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涛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图书馆,浙江 绍兴312369)
2020年初以来在长达三个多月的宅家抗“疫”期间,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如何丰富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继续为全校师生提供基础服务;如何利用线上数字资源,为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教学科研提供帮助,做了具体的调查分析。
本文选取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1],将浙江省独立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调查对象,对疫情期间各公众号的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微信模糊搜索“高校名称+图书馆”或“高校简称+图书馆”,筛查出该独立学院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并添加关注,追溯其发布的历史文章。 本文数据选取自2020年1 月20 日钟南山院士宣布 “人传人”至4 月30 日浙江省大多数高校宣布开学时间。数据统计时间为2020年5 月8 日。
调查显示,在浙江省21 所独立学院中,有10 所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提供服务。由表1 可以看出,疫情期间,这10 个独立学院图书馆公众号共发文406 篇,吸引总阅读量126233 次,篇均阅读量311次,总在看数632 次。 其中,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发文最多,达到126 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推文阅读总量最多,达到30005 次;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图书馆篇均阅读量最多,达到511 次/篇。
据统计,所有推文中,疫情相关的信息、图书与活动类文章109 篇,占总数的27%;阅读量25369 次,占总数的20%。 线上资源推荐类文章81 篇,占总数的20%;阅读量32736 次,占总数的26%。 书籍推荐类文章63 篇,占总数的15%;阅读量6955 次,占总数的6%。诗词、电影、休闲等文化宣传类文章55 篇,占总数的14%;阅读量9435 次,占总数的7%。 其余线上活动相关文章49 篇,占总数的12%;阅读量14195 次,占总数的11%。通知和服务类文章49 篇,占总数的12%;阅读量37543 次,占总数的30%。 可以看出,尽管通知和服务类推文不多,但最受读者的关注,篇均阅读量达到766 次,是普通推文阅读量的2.5 倍,也表现了读者在特殊时期迫切想了解图书馆最新动态的心理;另外线上资源获取的相关文章也较受读者的喜爱。相反,读者对书籍推荐和诗词、电影、休闲等文化宣传类文章的兴趣不大。
表1 疫情期间浙江省独立学院图书馆公众号发文情况表
在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图书与活动类文章中,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发文次数最多,达到52 次,该图书馆推送了一系列“防‘疫’科普”“战‘疫’书单”等为主题的文章,获得了8192 次阅读量。 随着第25 个世界读书日的来临,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在四月份启动了“初心抗疫情,书香润人生”主题读书节,共推送相关文章9 篇,获得2612 次阅读量,包括《阅读的力量——武汉方舱医院“阅读者”的启示征文》《图话战“疫”——用图话述说战疫故事》《居家“悦”读,共抗疫情——“只言片语”晒书单》等一系列抗疫相关活动的推文。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图书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图书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联合博看网推出了“书香悦读、智赢战疫”的红包答题活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推出了“以读攻毒”系列阅读栏目。这些推文都能帮助全校师生及时获取防疫信息,感受阅读带来的精神寄托,积极参与抗疫相关的线上主题活动,贡献当代青年人的智慧力量。
在通知和服务类文章中,主要集中在发布线上服务指南、调整借还政策等。四月下旬,有6 所图书馆陆续发布了开学后图书馆防疫措施的相关推文,如开馆安排、入馆须知、预约进馆政策等,帮助师生提早了解图书馆的最新政策,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仅4 月末推送的一篇《返校复学后图书馆开放通知》就收到了2408 次阅读量,是该公众号推文平均阅读量的5 倍。
疫情期间如何正常访问学校网络,保证线上资源供给,也是放在图书馆面前的一道难题。 各图书馆积极畅通电子资源校外登录途径,让居家的师生也能顺利访问学院数据库资源;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针,不断挖掘和整合线上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免费的优质数据库和电子书等资源。 例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等及时推送了数据库校外访问指南;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等整理了相关教学电子教材;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等整理了新型冠状病毒学术资源相关数据库;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图书馆等推送了论文免费查重的信息。
总体来说,浙江省内大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始终坚持提供在线服务,发挥专业所长,关门不关网,为抗击疫情和学习科研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
(1)高校图书馆对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意识薄弱。以往高校遭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并不多,学校停课师生居家隔离长达三个多月的情况更是罕见,因此很多图书馆准备不足,脱离实地办公就束手无策,缺乏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基本暂停基础服务。 闭馆并不意味彻底的“闭门谢客”,而需要高校图书馆转变经营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探索在线服务,以满足全校师生的教育科研需求。
(2)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线上交流渠道不畅。 浙江省内至今仍有11 所独立学院图书馆没有微信公众号,只能通过建立临时QQ 群或微信群为师生展开线上交流与服务,师生参与度并不高。 即使有些高校有微信公众号,疫情期间也没有利用好这一掌上服务,只是流于形式“被迫营业”,推送寥寥几篇文章,无法切合读者真正的需求点。
(3)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在线活动陈旧。 尽管在疫情期间很多高校图书馆推出了疫情相关的主题活动,但活动的内容多局限在文字介绍上,活动的形式也比较陈旧,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文章的阅读量并不高,参与者更是少数。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普通的线上活动如答题竞赛等已无法吸引到读者。
(4)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不全。 由于目前暂没有统一的全国性高校电子教参共享平台,特殊时期很多高校图书馆只能自己搜集各大出版社、数据库等开放的电子教参资源,员工重复劳动的同时也无法保证资源的完整性和版权的合规性。且大部分电子教参书仅能提供在线浏览,也给师生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1)保持忧患意识,建立应急服务方案。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部门,应具备“平战结合”的意识,把握好常态(平时)和非常态(战时)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实力和服务能力[2]。这次疫情证明,高校图书馆平日里不仅要做好线下服务,更要拥有一套成熟的适合本校的线上应急服务方案,这也正和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理念相契合。
(2)转变服务模式,拓展多种交流渠道。高校图书馆应化被动为主动,发挥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3],利用微信、QQ、微博等年轻人热衷的互联网工具,增加与读者的沟通和联系,立足长远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咨询服务,将服务“送出去”,让读者“一次也不跑”。
(3)创新活动形式,打造人气线上活动。疫情期间推广的线上活动依旧比较传统,无法吸引到读者。 高校图书馆应跟随联网发展的脚步,迎合年轻读者的兴趣点,逐渐打造更加丰富新潮的线上活动,结合当下热门的抖音短视频、现场直播、实景VR 等。 直播互动等能有效地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及时了解到读者的需求[4]。
(4)整合资源信息,建设电子教参系统。学生无法拿到纸质教材,疫情期间的在线课堂凸显了电子教参的重要性。 因此建议国家教育部门牵头,引导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5],探索建设完整统一共享的电子教参平台,改变单一的资源类型,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教参资源库,各高校图书馆发挥各自所长,积极加入配合共建。
本文对浙江省独立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了分析总结,展示了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文章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图书馆线上应急服务体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