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连环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华侨小学
小学中段简便运算教学是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做好简便运算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简便运算的法则、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但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些许难度,且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要领,导致简便运算的教学与学习变得复杂困难。基于此,下面就如何有效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做具体分析。
要想让小学生深刻体会简便运算的价值并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教师就需强化运算律教学,让学生先夯实自身知识储备,为后续的学习与提升做好准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运算律虽然是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但其起源于运算,因此简便运算与四则运算在本质上存有联系,且两者都与现实生活问题紧密相连。因此,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教师首先可带领学生温习旧知识,让其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现实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利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运算定律的形成与用法。具体如,教师可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跑步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小明新制定了一个跑步计划,第一天跑了300 米,第二天跑了500 米,第三天跑了800 米,问三天一共跑了多少米?在提出问题情境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得出此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将三天跑的路程相加;方案二:先计算出第二天与第三天的路程,将其与第一天路程合并,或算出第一天、第二天路程将其与第三天路程合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重分析与总结,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新问题,即无论三个数字怎样组合,最终和不变。此时教师再围绕这一定律对学生做深入讲解,由于学生之间已经经历了思考、计算、总结这一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讲解将更加容易理解与消化。
在小学中段简便运算教学中,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即使学生正确掌握了简便运算定律与性质,若缺少灵活的思维,缺少对简便运算的深入理解,其仍然无法实现对简便运算的灵活应用。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有意识、有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思维训练,以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具体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单向延展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将某一相关知识点确定为端点,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分析、思考,将与该知识点有关的或由该知识点引出的其他知识进行排列,构建网状、树状架构体系,以知识为引子,促进学生思维拓展,让学生能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方式。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将简便运算相关内容引进去,让学生自主构建简便运算的基本模型,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小学中段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典型例题的应用,通过典型例题的详细讲解、反复训练深化学生对简便运算的理解,提升学生计算能力[3]。如小学中段简便运算章节中有这样一道典型例题:32×125=?当教师给出学生这一题目后,通常情况下学生会采用以下算法:32×125=125×(4×8)=125×4+125×8=1500;但也有部分学生会算出错误答案,而这部分学生算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题目与运算律混淆,因而写出“32×125=125×(4×8)=125×4×8=4000”这样的计算步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需以此为例,指出学生平时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使学生克服惯性解题思维,提高计算中的选择性反应能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积累、归纳与总结这类经典题目,并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最终实现准确解题。
从实际生活出发,与生活加以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估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运用的,比如从宿舍到教室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从校门口走到教室,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都会有一定的时间估算意识,避免超出时间。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去超市买东西。一学生充当收营员,一学生是来买东西的,通过该收多少钱,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甚至该如何简便的找钱,或者怎样找整数的钱,由易到难,逐步增强难度,让学生继续思考问题,一步步进行教学。联系生活的情境,会让学生爱上数字、爱上数学。
综上所述,简便运算教学是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简便运算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便运算定律,让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运算方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