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兵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患冲突不断发生,阻碍医疗技术的进步。本文阐述了我国医患矛盾产生的背景,寻找医患关系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前人的研究,探索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针对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患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随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寿命逐渐延长。然而,国民健康不容乐观,亚健康成为常态,使得医院看病人数激增,医疗资源需求增加,而医疗资源相对有限,这种供需矛盾为改善医患关系增加了難度。医患关系是医方与患者基于医疗行为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然而医疗人文环境并没有改善,医闹事态反而更加严重,使得一部分人不愿意从事医疗行业,医疗人力资源减少,更容易激发医患矛盾。
1956年,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在《内科学成就》上发表了《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这是最早关于医患关系的理论。两位学者根据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及地位的差异,提出了三种模式:主动型——被动型;指导型——合作型;共同参与型。总体而言,全国范围内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依旧存在,医闹事件也时有发生,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下降,医护人员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医疗环境不容乐观。
一、医患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医患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医患关系的现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医患关系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多个相关主体影响,选取的指标要高度衔接,多角度反映医患关系的主要特征。(21科学性。设置的指标必须有意义和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3)目标性。必须围绕既定目标设置,建立公正的评价指标。
(二)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患关系演变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涉及的群体数量更多,不仅是医生和病人。通过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影响因素主要是政府、社会媒体、患者、医务人员这四个方面。
医生和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对职业的认同与否影响二者的关系。患者对医生的认同度越高,越能融洽相处。医护人员对职业越认同,就不会轻易离职,还会提高医生的职业获得感。对医务人员来讲,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认同。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建立心中有彼此的和谐关系。
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有重要影响,有些舆论报道夸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使得新闻报道片面失真,加剧医患之间的紧张程度。相反,媒体对医疗常识的宣传,客观公正地报道医患感人事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也让医患双方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医患和谐发展。
政府是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医患行为。医疗体制不合理,影响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必须有相关的卫生政策、卫生组织制度做保障。若政府管理缺失,就会导致医疗市场秩序混乱,进而影响医患关系。
(三)医患关系评价指标
构建医患关系指标体系,直观反映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根据研究目的分为四大影响因素,即政府、社会媒体、患者、医务人员。按照四大影响因素将指标归类,构建医患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医患关系评价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学者T.L.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常被运用于多目标、非结构化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
(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找出相应的主体和影响因素,将指标分解成目标层、标准层和方案层。分析影响医患关系的四大因素,建立四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二)计算权重
1-9判断矩阵的标度,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证明得出的,相比其他标度,能更有效地将思维判断数量化。根据有关专家对指标的评定,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权重。
三、建议
(一)提升医患双方满意度
利用信息技术,将患者基本信息与医疗服务的相关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医院增设一些提示的标牌或志愿者服务,引导患者方便就医,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这种人性化服务,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便利服务,彼此有益。
(二)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和职业素养,与患者实现良好的互动,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生矛盾的几率,这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岗位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可以建造丰富的专业知识。
(三)增加财政对医疗资源的投入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可以考虑加大对社会医疗卫生的投入,保证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支持非盈利医疗机构的发展,发挥公益医疗组织的作用,保证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健康运转。
(四)完善基层医疗机构
不管大病还是小病,患者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偏向大医院就医,加剧了这些医院的负担,而社区资源闲置浪费,这显然不合理。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基层医疗,让社区医疗机构发挥作用,居民可以就近买药看小病,满足基本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