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铁路工程学校
施工技术课程是土建类专业下属的课程门类,包含采暖、给排水、土建等五个方面,意在培养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等施工一线技术人才。为此,中职院校应当深入分析施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课改效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由于施工技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院校应当摒弃传统的以理论教学、考核为主的教育方式,基于实践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得以顺利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保障中职教育的效用。在实践能力方面,院校需要将给排水、土建、电梯、消防、采暖卫生这五项工程,根据学习阶段进行细化,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现有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个教学目标达成后,学生都能够学会相应的技术操作和知识,强化他们的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此外,院校还要制定实地学习目标,让学生走入工地观摩实际施工操作流程,加深其对课程知识的认识。
BIM课程,是一种建筑项目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是基于CAD技术衍生而出的手绘技术。BIM课程的教学任务,应制定全面的课程内容,全面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BIM操作技能。BIM课程应作为中职院校提升学生施工技能的基础性课程。建设科学的BIM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建筑技术类教学效率,促进中职院校建筑项目专业的教学工作获得顺利运行的契机。中职院校应将BIM技术与建筑技术类课程进行教学融合,促进传统课程体系受到BIM课程的技术冲击,加强新旧课程体系融合教学内容建设,缓解BIM课程与建筑教学体系的衔接难度高、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为此,中职院校应充分深入调查分析学生对BIM课程认可度,获取学生的课程倾向基础上,配合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制定全新建筑专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BM技术的教学价值,全面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施工技能。
RPC实训平台,有助于提升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学员的专业技能,全面促进教学进度高效发展。为此中职院校大力建设实训中心,为学生施工实践、获取良好的施工技能提供练习平台。RPC实训平台为工程专业提供了课改助力,具体表现为:
(一)实训平台建设,应以建筑项目实体为模型,开展具有整体规划的课程内容,便于中职院校建筑项目专业教师良好开展教学,尽可能地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提升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
(二)实训平台的教学环境中,应以学生实训内容为主,加强学生对RPC实训课程的重视,并且在实训课程中获得施工技巧,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全面调动学生对施工操作的学习兴趣;为此,应将实操作业能力,RPC实训平台的教学主要方向,实现对建筑项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三)中职院校应与建筑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加学院的引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有助于调整课程内容,顺应建筑企业的用人需求。
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在教材的选择中,往往侧重于纯理论知识内容的甄选,并且忽略了细节问题,导致教材内容空泛、模糊,不能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为此,院校应当借助课程改革这个契机,重新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教材,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具实际效用,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更加详尽的施工技术知识。在此过程中,院校要考虑到教材篇幅限制问题,选择语言简洁、技术落实细节阐述精准明确的教材,使教师能够配合教学目标,提高自身课堂讲解的实际效用,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此外,学校还要围绕课改决策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其理论讲解能力,增强课改落实效果。
在中职教育施工技术课改中,院校应当摒弃传统“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院校应当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构建中融入更多的自主探究内容,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课程内容,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混凝土施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院校可以将其设计为实验课,并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混凝土配比、搅拌、养护等操作,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转化为自主追求知识的位置,并通过实际的操作,使他们近距离的接触各项施工技术,消除其对陌生知识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更加顺利的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提高课程改革的效果。
综上所述,深化施工技术课改策略有助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发展。在中职教育中,院校通过课改可以明确实践学习目标、强化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师理论讲解能力、改善教学理念,从而土建专业的教学工作效果,推动学生未来的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