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义生
唐大历元年(公元766 年),大诗人杜甫从夔州出三峡,放舟江汉,漂泊沅湘,曾写下“五溪衣服共云山”的诗句,铺陈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绚烂的湖南少数民族风情画卷。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三面环山,丘陵起伏,湘、资、沅、澧四水竞流;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从古至今,这块美丽、富饶、神奇古老的楚地上,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54 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历史和文化。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们用质朴、美妙的文学形式,书写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梦想、奋斗和思考,用文字延续着民族精神之光,不仅为楚地子民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中华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在20 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沈从文这位文学大师树立了标杆,孙健忠、黄永玉、石太瑞、凌宇、蔡测海、颜家文、向本贵、林河、彭学明、贺晓彤、黄爱平、张心平、侯自佳、唐樱、姚筱琼、吴雪恼、肖仁福、龙宁英、刘萧、田耳、马笑泉等一批新老作家,相继步入文坛,以富有民族地域特征的情感与视角,进行文化风格和生活内容多样化的文学创作,为民族代言,为时代歌唱,积极建构民族作家自身的本体意识,并以特有的民族特征丰富着“文学湘军”和湖南文学的民族底蕴与地域特色。
在彰显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时代,具有丰富地方性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资源、并形成自己独特审美表征的湖南少数民族文学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21 世纪以来愈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文学景观。2016 年湘西花垣作家龙宁英的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事》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17 年湘西自治州作家刘萧的长篇小说《筸军之城》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金奖等。这些创作紧扣时代脉搏,深入现实人生,书写百姓情怀,不仅展现了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且在关注“中国形象”塑造与“中国经验”表述等方面,为湖南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时代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验与思考。
相对于创作的繁荣,当前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对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探讨多停留于重点作家重要作品,呈现出零碎分散的格局,整体性探究鲜少且相对滞后。现存较新的《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史》出版已是十八年前的事情,对于21 世纪以来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发生发展的情况,缺乏从文学创作实绩到理论前沿探寻的成果。为此,《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应运而生。
《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是一部专门为“湘籍作家”以及现在还在湖南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少数民族作家、评论家撰写的小型传记合集。它的出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对助推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大有裨益。仅从此书的编撰特点看其效用,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我们启示与思考:
第一,它是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全景式展示。《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力求绘制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全家福”:除了为116 位重要作家撰写了小传,另外还将260 余位有一定文学创作实践、但较少受到评论界关注的作者收入该名录。这是我国第一部省区少数民族作家评传著作,既对丰富当代湖南与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史、帮助地方少数民族优秀文学走向全国和世界有重要作用。在为每一位作家写传时,我们尽量给予全景式勾画。比如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小传不仅关注其现代时期的文学创作,也全面展现了他在当代的文学活动;而当前研究的一个学术生长点即在于沈从文少数民族身份认同与现代文学观念的建构,学界对于其创作所涉及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关注,带来了作家相关信息的全新发现,这也被适时纳入作家小传中。另外有很多作家具有跨界特点,如黄永玉以绘画闻名于世,其文与其画交相辉映;凌宇不仅是沈从文研究专家,而且也是少数民族作家,有着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双栖身份。他们在其它领域的突出成就,往往让世人忽略其文学创作实践的存在。在本书中,这些跨界型作家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第二,它是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呈现。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往往具有源自生活实践的本土性和多民族生活的丰富性,在持续深入湖南省十四个市州各少数民族生活的腹地,先后不下百余人次,时间长达六个月之久的田野调查中,不难发现,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大杂居,小聚居”。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全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呈现正相关,突显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湖南虽然不像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自治区那样,少数民族作家集中,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繁荣,但其少数民族作家总体分布特点类似,且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其二,文学湘西现象。独特的地理地貌与文学历史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湘西现象,前有沈从文、黄永玉等少数民族文学大家引领风潮,后有田耳、吴国恩、向启军、黄光耀、龙宁英、九妹等少数民族文学青年异军突起,在湖南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影响广泛。
第三,它是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综合化梳理。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中的每一小传由作者简介、生平与创作历程、创作特色、学界评价等部分构成,述评结合。在对作家生平与创作的基本信息进行客观梳理、呈现的基础上,突破了以往单一封闭的民族文学研究视角,采用了文学与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以多维的学术视野来审视湖南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特色、精神气质和文化地位,力图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其得与失,这为进一步研究湖南民族文学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艺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合作共赢的种子正在全球播撒。而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文学的凝聚与滋养。文学不仅能够表现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们对时代发展重大命题的共同关注、对真善美的共同向往,而且擅长用极具个性魅力的方式去引导人们理性认识、欣赏并充分尊重彼此的不同。今天的中国文学正在向世界敞开,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如何更好地探索和表现着这种“同”与“不同”,在文学特色追寻与文化交往互鉴中实现更大价值,为实现中华文化合而不同、多元共生的交融,在建构多民族现代国家社会文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少数民族作家正在思考和实践的命题。而《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一书的出版,必将有益于推动湖南及中华各民族间文学的交流交融与发展,进而凸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中国文学研究”空间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