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郑祖厚 何建飞 何登武 黄葵 蒋军君 肖亚湘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打下的第一座县城
1934年7月,红军第6军团奉令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1934年8月20日,红六军团占领新田县城。
永州市新田县,这个长征路上红六军团西征打下的第一座县城,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贫困村10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662户、82855人。
2020年2月29日,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新田县等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攻坚之路:一种精神贯穿始终
新田,建县历史不足400年。新中国成立前,“十年九旱”是现实,“饿死老鼠,干死蛤蟆”是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20万新田人民仍然过着“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贷款、建设靠投资、社员靠救济”的窘迫生活。
20世纪60年代,新田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兴水利、大干农业,曾赢得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高度赞誉。“南有新田”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田人奋然前行。
20世纪70年代,新田大种烤烟,大获成功。大办工业时期,新田人率先在永州市建设工业园,工业效益居全市第一位、全省前十位,第一支烟、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风扇……新田曾创造“湘南一枝花”的辉煌。
然而,自然资源的贫乏,难以让新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1978年GDP5384万元,财政收入52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元……1994年,新田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县。2002年,新田被国务院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新田列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伴随着党中央发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脱贫摘帽的梦想终于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梦想在前,使命召唤。新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强化政治意识,拧紧“思想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作战区”;强化规划引领,绘制“脱贫图”;强化资金统筹,保障“攻坚弹”;强化作风建设,用好“指挥棒”。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攻坚,收获满满。今天的新田,产业格局完成从“一二三”向“三二一”华丽蜕变,“一主一特”产业(林工主导、电子信息特色)集聚发展、竞相争艳,“新田制造”的业务版图从全省、全国拓展到世界各地;依托土壤富硒、地下水富锶的天然优势,硒锶特色农业不断做大做强,“硒锶之乡”成为新田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乡村“面子”新,也要“里子”新
“扶贫工作队平易近人如亲人……新修水利把田灌,房屋改造旧换新;产业扶贫见成效,村庄面貌日益新;富了不忘工作队,时刻想念领路人。”在石甄源村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的宣传栏上,这首题为《感谢扶贫工作队》的诗被众人津津乐道。
诗的作者名叫罗明善,是石甄源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如今已是村里种养产业带头人。2019年,他流转土地50余亩,种植烤烟和水稻,并养殖了肉牛,纯收入达到16万元,既解决了田地抛荒问题,又能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摘掉贫困帽子。
今年,他的烤烟种植规模达到了47亩,并准备和村里的几位种养能人一起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几年前,新田县龙泉镇石甄源村基础设施落后,房屋分散破旧,村民靠山而居,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产业……
如今,走进石甄源村,村口笔直的水泥路通至家家户户,目之所及,房屋整齐,错落有致,处处透露着整洁优美,与村后山上的白米寨景区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2016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委办、县房产局工作队进驻龙泉镇石甄源村,着眼“空心村”治理,通过“雪中送炭”式扶贫,换旧颜、拓产业,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美丽村庄幸福生活。
石甄源村位于新田县城南部,总人口499户15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529人。此前,村里一到晚上便漆黑一片,雨天道路更是泥泞不堪,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
近4年,駐村扶贫工作队从房屋、道路、水电入手,累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积极改善村容村貌。一手抓“空心村”和房屋立面改造工程,拆除村内危旧房屋,建设集约村庄,种植各类树木10万株,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手抓路网、水网帮扶,新修和硬化村组道路13公里,构建了“户户相串、组组相连、村村相通”的道路格局;新建和整修山塘7口、排沟渠7条,基本形成“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建设网。
同时,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建设了一座100千伏光伏电站,并在10个自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30余盏。
“我们坚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让广大村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享受美丽村庄的幸福生活,使这个雪中送炭的扶贫工作,收到锦上添花的乡村振兴效果。”驻石甄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卫国说。
村容村貌就是村庄的“面子”,“面子”好看了,村民便有了安居的乐土。但想要“内外兼修”,还得下好“产业”这盘大棋。
“我们成立种植、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一个合作社,就是要把这些年的经验融合起来,以产业带动发展,让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在石甄源村,像罗明善一样,依托本地资源实现脱贫致富的“新农民”不在少数。村里立足帮扶带动,种植香菇菌包13万筒,收益57万元;采取“合作社 村集体 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新建了年出栏800头的现代化香猪养殖场,让村集体和贫困户各分红16000元。并建立了年出栏2000头温氏现代化猪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创收,石甄源村的产业“里子”越来越厚重。2019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比2016年末增加45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6万元。
“‘面子美了,“里子”厚了,下一步,我们就是要让老百姓的思想、行动、观感都富起来。”目前,石甄源村在下好村容村貌和产业这盘棋的基础上,引导村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一线天”“石洞出白米”“奈何桥”等奇景和传说故事,探索开发白米寨旅游产业。
在白米寨区域按规划分片种植树木,形成桂花林、红叶石楠林、白本林、樟树林、苦楝林等观光林区。一条属于石甄源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人民网2020年5月8日、2020年5月19日“今日永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