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物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效果,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标低于常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指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2
本文就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7,平均年龄为(62.64±4.43)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6,平均年龄为(62.82±4.51)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抗血小板凝聚以及抗凝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天给予患者2次硝酸甘油10μg/min,给药方式分别为静脉滴注;每天給予患者270mg肠溶阿司匹林,给药方式为口服,连续服用3d后将剂量改为每天70mg。链激酶治疗,剂量为150万左右,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同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10000U,每隔12h治疗一次[1]。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将其评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疾病发展得到控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减轻,心电图趋于正常)和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心电图检测均无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总数例-无效数例)/总数例*100%。
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75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效果,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疾病类型,属于高发性病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得与之相对应的部位心肌因为动脉血流的中断或者减少而导致缺血性坏死、损伤[2]。该疾病有着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等特点,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则会出现猝死等情况,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就目前而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向是保护患者心脏功能、阻滞患者梗塞面积、促进患者心肌供血等,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溶栓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以及抗血小板凝集治疗等,而本次采取的肝素联合链激酶治疗是能够有效溶解血栓、促进血管通畅[3]。肝素能够通过抑制机体凝血分子、降低血小板、血细胞粘附,从而对患者血液循环系统进行改善,有助于增加阻塞区域血流量,进而防止二次梗死;链激酶则能够影响患者机体的全身凝血系统,能够达到抗凝目的[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其结果能够充分说明临床药物治疗的疗效价值;观察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该结果能够充分说明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采取临床药物治疗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将其广泛运用[5]。
参考文献
武小春,王冬香.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27-1328.
李慧英.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121-1122.
黄兆满.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J].健康之友,20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