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艳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是较为常见的微创手术。医师可直观看到手术部位,减少患者损伤的同时也将手术难度降低。但患者对手术的内容和情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盲点[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获得更加优质的预后水平。此次研究旨在探究舒适护理对该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分组方式:奇偶法;组名:参照组、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2岁,中位数年龄(41.38±3.81)岁。经过统计学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微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对患者经检查和药物过敏史核查,均不存在重症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②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符合手术标准;③患者的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晰;④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悉并支持。
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了解患者机体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工作,术后遵循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声音管理和药物治疗[2]。
为研究组行舒适护理干预:①档案建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饮食习惯、用药禁忌等;②由负责的护理人员带患者了解整个就医环境,减少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了解患者的内心实际需求,建立优质的护患关系;③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干预时需尽量保持动作轻柔,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护理相关规定执行,协助患者进行床位调整,尽量选用舒适角度和体位进行休息和治疗[3];④术前,将病情的发展情况、手术的基本流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治疗成功案例讲述给患者,让患者对治疗有相应的了解,不至于因未知带来的恐惧,形成不良情绪。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术后及时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若患者的疼痛感较弱则可通过视频、音频等帮助其缓解,若患者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可酌情通过药物帮助其缓解,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出现。⑤叮嘱患者及家属,术后切忌大声讲话、喊叫、唱歌,一旦有以上行为出现则需将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用药期间患者不可自行对剂量、服药时间进行变更,确保正确用药。
并发症出现情况、手术操作时间;利用调查表了解护理的总体质量(百分制),护理质量的优劣与分数呈正相关。
SPSS 19.0中处理,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比进行t检验或者x2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并未出现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6.66%(1/15)和40.00(6/15),研究组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n,%)
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n) 手术操作时间(min) 护理质量(分)研究组 15 14.98±9.03 92.39±3.76参照组 15 26.73±10.52 84.26±2.74 t 3.2824 6.7679 P 0.0028 0.0000
声带息肉多出现在声带单侧前中处,肿物呈现粉红色或白色,边缘为半透明性状,不当的发声行为是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4]。对于已经发炎的声带,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多选用电子内窥镜下的微创手术,虽然该手术的规模小,患者所受到的损伤小,但面对未知的手术,患者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手术成功率、预后产生多种质疑,不了解术后注意事项而出现不良事件等,因此优质的护理对于围术期患者而言,十分重要[5]。
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着重于满足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恢复的需求,而无法兼顾患者的舒适度及心理需求。当代护理学强调满足患者的主观体验,希望在患者接受护理后能够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抚慰[6],让患者体会到社会所带来的关心。接受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通常会对手术后个人声音的变化表示担心,在心理和精神上表现出不适,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不利于术后的恢复,针对这一点,舒适护理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本研究行舒适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无论是在并发症的出现率还是在手术操作时间上,都明显低于参照组;而在护理质量的评分对比上,又占有一定优势,数据对比均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舒适护理能够更好的满足内窥镜下声带摘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减少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的质量,让护理更加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