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的外来词译介

2020-11-12 04:40陈纪凤
鸭绿江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全图利玛窦万国

陈纪凤

一、利玛窦及其世界地图

“利玛窦不是第一位进入中国大陆的欧洲耶稣会的传教士,却是第一批入华耶稣会士中间最具历史影响的杰出人物。”他在华传教期间,采取了“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他学中文、习儒学、着华服,与中国士大夫往来频繁,编撰了众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著作。

利玛窦利用自身在欧洲获得的地图绘制知识,成为将当时最新西方绘图技术和地理知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利玛窦的世界地图有多个版本和名称,就流传广度和深度而言,当推《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的刊本由李之藻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付梓。

李之藻刊本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六个字。标题之下为利玛窦所题序言,序言中介绍了“地圆说”并批判调和了中国古来的“天圆地方”说。“此舆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于天球之中,诚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主图为使用投影法绘制的椭圆形世界地图,亦有李之藻、祁光宗等五人的题跋点缀在图中空白处。此外还绘有九重天图、五带划分和自转示意图、南北极图以及日月蚀之图。左侧写有《论地球比九重天之星远且大几何》一文。图中更不乏山川、国家名称,各国风土人情,志怪动物等。全图图画和文字知识丰富,读来十分生动有趣。

二.《坤舆万国全图》中的外来词。

1.本文对外来词的界定和阐释

我国外来词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然而迄今为止仍然对外来词界定存在分歧。主要分狭义界定和广义界定。对于意译词是否属于外来词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高名凯、刘正埮认为:“把外语中具有非本语言所有的意义的连音带义搬到本语言来,这种词才是外来词,因为它是‘音义的结合物’,整个地搬了过来”。而张世禄说:“我们不能说应用意译方法的词或词组不是外来词。” 张志公认为:“外来词有音译、意译、音义兼译等几种。外来词是指从其他民族语言吸收来的词。”

笔者认为,意译词属于外来词。意译和音译是译借方式,不能因为使用汉语固有的构造和字词就忽略其外来意义。人们在创制外来词的时候,选择意译的方式大部分只是由于意译与国人“望文生义”的思维方式比较切近。本文采用外来词的广义界定。

“汉语词汇史上外来词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就是明清时期,传教士大量的中文著作为近代汉语提供了大量的外来词”。而这些借词的特点之一即为:大多“以音译、意译并举,又以意译为主”,地名、人名多采用音译。

2.《坤舆万国全图》外来词的译借方式

(1)音译词

《坤舆万国全图》中的地名、山川河海名大多为音译词:

欧罗巴、利未亚、亚细亚、北亚墨利加、南亚墨利加、墨瓦腊泥加、太海、利未亚海、榜葛刺海(孟加拉湾)、孛露海、墨瓦腊泥海、宁海、盖海、拂朗机(西班牙)、加西郎、波的海、伯尔昨客海、窝窝所得海、喑尼利亚(英格兰)、思可齐亚(苏格兰)、喜百泥亚、拂朗察(法兰西)、西齐里亚、仙劳冷祖岛(马达加斯加岛)、日本、亚泥俺国、古巴岛、智里(智利)、巴大温、伯西儿(巴西)、马加大突、大爪哇、苏门答腊、大浪山角(好望角)、多笼、祖瓦腊等。

(2)意译词。

汉语是表意文字,每一个词都是音、意、形的统一。“所谓意译词就是抛弃了外语原有的语音形式,而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据汉语的构词方法创造一个词,以表示新的概念。”历史上每一次新知的汇入,中西文化发生碰撞,都会产生一批这样的新词,魏晋南北朝时佛经汉译是如此,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也是如此。佛教传入中国时,僧侣就使用了“格义”的方法,创造出许多“佛化汉词”,也就是用汉语已有的概念来表达新意。明末清初大批传教士入华之时,大多都有良好的中文知识基础。此外,利玛窦选用汉语已有词汇也与他采取的“文化适应”政策有关。

2.1“旧词新义”的意译方法(选择汉语固有词)

【经、纬】

经指南北向的道路或土地。《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贾公彦疏:“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指地理学上,与赤道平行的分度线为纬,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分度线则为经。

【赤道】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体系中最早是沿着天赤道方向。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著《浑仪》载:“赤道横带浑天之腹,去极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借了汉字中已有的赤道概念:“天中有赤道,自赤道而南二十三度半为南道。”

【北极】

指北方之极。《庄子·大宗师》:“颛顼得之,此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我国古天文学谓北天极,即地轴北端之延长线与天球相会之点。利玛窦则指地轴的北端,北半球的顶点。《坤舆万国全图》中有“查得直行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高出一度、南极入低一度”。

【南极】

指南方之极。《吕氏春秋·本味》:“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描写五带划分时有:“五在南极、昼短二圈之间,此二地皆谓之正带,不甚冷热,日轮不远不近也。”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五大行星:金星(太白)、木星(岁星)、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和土星(填星)。在西方,这五大行星由罗马神话诸神的名字命名:Venus 维纳斯(金星)、Jupiter 朱庇特(木星)、Mercury 墨丘利(水星)、Mars 马尔斯(火星)和Saturn 萨特恩(土星)[7]。利玛窦在绘制中文世界地图时根据天文学的观测情况和相关文化或神话传说,将中西方五大行星的概念通过著译对应。

【上帝】

汉语中本指天帝。《易·豫》:“先王以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利玛窦将上帝作为其基督徒众所信奉之神God。如《坤舆万国全图》中“此欧逻巴州,有三十余国,皆用前王政法,一切异端不从,而独奉天主上帝圣教。”

【天主】

汉语中本指神名。《史记·封禅书》:“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佛经称诸天之主为天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则有“四行论略曰天主天主创作万物千寰宇”。

【寓言】

可以指有所寄托的话。《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利玛窦等人用其来指称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即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常有劝诫、教育的意义。如《坤舆万国全图》中“世传嵇没辣之兽,狮首羊身龙尾,吐火,有圣人除之。盖寓言也”。

【西】

日落的方向。《诗·大雅·桑柔》:“自西徂东,靡所定处。”用来表示西方国家时,则是春秋时晋国指秦国,宋代指西夏。《左传·成公三十年》:“文工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利玛窦等人进一步扩大了“西”的内涵,用来指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国家”,意为“西洋,或内容和形式属于西洋的”,并由此衍生出“西X”型词语,例如“西方”“西洋”“西儒”“西士”等等。

【西洋】

南宋始将南海以西海洋以及沿海地区成为“西洋”。明永乐至宣德郑和七次率领船队远航南海,通称下西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西洋道路遥远,崎岖险峻,南朝的人马寸步难行。”利玛窦等人用“西洋”来指称大西洋,也指欧美各国。“西洋”的概念与内涵一直在向西拓展延伸。

【州】

即洲,意为“水中陆地”,《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坤舆万国全图》中有“又以地势分五大州,曰欧逻巴,曰利未亚,曰亚细亚,曰南北亚墨利加,曰墨瓦腊泥加。”

2.2 利用汉字创制新词的意译方法

利玛窦发展了汉语偏正式的构词方式,在《坤舆万国全图》中有:

【X+球】天球、地球、南半球、北半球、

【X+道】南道、北道

【X+带】五带、热带、寒带、正带

【X+圈】南极圈、北极圈

【X+度】经度、纬度

【X+线】经线、纬线

【X+蚀】日蚀、月蚀

【X+历】阴历、阳历

【X+海】地中海、冰海、北海、南海、

三、始开舆地之学,初识世界之貌

《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向国人准确展示了世界的全貌,介绍了当时西方地理学天文学知识,有助于国人开拓眼界。明末清初时,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还停留在“天朝大国之外皆为蛮夷”。在绘图过程之中,利玛窦译制了一系列地理名词、天文学名词,弥补了当时的学术空白;此外他创造的许多词语和构词方法很多保存在了现代汉语之中,为人们广泛运用,如地球、经线、纬线、南极、北极、赤道、亚细亚、大西洋、地中海等等。

但是,由于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已经存在多时,除了极少数的知识分子能够接受利玛窦带来的地理天文知识,大多数人都以为这只是骇人的妄言。《坤舆万国全图》随着明末战乱归于沉寂,后世在编订《明史》之时,仍称“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其说荒渺莫考”。

明末清初的中西交流是温和的,是以中国为主的。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引进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地理天文学知识,为中国了解世界、正确认识自身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囿于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条件,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但是这一次西学的注入,无疑为中国的近代转型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全图利玛窦万国
《大清一统舆图·陕西全图》初探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春节700万国人出境游
从利玛窦与“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马万国作品
“万国茶帮”拜妈祖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眼开眼闭查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