得到有效控制,颌面和下颌角的不利旋转减少。U1-NA距,U1-SA角等指标的变化表明使用微种植体增强支抗后,上颌前牙的倾斜和突度显着改善。U6-Ptm距无明显增加,说明支抗对上颌磨牙前移情况的控制力良好,与柯正建等[8]研究结果相似。常规矫正组上颌前牙,上唇突出和下唇突出改变程度小于微种植体支抗组。常规矫正组上颌磨牙的前移可能是由于牙齿排列的支抗丧失倾向。杜雨晴等[9]研究表明,上颌磨牙在排齐整平阶段向前移动,需要在采取相应的支抗加强措施。

常规矫正治疗对患者的依从性和但配合度有较高的要求,这受到患者个性素养和经济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0-11]。故本研究所得结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传统支抗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另外唇部组织的特征差异[12],对测量结果也会有一定影响。微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技术内收前牙,可以免除频繁更换弓丝的过程,缩短疗程并提高治疗效率[13-14]。同时微种植体植入操作简单且不影响美观,矫治效果好,正畸范围广,使更多患者愿意接受微种植体正畸治疗[15]。患者矫治过程面型得到改善,能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猜你喜欢
前牙上颌种植体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