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香
【摘要】目的:对临床偏瘫患者开展临床干预的过程中,积极选择康复训练之后,是否能够提升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观察,评估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在本院所有所收治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中,抽取70例开展研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对照组常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对两组干预之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价值等方面情况。结果:开展干预之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证明相关康复干预之后的效果相对更加满意一些。结论:在临床偏瘫患者开展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加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降低该疾病等临床致残率、致死率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情况。
【关键词】康复训练;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影响作用;分析;对照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引言
偏瘫是临床各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症状,也是后期常见的一种后遗症,由于目前脑卒中为主的各类疾病发生率提高,因该类疾病导致偏瘫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相关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因此积极开展康复干预就具备着一定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其自身价值和意义十分明确[1]。通过康复训练干预之后,可以直接的提高患者现有活动能力,促进预后的恢复,帮助中枢神经重建运动、活动模式,合理的对患侧肢体神经加以支配,促进预后的恢复。康复训练要从患者偏瘫之后早期开始,具备针对性,越早期开始取得的效果相对越满意,带来的影响也越积极,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肢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减退的问题,辅助现有健康情况的优化[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该类疾病患者积极开展临床康复训练之后是否能取得满意效果进行收集、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均是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49-74岁,平均(59.8±7.6)岁,疾病包括了脑出血、脑梗死,以左侧偏瘫为主,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以开展康复训练,精神心理与社会功能正常,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满足了对照试验的原则和标准方面的要求,可以开展对照分析有无效果方面的差异。
1.2方法
對照组采取常规在脑卒中出现偏瘫之后进行护理,等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逐步的进行肢体按摩、功能性活动,从生活质量提升的角度改善肢体功能,整体性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在入院之后昏迷阶段就采取良肢位摆放,每日固定的进行被动运动、按摩,避免后续出现关节、肌肉的痉挛,体位摆放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学的合理性,避免过度弯曲、伸直,预防压疮。在患者前期没有意识自主翻身的情况下,辅助翻身过程中还需要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如患者清醒后能尝试配合,则先与患者沟通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鼓励患者自主进行翻身,护理人员加以辅助。之后逐步的进行被动运动,由大关节开始活动,等待患者逐渐恢复自主运动能力,能够配合的情况下,则以护理人员辅助下大关节主动活动配合小关节被动运动为主。运动量循序渐进,不能突然加大,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从大关节活动逐渐到小关节精细的活动。在此之后,循序渐进的进行床边、床下活动,每日在护理人员辅助之下选择坐位,尝试自主坐立,逐渐延长坐立的时间,提升坐立的平衡性。坐立的过程中,双脚踩地,有意识的使用患侧肢体支撑,避免出现足内翻[3]。经过周期性的训练后,逐步进行步行训练,初期患者很容易感觉不到肢体的疲惫,因此每天训练的时间要减少,避免训练量过大导致出现关节痉挛等问题,先使用助行器,由护理人员搀扶下进行简单的床边活动,之后逐渐的患侧健侧肢体平衡着,脱离助行器行走。这一过程中,及时纠正患者步态的问题,避免出现步态不协调、肌肉痉挛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对临床治疗之后的Fugl- 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对比,Fugl- Meyer评分包括上肢下肢两个部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肢体功能越好。而Barthel指数反映生活功能,总分20,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可见,观察组两项评分明显要更高(P<0.05),发生了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情况对比详见表1.
3 结论
偏瘫主要是指单独一侧肢体上下肢出现瘫痪,出现肢体功能丧失、活动能力缺如的现象,对于这一类患者必须要早期开展康复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4]。在具体干预的过程中,早期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生活能力、肢体功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带来的影响更加积极,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如上所述,对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现有的疾病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李雪, 郑冉冉, 李辉. 引导式自我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4):2603-2606.
[2]丁晓光.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001):243-244.
[3]景莲海.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52):264.
[4]陈旭波, 姜敏敏. 综合康复训练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048(001):64-66.
(指导老师:王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