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困境及转型

2020-11-12 00:37林尚平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舆情传统媒体

林尚平

(黎明职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进入融媒体时代以来,传媒技术手段发生质的革新变化,使得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范围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捷。受众思维在多元信息影响下日趋个性化,一个全新的媒体融合生态链正逐渐发展完善。融媒体并非简单的媒体融合,而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库手段,以“用户”和“服务”为基本点,形成信息集中处理、输出、调控、裂变的平台。媒体融合发展必须顺应移动化大趋势,强化移动优先意识,把新闻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1]。2014年,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部署角度推动支持融媒体的全方位运行发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融入这个高速运行的媒体矩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更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因此,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被赋予重要的政治地位。基于此,本文从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入手,探究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转型路径,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困境

高校传统媒体通常包括学校官方网站、校报、广播(电视)台、宣传栏、活动宣传展板、宣传标语等,是常见的宣传平台。新媒体平台包括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抖音等新平台。多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和社会媒体为辅,尚未形成融合的运行机制。

(一)受众与媒体缺乏互动交流

高校新闻宣传的受众以学生群体为主,通过引导教育形成单向输出模式,难以了解和掌握输出消息的影响力和舆情作用力。受众关注度不高,二次传播概率下降,媒体存在感较为薄弱。例如,微信公众号成为近年来高校新闻宣传的第二阵地,但许多微信公众号在话题栏目、写作编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相脱离,群体阅读量低、转载量少,平台与受众互动少,受众需求得不到关注和满足。

(二)新闻报道缺乏活力

融媒体时代,消息更新换代迅速,媒体需要大量新闻素材才能得以运行。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先进典型人物与事迹以及各二级学院特色活动或创新性工作等,是高校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宣传队伍人员配比不足,各岗位行政人员与教师缺乏宣传意识,宣传氛围不浓厚。大量生动有趣的新闻素材没有被及时发掘,新闻报道停留在常态化的工作成效展现,所开设的栏目缺乏地方、学校和受众群体特色,进一步加剧受众群体的流失。

(三)新旧媒体融合度低

高校积极开辟新媒体宣传工作平台,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除学校和各二级单位开设外,校团委、学生处、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学生管理服务部门,但各个公众号平台各司其职,交流互动少,容易造成媒体资源浪费、学生关注度疲乏等现象。因此,学生还是倾向于通过传统媒体获取如人事招聘、就业创业、招生招考等方面涉及切身利益的消息。但是,新媒体逐渐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模式、阅读载体和阅读时间,如果传统媒体能与新媒体融合,就能为学生打造便捷可靠的消息通道。

(四)媒体宣传队伍专业化不足

高校新闻宣传队伍中,新闻中心专职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手不足,而二级单位的教职员工以行政教学为主业,新闻宣传工作仅是行政工作的一部分。由于大部分教职工不是新闻传媒专业出身,对新闻热点不够敏感,捕捉信息不够及时,撰写新闻消息和通讯稿件能力也有限,难以及时有效地传递消息和引导舆情。而学生宣传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设备技术陈旧,虽然对新媒体有强烈的热情,但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支持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际操作效果不佳,与社会媒体存在较大差距。

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受众群体特征转变

首先,受众的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融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消息接受主体,而是积极的反馈者和参与者。传播由单一线性转变为多线并轨共同发声,受众由单一、沉默的受者角色变为传受合一、可随时主动发声的双重角色[2]。其次,受众的接收习惯和审美取向发生转变。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原来阅读文字、浏览图片、听消息等单一的音频形式逐步转变为浏览小视频为主,审美要求趋于个性化、定制化,追求新鲜有趣、有创意。最后,受众与媒体的关系由单一线性转变为多重交叉。受众可以随时转变为消息的生产者、参与者、评论者以及用户等立体角色。例如,学生可以边看视频直播边评论,同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朋友圈,还可以转发评论各类新闻消息,并与朋友留言互动。

(二)传播者角色发生转变

在融媒体时代,传播者不再是专制和权威的角色,新闻议题也不再全部通过传播者决定和制作,甚至部分议题由受众提供线索和素材。比如,微博、知乎等平台经常定期推出热门话题,用户参与话题讨论,平台终端将这些素材信息二次创造,再次引起消息热点。而在融媒体实践中,除了参与式体验,体现互动的最典型方式就是 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2]。此外,融媒体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快速判断和应对,及时做出舆情引导,否则容易造成负面影响,使工作陷入被动。

(三)传播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媒体的文字、图片、声音输出已经无法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视频点播、回看、保存和制作编辑,图片动态化处理,表情包定制化制作,新闻消息的转发评论等各项传播模式,在融媒体时代已经普及和成熟,并且趋于多元化和多功能化,强调用户体验。当人人都能轻松掌握和应用传播模式时,受众对媒体的期待值也就更高。

三、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转型路径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

高校肩负着教书育人,舆情引导的重要责任。“开放、共享、协作”的互联网思维改变了高校学生的视野和审美,也对媒体宣传的真实度、真诚度、新鲜度、趣味性和便捷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融媒体是新旧媒体融合衍生而来,融合并非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经验照抄照搬进新媒体,更不能以传统媒体思维指导新媒体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学生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对新媒体的资金、设备、技术、人力等支持,而不是以传统媒体为主,附带新媒体。其次,从话语体系上转变。传统媒体因其具备公信力、权威性特点,注重严谨庄重;而新媒体以关注度、转发量等流量行为赖以生存,更在意用户体验。为此要敏锐捕捉热点、流行语,版面设计轻松有趣,符合学生群体的审美意趣。

(二)加强顶层设计

可以将新闻宣传考评制度纳入学校整体绩效考评中,并且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等重要方面采取一票否决制。同时,讲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新闻宣传任务、目标以及新闻宣传队伍的规范和培养都要做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另外,各二级单位参照学校制度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订相应的实施意见,将宣传工作的任务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实训、管理、服务等工作中,营造人人重视、支持和参与宣传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覆盖广泛、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信息收集网络,活跃报道指数。

(三)建立 “中央小厨房”

“中央厨房”原指一些连锁餐饮企业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采取的一种集约化生产机制[3]。媒体借用“中央厨房”一词来指称全媒体(或融媒体)中心,但其内涵、外延、流程以及具体细节都被重新定义和设计,它不仅是“策、采、编、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还是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4]。如今,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受众流失、信息和技术资源浪费、时效性差等问题,因此,建设高校中的“中央小厨房”是迎接融媒体时代挑战的利器之一。图1为以融媒体中心为核心的“中央小厨房”。

如图1所示,“中央小厨房”分设编辑中心、策划中心、采访中心、技术中心和舆情中心。这5个中心对新闻消息进行不同形式的处理加工以适应媒介的传播要求,后由审核中心把关意识形态,最后由发行中心分发至各媒体发布。与传统的采编单线制作不同,融媒体中心整合全校的新闻宣传资源,包括信息、人力、设备技术、媒介平台、舆情监控等,增强新旧媒体的融合度,避免各类“子自媒体”各自为营的资源浪费现象,同时根据融媒体“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发布,全方位滚动”的要求,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加快新闻消息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利用社会媒体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的同时,及时接收相关社会舆论情况。受众既可以通过媒体平台互动反馈,也可以在舆情中心反馈,从采编到受众群体形成一个闭合式的循环体系,加强舆情监控力。

(四)加大宣传队伍建设

在融媒体时代,用户对媒体的期待值更高,而媒体也在不断地更新用户的审美。从业人员专业与否,直接决定宣传的质量和影响力。首先,增加宣传队伍的人力投入。一个宣传干事通常同时承担意识形态管理维护、融媒体中心运营和活动策划等多重任务,完成既定任务量之后很难实现创新性的突破,为此要吸引专业人士从事宣传工作,增强顶层指导能力和舆情引导能力。其次,加强培训兼职宣传工作的二级单位行政人员。通过专业培训班、专家讲座、邀请资深媒体人开课、校内校际交流等方法,打造一支会写、能拍、懂编辑的具备互联网思维的精干队伍。最后,调动宣传队伍中的学生力量,加强对学生宣传队伍的指导和培训,发挥他们贴近舆情场域的优势,创作更多受众喜爱的作品。

三、结束语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利器,应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视问题和困境,提升媒体运作能力,把握和引领舆情风向,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的话语体系特色,立足学生群体所思所感,关注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审美,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用典型的小故事小细节展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高校也要充分利用资源凝练宣传特色,打造具有校地特色的文化生态圈,塑造学校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宣传名片。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舆情传统媒体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新闻宣传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