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浩
美术活动是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喜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一个过程。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切入点,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选取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取向相关联的材料,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满足幼儿的需求,提高幼儿创作、审美、想象、欣赏等能力的水平。
美术活动离不开材料,美术活动的材料应该种类丰富、获取简单、能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材料的寻找需要老师和幼儿共同努力,用智慧的眼光去发掘、利用、创作。
大自然中有着诸多常见的、低结构的物质材料,许多材料稍加改变就是一个美术活动优秀的素材,如树枝、贝壳等。这样的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熟悉的,因为它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它也是新颖的,因为它的创作形式是不同以往的,很容易就唤醒了孩子的创作热情和思路。例如在开展秋天主题艺术区活动中,孩子们收集松果、树枝,制作了松果宝宝;利用当季的蔬菜,完成了蔬果印花等。
首先,我们教师应从自己开始,寻找家中所有的“可用材料”。从小纽扣、盒子、易拉罐到木板、PVC 管和碎布。其次,我们可以挖掘家长的资源,动员父母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通过家长公告栏、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议等各种途径提高父母和孩子的环保意识。比如通过垃圾分类周的活动,我们得到了各种快递盒、外卖盒、废纸盒。于是,班级中就多了许多的玩具汽车,走廊中出现了一只纸盒长颈鹿。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应适合幼儿。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在选择和设计艺术活动的内容时,尽量选择孩子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行动热情。通过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积极创造,从而在活动时取得理想的结果。平时的教室集体学习,孩子的创造力难以发挥,略显单调乏味。其实仔细看看,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很大的兴趣。秋天午后我和孩子们在散步,孩子们对树叶的颜色产生了兴趣,于是孩子们都去收集了一些树叶,放在了教室的美工区,做成了树叶贴画等。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想象不再局限在教师的想法内。
在幼儿园中绘画和手工是最常见的美术活动形式,通常在美术活动过后我们希望能看到成果,看到幼儿得到成长。然而欣赏也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星星在假期中去了恐龙园玩,在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的几乎每个美术作品中都有恐龙的元素。只有孩子看到了、知道了,他才能说出来、做出来。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带领孩子漫步校园,发现四季的景色;也可以和孩子单纯地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不用去想、不用去学,慢慢的欣赏也是在成长。在家里,家长也要给孩子接触世界的机会,而不是沉浸在电子世界的包围中。班级里孩子的话题,诸多围绕着动画、卡通,这其实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与努力。幼儿园可以不定期开展亲子创作活动,如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和家长各展神通,有绘画、有泥塑、有书法、有制作,描绘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光形式多样,内容也是精彩纷呈。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拉近幼儿与家长、幼儿与老师、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展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
幼儿园一定要贴近自然,以大自然为教育源泉,大自然才是孩子们正在的活动地。环境的布置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审美兴趣,满足孩子观察大自然事物的需求。在园中,要种植大量的绿植花木,在草坪里隐藏设置小道,对土坡、水池、大型树木等自然景物进行艺术性布置。合理化的分割空间布置大型玩具和沙水区。把零散的空间当作种植区,给每个班留有一块“自留地”,让孩子们也参与到环境的设计与布置中来。
在幼儿园走廊环境的布置上,首先考虑的就是颜色。颜色的搭配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审美教育等方面。颜色搭配上,我们要注意冷暖色调交替配合,营造一种轻松、活泼、让人舒服的一个整体环境。在走廊的顶部可以采用吊饰,通常走廊高度对于孩子来说比较的高,吊饰的加入可以让环境更加贴近孩子。如利用秋季的蟹壳可以制作轻巧的瓢虫等作品,都可以成为吊饰的内容。在注意选材的同时,要保证牢固性和稳定性,以免坠落发生意外。走廊两侧可以留给班级布置,也可设计成壁画区、书柜等,作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展示地。
总之,孩子们对于这个美丽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想法,给予支持、鼓励。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和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孩子乐于创作、大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