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华
主持人语:
本期郝玉华的微小说《家规》,阐释了家规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提出了这种文化在当代年轻人眼中的真实状态。因为残酷的生存经历,祖父立下“家规”,父亲严格执行,到了儿子一代,它却成为束缚年轻人心灵自由成长的桎梏。那么,家规与今日的现实是否就真的无法相容?作者给出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却不是唯一,本篇需要读者做更多思考。
王旭冉的《命题作文》,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准确的生活场景刻画,写出了工薪家庭内部的不稳定性。大奎夫妻节衣缩食拼尽全力买了学区房,但是他们的吃辛受苦得到孩子的认可么?小玲的作文说明一切。这不能简单地以孩子的虚荣心、社会环境影响或者感恩教育不足来理解,买学区房不就是为了孩子升学改换门庭么?大奎夫妻对自身处境的认知必然影响到孩子对父母形象的认识,为父子间冲突留下伏笔,这是本篇的高妙之处。
付桂秋的《帮扶》,探讨了当下人们急需澄清认识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的贫困?一面是衣食无忧,为职称和课题而日日奔波斤斤计较的高知群体,一面是三餐难顾却视金钱如粪土的贫困户,两相比较,谁活得更累?赵鑫由田家父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苍白,也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真正意义,由此引发了这样的思考——究竟是谁在“帮扶”谁?
——特约栏目主持:袁炳发
李小礼端着空碗,瞅瞅爸爸,瞅瞅电饭锅,又回头瞅瞅妈妈,他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把碗轻轻放在桌子上,用舌尖舔干净筷子上的米粒才把筷子放在碗旁边,“爸、妈,……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 说完,起身离开餐桌。
其实,李小礼本意是还想再吃一碗,今天老妈炖的土豆牛腩实在太香了,可是他见爸爸没有表态,妈妈更没有主动为他盛饭的意思,也就丢掉了“想再吃一碗” 的幻想。
李小礼低着头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书,默默地看了起来。
李大礼看看妻子,“你把饭和菜放在锅里热着,晚些时候再给孩子加顿餐, 高三了,儿子学习累。”李大礼说。
“你这是何苦?”妻說。
“家规不能破。”李大礼说。
妻子见丈夫又把“家规”举了出来,便不语。
“饭吃七分饱,话到嘴边留半句。”是李大礼的爷爷辈留下来的家规。
当年爷爷带着全家闯关东,土匪闯进大车店,同村的王大嘴就是因为多嘴说了不该说的话,把命扔在了半路上。一路上讨饭,爷爷总是把手里的饭少吃一口留下来,关键时刻救了饿得奄奄一息的爸爸的小生命。
从此,“饭不多吃,话不多说” 成为李大礼家的家规。
家规从爷爷那里开始,传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李大礼。李大礼成家后,把家规执行得非常严格,经常在儿子李小礼面前叨咕“饭吃七分饱,话到嘴边留半句” 。
用儿子李小礼的话说,家规他都能倒背如流了。
家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李大礼出差不在家时,儿子李小礼饭桌上“饭吃十分饱” ,班级里遇事更是“话到嘴边全说出” 。当然,儿子李小礼做的这些得全瞒着爸爸李大礼。
儿子李小礼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在临上大学的前两天,李小礼觉得应该和爸爸交流一下思想。
一天晚饭后,爸爸站在阳台上,推开窗子吸烟。李小礼走过来,从后面抱住了爸爸的肩膀,把脸贴在李大礼的脸颊上。他的身高已同爸爸不相上下。“爸爸,你还记得你跟我说过,你像我这么大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口气吃上二十个包子,然后躺在草垛上看天上的星星。爸爸,你知道我的愿望是什么吗?”
“是什么?”李大礼不解地望着儿子李小礼,莫不是一口气想吃上三十个包子?他心里想,但没有说出口。
李小礼迟迟不说。
“快说,少跟我大喘气。”
李小礼看见爸爸有点着急,这才慢悠悠地说:“老爸,我的愿望是要变成一列大火车。”
“大火车?”
“嗯。”
“为什么要变成大火车呢?” 李大礼更是不解。
“爸爸,因为大火车能狂吃,狂吃,狂吃……”
李大礼“扑哧”一声被儿子的幽默给逗乐了。
“爸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懂。可是……”
“可是什么?”
“我说了你会生气。”李小礼又停顿住了。
李大礼的眼神含满了爱:“爸爸不生气,说吧。”
“话到嘴边留半句,这是家规!”李小礼故意学着爸爸惯用的口吻说。
“你小子,越来越滑头。”
“爸爸,像你这样小心谨慎,在单位里我不知道受不受欢迎。在家里,你这个家规,让我和妈妈喘不过气的……”李小礼故意拉长了尾音。
停了停,李小礼又说:“爸爸,咱家的家规与现在这个时代不合拍了,是老皇历了,应该改一改了。
“哦。”李大礼猛吸一口,眼睛投向窗外。
李大礼隐约觉得,他家传了几代的家规,要止于儿子李小礼这一代了。
作者简介:郝玉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公务员。2019年初开始业余创作,先后在《海燕》《唐山文学》《今古传奇》《辽河》《骏马》等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发表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