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常 青,惠施敏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工业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中国方案,需要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注重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指出,把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展更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合作项目。2020年9月23日,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努力呵护好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同各国一道打造“绿色丝绸之路”[1]。工业绿色转型是破解工业发展资源环境瓶颈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重要途径。
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政府推动工业化水平提升的有力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产能合作”定义为“产业输出基础上能力的输出”,具体而言则是把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去,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提高制造能力。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毗邻中亚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中、南三条通道的重要汇集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向西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资源指向型工业体系,但过去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新疆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本文拟从国际产能合作和工业绿色转型的内涵出发,分析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绿色转型的数理模型,运用新疆1994—2018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新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为推动新疆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引导新疆更有效地落实“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为进一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工业绿色转型由绿色发展理念演变而来,是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其较为全面的内涵应为“工业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污染控制由高碳污染到绿色减排的过程”[2]166-176。国内外学者先是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资源价格、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是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因素。工业的绿色转型是偏离的资源价格回到正常轨迹,资源得以重视的表现[3]209-220,不同程度的环境调控对工业绿色转型碳排放强度有差异[4]1060-1071,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能够显著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5]51-64;[6]20-26。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绿色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包含着倡导环保、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由此应扶持绿色产业进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7]77-92。“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对城市绿色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8]84-90。在绿色与开放发展理念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也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学者们从宏观、微观等多角度定义了国际产能合作。宏观方面,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顺应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将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开发合作相结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9]100-107。从微观视角,我国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以企业“走出去”为主[10]49-63,153,包括走出去的技术、装备等。国际产能合作既包括资本流动的跨国合作,也包括人员流动和共建项目的国际合作[11]3-6。广义来看,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合作形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占主要地位[12]53-60。
国内外学者对国际产能合作中的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及对外承包工程与工业转型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首先,对外贸易通过工业技术溢出效应和工业结构优化传导机制对工业转型产生促进作用。一方面,对外贸易能够产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但进出口贸易对工业转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装备制造业出口对其技术发展有抑制作用,而中间品、成套设备进口有利于技术进步[13]43-53,商品贸易依存度对先进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科技劳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14]15-21。另一方面,对外贸易路径下具有工业结构优化传导机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是通过对外贸易技术外溢的作用机制。合理的贸易结构既解决生产剩余问题,又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15]55-76,我国1995—2014年的国际贸易对我国此阶段的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6]100-106。其次,学者们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转型的影响争论不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工业转型。在新兴市场国家到发达国家的投资过程中,跨国公司有助于其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17]204-218。我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利于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18]21-31;[19]690-695;[20]109-112。也有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转型的影响并不显著。“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并没有使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各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21]116-119。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程度受到国内研发强度、人力资本、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22]45-65,其显著地促进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但对二产和三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23]116-121。最后,对外承包工程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工业结构效应对工业转型产生影响。一方面是通过承包的绿色技术效应促进工业转型。承包方为了获得发包方的认可,会主动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24]18-37。在承包过程中,承包方通过“干中学”的方式获得发包方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而提升生产效率[25]168-172。另一方面是通过承包的工业结构效应促进工业转型。有学者通过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指出我国承接外包对产业结构有促进作用[26]155-160。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工业绿色转型、绿色丝绸之路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形式与工业转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绿色技术水平提升的作用机制分析。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绿色技术水平提升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绿色技术溢出、绿色技术共享机制两个方面。
第一,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发挥绿色技术学习曲线效应、市场竞争效应。一是绿色技术学习曲线效应,Arrow提出的“干中学”的思想包含了这一观念。首先,对外贸易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将更多的资金集中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此外,出口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出口企业通过与国内前向产业、后向产业的关联效应,将国外的先进工业绿色技术通过这种联系迅速传播。其次,对外工程承包具有工业绿色技术示范效应和培训效应。企业在承包时通过模仿生产隐含在其中更先进的技术、工艺等,获得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同时,技术先进国家发包给承接地的生产在技术、安全性、生态性等方面为同类型企业树立了标杆。通常,发包国企业会对接包方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人员的流动使得工业绿色生产技能进一步扩散,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工业绿色技术。二是竞争效应。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竞争使得企业必须提升工业绿色技术。绿色转型成功的企业使得污染型企业被市场淘汰,并且很多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在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上存在资金困难。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竞争倒逼工业企业提升绿色技术水平。目前各国环境规制更加严格,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企业根本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因此逼迫“走出去”的企业提升工业绿色技术,加强对污染行为的自我约束。
第二,国际产能合作通过绿色技术共享机制提升工业绿色技术水平。一是分摊绿色技术研发经费。在国际市场上,技术走在前列的科技企业,往往具有更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外界资源,并且每年在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支出更多。一项新技术的研发成功将会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绝对优势,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也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国际产能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技术研发合作伙伴,分摊绿色技术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较高的风险,也可以汇聚各方的优势力量,提高绿色技术的研发效率。二是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绿色技术转移。通过在国际市场上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共享工业循环共生技术、末端治理技术,是直接获取比较先进技术的手段。此外,通过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的方式学习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标准和经营管理理念,将有助于提升工业绿色技术。
2.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结构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分析。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结构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要素配置优化、转移劣势产能、绿色技术和产业关联效应四个方面。
一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要素配置优化,将更多生产要素用于工业绿色转型。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及对外工程承包等方式,能够促进各国的合理分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降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将更多的资本、人力和技术用于工业企业的污染减排设备的安装、工业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工业绿色技术的创新,从而加快工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
二是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不具备优势的工业产能输出,优化工业绿色结构。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收缩本国发展较为成熟但已经或即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将其转移至国外生产。一方面,可以满足承接国需求,获得收益,从而对国内的工业绿色技术研发和工业绿色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释放国内产业的生产要素,从而能集中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用于清洁能源、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工业行业的发展,进而优化工业结构。此外,国际产能合作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并不等同于转移过剩产能,也将通过示范竞争效应和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对产能输入国的工业绿色转型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产能输入国多处于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阶段,产能输出国发展成熟且产能充裕的产业与产能输入国的产业互补性较强,可通过示范竞争效应发挥产能独特的竞争优势,有效弥补输入国的产能缺口,进而优化工业绿色结构;另一方面,产能合作所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产能输入国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升绿色技术效率并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产能输入国的工业绿色结构的优化。
三是绿色技术促进工业结构绿色升级。产能合作通过绿色技术溢出和绿色技术共享机制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工业企业在贸易中可以获得对工业绿色结构的资金支持,并通过对外贸易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母国的工业结构绿色升级。其次,在对外承包工程中,承包国通过模仿发包国更先进的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进而提高承包国的工业绿色技术水平,促进工业结构向更环保、低碳、低耗能、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工业结构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国际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和竞争效应使得“走出去”的企业不得不进行工业绿色技术的创新,进而促进其工业绿色结构的升级。
四是国际产能合作中的产业关联效应促进工业结构绿色升级。企业通过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在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绿色技术、新工业绿色生产标准和工业绿色发展经营理念等,产业关联效应也促进了本土其他相关联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一方面是前向关联效应。跨国企业需要在东道国当地购买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或零配件时,对工业污染减排、工业产能利用率严格把关,必要时提供资金支持,以提升上游产业工业绿色化的生产工艺、技术与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大批本土企业工业绿色结构升级,也有利于大批本土企业通过跨国企业快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另一方面是后向关联效应。某些跨国企业往往会选择当地的经销商承包销售产品,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扩大当地的市场份额。此时,跨国企业便建立起与下游企业的后向产业关联,经由资源消耗与循环利用一体化,以及工业生产节能减排绿色产生技术扩散,将带动相关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3.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能源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分析。国际产能合作与工业能源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产能合作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国际产能合作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承接地的能源效率有所提高。在国际产能合作进程中,由于外资企业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能耗标准,从而减少对东道国的能源消费,因此有利于提高东道国能源效率。此外,国际产能合作通过技术溢出效应给产业转移承接国带来了资本、管理和生产技术,外资企业通常拥有高效率和低能耗技术,进而有助于提升东道国的工业能源效率。另一方面,国际产能合作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工业能源效率。绿色工业产业发挥产业关联效应,下游行业外资企业与上游行业本地供应商的后向关联作用有助于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此外,国际产能合作的绿色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企业进行工业绿色转型的成本,这些节约的资本、资金和技术将有效改造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和能源利用率低的工业产业,在传统的技术工艺基础上,改进污染减排技术和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进而提高工业能源效率。
通过借鉴Copeland and Talor所构建的环境污染模型[27]877-908,彭星将贸易和FDI纳入全球价值链[2]166-176,分析了在开放经济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激励机制模型。本文基于彭星的研究[2]166-176,将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纳入国际产能合作的框架,构建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理论模型。
假设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开放经济体:(1)(X,Y)=f(K,L),K 为资本,L 为劳动,X 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产生工业污染,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且不产生工业污染;(2)规模报酬不变,X和 Y的生产技术用 CX(w,r)和 CY(w,r)来表示;(3)产品的生产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假设生产过程中的任一阶段δ对应于国际产能合作[0,1]中的某一环节,δ越大表明该阶段国际产能合作参与度越高,并将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纳入到国际产能合作系数δ中;(4)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假设X和Y的潜在产量为X=f(KX,LX)和Y=g(KY,LY)。生产X释放工业污染P,有t比例的污染经政府规制用于减排,那么工业企业实际的产量为 X=(1-t)f(KX,LX)。P=φ(t)f(KX,LX),φ(t)工业污染减排投入。将φ(t)设定为:
其中,T为技术水平,将(1)代入 P=φ(t)f(KX,LX)得:
由于假设经济体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因此,引入包含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污染排放将会有影响,将δ纳入(2)式得:
其中,ω(δ)表示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导致的工业污染排放差异,而且有 ω′(δ)<0,说明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程度越深,工业污染排放越低,反之污染排放越高。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时X的产量:
式(4)说明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时,X的产量取决于潜在产出水平、工业污染排放、技术及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程度。
假设政府征收排污税η=λTP,Cf(w,r)为潜在产出的单位生产成本,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决策为使得X的实际单位生产成本最低,有:
求一阶导数得:
走航式ADCP与常规流速仪在河套灌区输水渠道测流精度的对比………………… 杨新民,吴海荣,王 伟,王若华,李 超(66)
上式表明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取决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产品价格、排污税和对外产能合作。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共同决定国际产能合作的程度,产品价格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剔除作为外生变量的经济规模和排污税水平,本文将工业污染水平表示为技术水平T,产业结构S,能源效率E及对外贸易EX,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外工程承包VS的函数,即:
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内涵是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污染排放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指标的改善[28]118-136,其中,环境污染排放的减少是工业绿色转型的综合体现,且环境污染排放与工业绿色转型是反向变动关系。本文拟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基准模型设定为:
其中,t表示第t年的数据,RTYt表示工业绿色转型指数,IGTt为工业绿色转型的衡量指标,EXt表示出口贸易,VSt表示对外工程承包,OFDIt表示对外直接投资,Xt为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其他控制变量,主要有科技创新水平、基础设施、环境规制水平,εt为随机扰动项。
基于前文对工业绿色转型内涵的界定,工业绿色转型主要表现为绿色技术创新、工业结构绿色升级与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国际产能合作对绿色技术创新、工业结构绿色升级与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而为促进新疆工业绿色转型提供思路。扩展模型如下:
第一,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GTt)的影响模型:
第二,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结构绿色升级(ISt)的影响模型:
其中,t表示第t年的数据,GTt表示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指数,ISt表示工业结构绿色升级指数,EEt表示工业能源效率,EXt代表出口贸易,VSt表示对外工程承包,OFDIt表示对外直接投资,控制变量有科技创新水平(RD)、基础设施(INF)、环境规制水平(ER)。
鉴于工业行业层面缺乏细分行业的对外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的衡量数据,本文选取新疆1994—2018年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各年份的《新疆统计年鉴》,相关指标选取如下:工业绿色转型指数RTYit为基准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借鉴李斌、彭星和欧阳铭珂的研究成果[29]56-68,采用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而得;扩展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中,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指数(GTt)由绿色治理投资和绿色技术研发来衡量,其中,绿色治理投资的测算指标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GDP比重和环境治理投资;绿色技术研发的测算指标为绿色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和工业企业技术研发。工业结构绿色升级指数(ISt)由工业结构升级和工业结构优化来衡量,其中,工业结构升级的测算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工业结构优化由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测算。本文工业能源效率(EEt)的测算借鉴彭星的方法[2]166-176,在将王兵等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30]31-43,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工业能源效率。解释变量中,对外承包工程VS用对外工程承包的完成营业额表示,出口贸易EX用商品的出口贸易额衡量,对外直接投资OFDI用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示。控制变量中,科技创新水平(RD)用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计算。基础设施(INF)用每平方千米面积的公路与铁路总长度表示。环境规制水平(ER)计算借鉴彭星、李斌的方法[2]166-176,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比工业产值与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的乘积表示。
本文采用单位根(ADF)的平稳性检验方法,用ACI和SC准则进行滞后阶数的判断。d(0)称为“零阶单整”,表示原始时间序列数据平稳;d(n),称为“n阶单整”,指数据经过n阶差分后平稳。为保证协整关系存在与回归的准确性,数据必须是“同阶单整”,结果见表1。
表1 基准模型中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1和表2所示,基准模型和扩展模型中的各变量单位根结果显示原始数据均拒绝具有单位根的假设,为平稳时间序列数据,满足协整检验和回归的基本条件。
表2 扩展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3可得,新疆国际产能合作整体上对工业绿色转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而扩大对外贸易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首先,对外贸易的扩大并没有显著地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可能的原因是贸易的扩大,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并且出口的产品大多是鞋类等杂项制品、以及番茄酱等初级产品。其次,对外承包工程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新疆企业从对外承包工程中,通过“干中学”效应、竞争效应提升了绿色技术水平,通过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了工业结构升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最后,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控制变量中,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研发水平可以显著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加大研发投入是能够比较直接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因此可以显著地促进新疆工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研发,是绿色技术提升的主要途径。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从而集中资金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进而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表3 新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4中,模型1、模型2、模型3分别是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工业结构绿色升级和工业能源效率三种作用机制下新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回归结果。模型1采用OLS回归,模型2和模型3由于存在自相关,采用“OLS+异方差自相关稳健的标准误”的方法估计。
由表4可得,整体上新疆国际产能合作能够促进工业绿色技术提升、工业结构绿色转型和工业能源效率提高,但不同形式的产能合作对工业技术、工业结构及工业能源效率绿色转型与提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表4 不同作用机制下新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回归结果
首先,新疆国际产能合作整体上能够促进工业绿色技术转型,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工业绿色技术转型升级,而对外出口贸易对工业绿色技术提升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过程中,通过工业绿色技术合作、绿色技术逆向溢出和“干中学”效应提升了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外出口贸易对工业绿色技术提升并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原因可能有:一是过境贸易较大、自产品出口较少,贸易结构还有待优化;二是吸收出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能力较弱。环境规制水平也有助于工业绿色技术的提升,可以激励企业不断进行绿色技术的创新,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用于绿色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费用越高,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绿色技术的提升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新疆国际产能合作整体上能够促进工业绿色结构转型,对外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工业结构绿色升级,而对外承包工程并没有显著促进工业绿色结构升级。对外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推动工业结构绿色升级,主要原因是对外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了关联产业“走出去”,并且通过资本带动产能输出,有利于工业结构升级。此外,加大研发支出也有利于工业结构绿色升级,环境规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其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新疆国际产能合作整体上能够促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提升工业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出口贸易并没有显著促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在进行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通过促进绿色技术的提升进而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另一方面是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得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大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另外,加强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新疆的工业能源效率。
本文基于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背景,探索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三种国际产能合作形式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工业结构绿色升级与工业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程度,并构建理论模型,采用新疆1994—201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新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是新疆国际产能合作整体上对工业绿色转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而扩大对外贸易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二是整体上新疆国际产能合作能够促进工业绿色技术提升、工业结构绿色转型和工业能源效率提高,但不同形式的产能合作在工业绿色技术提升、工业结构绿色升级与工业能源效率三种作用机制下对工业绿色转型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在三种作用机制下均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承包工程显著促进工业绿色技术转型升级和提升工业能源效率,但对工业绿色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对外出口贸易对工业结构绿色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工业绿色技术提升和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并无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一,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需求,推动新疆工业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首先,结合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大力发展新疆装备制造等优势工业品的对外贸易。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品绿色通道贸易,立足于“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的建设,着力加强口岸经济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新疆沿线口岸通关便利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促进贸易便利化,大力推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环境友好型工业品的进出口贸易。其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结构,提升新疆出口工业品技术含量,嵌入价值链高端。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喀什经济开发区严格把控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采用补贴等方式鼓励技术含量高、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出口,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限制性企业应积极引导其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后,聚焦国际市场的绿色工业产品生产,提升新疆工业品绿色竞争力。为推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新疆应完善绿色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注重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的绿色标准检测,并加强绿色产品的商标管理,进而提高新疆工业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立足优势产能,推动新疆对外投资发展。首先,立足新疆的优势产能,鼓励新疆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推进装备制造、钢铁建材等优势产能合作,鼓励新疆大中型工业企业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优惠政策积极“走出去”,重点关注如何协调国有和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合作形式。推进国家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经贸合作区建设等产能合作园区建设,通过园区平台建设为新疆投资企业提供平台支撑,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防范投资风险,循序推进国家工业产能示范园区建设,完善工业产能合作机制。最后,注重投资绿色环保与新兴产业,提高对外投资的绿色水平。加大投资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产业,注重提升新疆企业的国际声誉和经济绩效,进而推动新疆工业企业的绿色转型。
第三,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规制,引导新疆工业企业绿色转型。首先,对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尽快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绿色标准。新疆工业企业在“走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应遵循绿色环保标准,促使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商、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共同商定工业生态环境领域的绿色标准,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其次,完善环境保护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一方面,政府需要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增加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额,通过政府治污导向引导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效率,逐渐减弱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挤出效应”,从而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重污染工业企业征收排污费的力度,同时细化征收范围,实行分类征收。最后,立足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引导新疆工业企业绿色转型。通过发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利用丝路基金和合作平台的资源,建立并主导新疆特色新型智库联盟,发挥智库在推动新疆工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同时需要进一步积极引进工业绿色技术高端人才。
第四,构建新疆技术创新合作体系,推动新疆工业绿色技术升级。首先,加强绿色技术共享机制。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新疆与周边具有研发实力的国家建立绿色技术合作研发平台,主要是面向新型产业和绿色制造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力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技术合作研发有助于分担成本和降低研发风险,便于研发活动的开展,既节约成本又能够提高研发效率。其次,推进新疆工业绿色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采取节能低碳的先进技术、产品和管理方法,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数据中心,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促进能源效率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最后,将生态理念融入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在打造工业国际产能合作园区时,转变企业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开启封闭式废物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实现废物多级循环利用。此外,对不同园区的污染排放明细责任划分,并做好污水排放管理防治方案,促进新疆工业企业生产的污染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