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校要求教师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主动地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从而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绽放“生活”之花,进而使学生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快乐。基于此,本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如下研究。
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知识点不能产生深刻印象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法,缺乏创新。如果这样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那么这不仅会使学生难以充分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点,还会降低道德与法治教学标准。此时,教师把生活化教学法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有利于解决“学生对知识点不能产生深刻印象”的问题。
质量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命。缺少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教学图景,也难以产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此时,教师若能把生活化教学法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有利于处理这样的问题,这不仅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于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化教学法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道德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时事动态新闻融入到教学中,让这些蕴含着人生真谛以及生活智慧的真实事件,成为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现实案例,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道德观念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文明,懂礼貌》该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的内容,笔者通过近来比较热的一个视频:“高铁霸座”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些不懂得文明和礼貌的人的丑陋行为,并结合“高铁霸座”之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讲文明,树新风,成为现代社会中的良好榜样的一面旗帜。
笔者在执教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替他人着想,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让学生形成很好的自我反思意识、懂得换位思考,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是班级值日生》教学中,针对部分同学在值日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的现状,笔者认真设计了两个情景剧让学生表演,其中一个生活情景剧,是体现不认真值日和打扫卫生的;另一个生活情景剧是认真值日的;两个具有鲜明对照的生活情境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这种通过情景剧展现的方式,远比教师理论化的知识灌输更有意义。再如,在和学生讲课堂生活规范的教学中,首先可以通过过马路的交通规则引入,让学生有规则的意识,然后详细讲出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靠右行驶,还有秉承着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行人和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红灯都不停,行人会随意走动,路上会变成什么?”结合小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然后教师通过“打岔、上课吃饭、乱扔垃圾”等画面展示课堂生活。让学生们判断并讨论如何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同意遵守学生守则,成为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建生活情景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接触课堂和校园生活,直观地了解规则的重要性,遵守规则,按照规则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教学的内容,笔者会结合一些生活的俗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红绿灯在站岗》章节知识的讲解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规则意识,笔者通过一首童谣:“我和妈妈手拉手,一起走到马路口,红灯停,绿灯走,还要左右瞅一瞅”,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能够让学生很快地把握过马路的相关规则,做遵纪守法的现代化小学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通过生活化的时事动态案例、生活情境模拟、生活俗语等的运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