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11-10 03:53栗成方
康颐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格列美降糖胰岛素

栗成方

【摘要】目的:研究格列美脲(胰岛素促泌剂)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92例T2DM患者为本研究样本,随机分为D组(n=46)和L组(n=46),分别行单纯格列美脲片治疗、格列美脲片+吡格列酮治疗。将D组、L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FBG、2hPG、HbAlc)干预效果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比觀察指标。结果:干预后,L组三项血糖指标均低于D组(P<0.05)。L组共17.39%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D组的21.74%比较,P>0.05。结论:在传统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能有效提高T2DM的血糖控制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片;吡格列酮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4.271

2型糖尿病(T2DM)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血糖水平异常,生理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分泌疾病。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糖输出,抑制葡萄糖在肠道内的吸收;抑制肾脏肾小管对葡糖糖的吸收,增加葡萄糖的排出等等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而近几年随着 临床医学、循证医学对2型糖尿病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胰岛素抵抗是造成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传统降糖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则作用探讨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研究样本量为92例。首先对纳入样本的病例予以一般资料进行收集、统计;然后对全部病例按顺序予以编号,并根据编号奇偶性质将其分为D组(n=46,编号奇数)和L组(n=46,编号偶数);最后对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呈一致性(P>0.05),如表1:

1.2方法

D组46例患者予以单纯格列美脲片治疗,在空腹状态下口服,0.5mg~4mg/次,1次/d,疗程2个月。L组46例患者予以格列美脲片+吡格列酮治疗。首先在空腹状态下予以吡格列酮口服,15mg/次,1次/d;半小时后持续空腹下予以格列美脲片口服,0.5mg~4mg/次,1次/d;并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逐步将吡格列酮服用剂量调整为30 mg/d,疗程2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干预效果

于不同药物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分别检测D组、L组患者血糖指标。

1.3.2不同药物干预方案的安全性

经D组、L组患者治疗期间,记录与药物副作用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20.0软件(中文版),本研究所有统计数据包括计数数据、计量数据,依次表示为百分比(n/%)、标准差(x±s)的形式,分别采用x2、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糖干预疗效

干预前,D组、L组患者FBG、2hPG、HbAlc比较,P>0.05;而干预后,L组三项指标均低于D组(P<0.05)。

2.2不同药物干预方案的安全性

L组共17.39%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D组的21.74%比较,P>0.05。且D组、L组不良反应均不严重,经对症干预后均缓解。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T2DM病生理机制的研究已较为明确,即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致机体胰岛素分泌量不足,造成血糖水平波动范围超出正常水平。然而,国内外针对其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主要以降糖、胰岛素治疗为主,通过对患者胰岛素水平的调节而调控血糖水平。但近年来,临床上高达50%的患者在临床对症干预后所获得的血糖调控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IR所致。而T2DM患者发生IR时,在单纯降糖药物应用下,患者胰岛β 细胞在各种信号传导途径作用下所产生的胰岛素抵抗现象越严重,降糖药物的作用效果越长,最终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因此,在降糖治疗的同时,联合改善IR为T2DM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中,D组、L组患者分别行单纯格列美脲片治疗、格列美脲片+吡格列酮治疗,格列美脲片为临床应用较多的长效降糖药物,主要通过结合磺酰脲受体(胰岛β细胞表面)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并对肝糖合成发挥抑制作用,从而对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发挥共同调控作用[2]。而吡格列酮不仅具有降糖作用,同时也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一方面能够通过对胰岛素受体表达的促进,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调节血糖水平;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及抑制机体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IL、TNF-α)等多种途径降低IR[3]。因此,两种药物联用能有效提高T2DM的血糖控制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L组三项血糖指标均低于D组(P<0.05);且L组、D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因此,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改善IR干预能有效提高T2DM的血糖控制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于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虞伟方.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0):171-172.

[2] 张成方,马超,熊家义,陈炜炜,李仿模.格列美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09):1179-1180.

[3] 王颖欣.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对比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6):103-105.

猜你喜欢
格列美降糖胰岛素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有些人需要强化降糖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格列美脲片致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