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21 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多元发展的时代,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符号的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成为教学领域的一大趋势。本文依据多模态教学理论,探讨如何将多模态教学融合进高三英语听力、词汇、阅读、写作的课堂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音频一直是听力教学中的主要媒介,但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听力实践中,教师也可采用音频、视频、文字材料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笔者认为,高三英语听力训练不应当只围绕高考听力的题型和文本展开,而应在适切性的基础上选择与复习主题或时文话题相关的音视频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形式、文本、题目可根据学生程度或具体需要进行改编,此举不仅可以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还可加深学生对某个主题或文化背景的认知。
1.利用微课,自主学习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提前制作或利用共享资源的微课,让学生提前观看。如在某次省质检阅读讲评前,笔者利用某大数据系统,提前收集好班级学生的阅读错题率,并参照错题率制作了一个时长不到10 分钟的阅读讲评微课,从试卷分析、典例分析、备考策略三方面对试卷进行解析,并将重点放在典例分析的环节上。学生在提前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各自的错题,重新回顾语篇。
2.借力图文,化繁为简
多模态因其所蕴含的多媒体资源和手段,能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枯燥的演绎生动化、晦涩的概念简单化,让课堂上的阅读讲评不再乏味。下面笔者试从语篇结构、文化意识和解题技巧三方面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利用多模态手段进行阅读篇章的讲评。
(1)语篇结构。在高中英语阅读中,议论文和说明文往往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地方,除了生词、难词,话题不熟悉等导致的畏难情绪,学生还对文本结构把握不清,常常过目即忘,反复回看,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在讲解此类文章时,教师不妨针对文本结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形成思维链,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逻辑关系图等图示,将隐形的思维结构可视化。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看到语篇结构的逐层建构,领会语篇的语义层次,并强化学生的语篇结构意识。
(2)文化意识。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失分点在于阅读时产生的“文化冲突”,即由于学生对文章中某个文化现象或概念有着不同的认知,乃至错误的理解,导致做题失误。要说清这些文化现象,仅靠教师的口头阐释或阅读文章中有限的文字介绍往往不够。这时便可以借力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手段来有效地填充文化沟壑。
(3)解题技巧。郑鸿颖认为,思维可视化教学能够有效整合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可视化教学其中一个手段是通过问题序列的方式,揭示和呈现思维的内容和过程,即通过提炼问题中的关键词或关键词的首字母来命名问题序列。此举有助于把思维过程结构化,提升思维品质,依托语篇实现思维能力的迁移。在一次讲评主旨大意题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错误原因反推出解题方法的ABC 原则,即:A—Aim globally;B—Brief the passage exactly;C—Contain keywords。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和搭配中就会变成一个“新”单词。面对多义词的学习,教师可教授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以构建词汇网的方式来进行系统性的记忆。另外,很多学生在描述同一个话题时往往感到词穷,更别提表达的多样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属于自己的语料库,搜集近义词或可替换的句型,丰富口语和写作表达。除了利用多模态PPT,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下诸多的单词学习软件、英语学习公众号来为词汇教学服务。很多应用程序会通过丰富的英美剧、新闻、演讲、歌曲来呈现某个词汇的使用语境,还有多种形式的检测手段来强化巩固词汇。每学完一个话题词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话题词汇做成壁报的形式贴在英语角,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1.翻转课堂,强化写作思辨力。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可把难度较小、需要帮助较少的记忆和理解部分布置在课前,如让学生观看课前写作指导视频。而把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对思辨力要求高、难度大、需要帮助较多的写作环节留在课堂内完成。而这一教学目的便可由翻转课堂实现,它与传统课堂的明显区别在于传统课堂上往往是只讲解写作原则、要领,而把应用、创作部分当成家庭作业。
2.看、读、写联动,锻造写作思维。日常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是多模态的,而写作思维是抽象的。要进行写作思维训练,须采用多模态方式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如在教授学生写英文演讲稿时,在课前,教师可预先布置写作话题,并准备2—3 分钟的英文演讲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激活学生对演讲稿写作的宏观思维,即整体感知;在课堂上,教师发放视频文稿,让学生根据文稿提炼出演讲者的写作框架,形成思维导图,即写作的次宏观思维;然后引导学生从文稿中找出有用的英文表达,并与同伴讨论补充,这种具体的写作素材便是微观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多元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无疑是教学中的加分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创新能力,推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虽然多模态教学手段能够实现多渠道信息共同刺激学习者个体大脑皮层相应的机能区,在发挥正效应条件下更利于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记忆,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然摒弃文字等单一教学模态教学,因其仍然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多模态教学手段是一个辅助手段。多模态学习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产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干扰,导致瞬间“热闹”而事后“空空”之感。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堂课的课型、教学目标等来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