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红梅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随着临床外科手术不断完善,于妇产科应用中安全性不断提高,临床接受剖宫产患者比重不断提高,受到妇产科高度重视。剖宫产手术适配于自然分娩困难,为临床常用的辅助分娩手段。相较比自然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注意事项较多,患者于围术期出现不良情绪的几率较高,严重影响手术开展质量,直接影响术后预后,于剖宫产手术中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帮助产妇安全过度产褥期[1]。随着临床优质护理模式的推广,临床于剖宫产术后开展产妇自我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及新生儿护理干预等综合指导,旨在促使产后术后恢复。
课题观察对象为笔者单位妇产科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的足月剖宫产产妇45例,模拟随机抽签机制分设小组,23例设为参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27.45±1.30)岁,22例设为实验组,年龄23~38岁,平均(27.88±1.27)岁,统计校验2组产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均衡。
纳入原则:(1)45例观察对象均自愿或遵医嘱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产妇及其监护人对课题项目知情;(2)课题获安全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依据妇产科护理规章实施护理指导;实验组患者开展全面优质护理干预,开展产后健康指导,针对产后恢复相关事宜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产妇产后恢复的重视度;加强产后心理评估,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建议进行母乳喂养,帮助产妇初始泌乳,利于子宫的恢复;开展舒适环境指导,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对流风;开展产后创口管理及会阴卫生管理,建议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摩擦及压迫创口,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加强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能力,针对新生儿喂养、脐部护理、新生儿洗澡、新生儿抚触等知识进行宣教;加强产后疼痛护理干预,于术后建议产妇平卧位,叮嘱产妇注意休息,可采用音乐疗法及转移注意力疗法,降低产妇对疼痛的关注度;开展出院指导,针对正确产褥期护理知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讲解,纠正迂腐的观念,科学进行产后修复[2]。
借助汉密尔顿心理评估量表及数字模拟疼痛评估量表对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躯体疼痛进行评估;统计比对2组产妇产后感染及泌乳不畅等情况。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实验组产妇产后心理因素、躯体疼痛等维度评估均低于参照组评估,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产后情况分析 [/分]
表1 2组产妇产后情况分析 [/分]
组别 n 心理因素 躯体疼痛实验组 22 30.14±3.21 9.53±0.52参照组 23 42.51±5.41 16.53±0.95 t 12.630 10.563 P 0.000 0.000
实验组产妇产后无感染例数,1例产妇初始泌乳不畅,参照组产妇产后感染4例,5例产妇初始泌乳不畅,2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剖宫产产妇自然分娩较为困难,辅以外科手术分娩,因手术为侵入性操作,术后继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几率较高,临床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剖宫产手术随着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手术于产妇腹部做长约10 cm的切口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出现创口愈合不佳、瘢痕子宫及子宫内膜异位等情况,且因手术机械性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较比自然分娩困难,于术后护理中需加强相关因素的把控,帮助产妇安全过度产褥期,促使其创口愈合。全面优质护理干预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促使护理全面性及无缝隙性,针对剖宫产女性,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予以产后健康指导,帮助产妇心理角色上的转换;加强产后卫生及饮食的指导,避免产褥期并发症出现,加强饮食干预,辅助产妇初始泌乳,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帮助产妇恢复[3]。
综上,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开展全面优质护理,利于产妇术后恢复,临床指导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