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婷
摘要:本文以积极老龄化为背景,阐释了相关概念定义,分析积极老龄化对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提出的进一步要求,通过对现有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出针对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策略并运用于实践,旨在为相关设计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型景观;住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体对住区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专门的养老型社区,但是如何诠释积极老龄化的内涵,营造普世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概念界定
1.1 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积极老龄化”的基本含义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创造健康、参与、保障(安全)的最佳机遇”,把老化过程看作是一个正面的、有活力的过程,倡导老年人应该有健康的生活和贡献社会的机会。老年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中去,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家庭、社区和社会作出贡献。
1.2 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
住区景观空间是老年人活动的重要空间范围,老年人在住区景观空间中进行运动、娱乐、社交等活动,因此住区景观设计对老年人尤其重要。现在大部分住区景观设计存在功能单一、布局杂乱、设施老化、缺乏互动等缺陷。新时期的老年人普遍生活水平较高,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因此功能多元化、服务质量高、配置适老性设计、提升民众参与度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话题。
2 积极老龄化对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提出进一步要求
2.1 人际交往需求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大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理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住区景观空间是老年人重要的活动生活空间,在住区景观范围内进行人际交往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2.2 康养疗愈需求
老年人普遍较为注重养生,希望能够在住区景观范围内开展各项康健活动,如果气候允许,老年人会很乐意在住区景观范围内进行散步、太极、广场舞等运动。而住区景观内植物、采光、水域、色彩等因素也会对老年人产生影响,设置得当会产生疗愈身心的效果。
2.3 智能服务需求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接受新事物,对智能化的服务也有较高需求。如智能照明系统、雨水管理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等,通过打造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智能化住区景观,满足老年人对智能化生活的梦想。
2.4 社区参与需求
景观设计在关注其舒适性、美观性的同时,还应注重老年人的社区参与需求,老年人有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强烈意愿、共同达成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老人的愿望和理想,从而有效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参与感和自我实现感,进而增强老龄福祉。
3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策略与实践——以上海市某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3.1 现有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笔者对国内有代表性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案例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其设计策略及实践经验,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1)泰康之家·燕园是一个综合性高端医疗护理社区,采用了连续护理退休社区的模式。泰康之家·燕园可以为退休的老年人或需要不同程度护理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舒适的生活环境。泰康之家·燕园的景观设计分为五个主要功能,疗养花园区、运动健身区、休闲交流区、生产区和人文关怀区。
(2)北京万科幸福汇为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的老年人提供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第一种是老年公寓,总共有130套老年公寓,老年人可以享受专业服务,例如医疗、文化活动和健身。第二类是用于出售给老年人的房屋。除了享受与老年人公寓相同的服务外,公寓还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生活需求提供了电梯和防滑厕所,无障碍设施和其他特殊设计。
(3)乌镇雅园位于上海、杭州和苏州的几何中心,将为别墅、公寓、其他类型的房屋、医疗公园、护理中心、酒店等提供支持。内设绿城乌镇颐乐学院是一所占地35,000平方米的老学院,它是一个大型的、相对成熟的、复杂的休闲和保健主题公园,具有旅行、度假和休闲保健功能。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发展较为滞后,只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型社区和为老年人提供较少针对性服务的住区,缺乏景观设计的全方位、全过程贯穿老年友好型设计策略及实践研究。因此,在全面老龄化背景下,营造住区老年友好型社区景观是较好的解决办法和发展趋势。
3.2 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实践——以上海市“古李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项目基地位于上海市某小区,周边居民区主要为老旧小区,基地现状较荒芜,卫生情况较差,设施陈旧,特色不足,缺少针对老年人的景观设计。
3.2.1 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策略
本项目为景观改造设计项目,针对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需求,提出以下四个方向的设计策略(如图1)。
(1)在設计中重新建立各年龄阶层、人与动物的互动区域与文化宣传区域;沿园路设置各类休憩与亲水平台;为儿童提供游乐玩耍的空间,并且与休憩交流区和文化宣传区衔接,让儿童与老人一起互动,使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孩子之间玩闹带来的欢笑,为老人孤独的内心带来了欢愉,满足老年人人际交往的需求。
(2)合理划分景观空间的功能区域,为老年人增加健身活动的区域。场地分为两处功能区,外圈的塑胶跑道为老年人提供了散步、慢跑、竞走的功能,内圈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多功能的健身器材和休憩长椅;设置园艺疗养、社区农场与康体健身区域,注重社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康养疗愈的需求。
(3)增加智能化服务设计,如智能照明系统、雨水管理系统、园区背景音乐、全区域无线信号覆盖等;在区内设置植物信息二维码,引导科普教育;打造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智能化住区景观,满足老年人对智能化生活的梦想。
(4)设置社区集市、社区农场、互动大客厅等社区参与空间,老年人在闲暇时可自行选择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美化,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举办讲座、分享会及各类比赛;在休憩交流区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益智活动,如围棋、五子棋、象棋等。给老年人提供休憩歇脚的场地,且还能观赏他人游戏的场景。青老交互区为老人提供舒适的私密环境,给年轻人与老年人提供更多相互交流、联络感情的空间,满足老年人社区参与的需求。
整体设计方案共分为六大区域(休憩交流区、康体健身区、儿童娱乐区、文化宣传区、园艺疗养区、宠物健身区)(如图2),六个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分割,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
3.2.2 康复性、适老化景观节点设计分析
康复性、适老化的景观节点设计主要分布在康体健身区,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性的健身器械场地、休闲活动空间和健身活动的区域。场地分为两处功能区,外圈的塑胶跑道为老年人提供了散步、慢跑、竞走的功能,内圈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多功能的健身器材和休憩场地。
3.2.3 地面布置与公共设施布置设计分析
地面铺装设计的主要材质为地砖,其次要材质为花岗岩、木质地板与塑胶。
地砖主要分布在路面与休憩交流区;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园林氧吧区,其次分布在宠物健身区与康体健身区;木材质地板主要分布在儿童娱乐区,其次分布在康体健身区;塑胶材质主要分布在康体健身区与宠物健身区,其次為儿童娱乐区。
公共设施布置设计主要分为园区管理处、小卖部、茶座、垃圾桶、休憩长椅、指示牌与厕所,停车场则分布在公园的外围。
3.2.4 植物分布与配置分析
本项目设计中的植物主要分为乔木类(香樟、白玉兰、紫薇、樱花、楠竹等),灌木类(红花继木、金叶女贞),花卉类(八仙花、美女樱、金鸡菊等),草本植物(细叶结缕草、蒲苇、细叶芒、人工草坪等),充分展现出各类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的美感,对老年人的视觉、嗅觉进行刺激,进行“五感疗愈”。
4 结语
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的切入点是将老年人的“需求”转变为“权利”,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公平、民主、友好等普世概念。老龄化是今后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营造更友好的景观环境、增加老龄福祉,是景观设计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陈之曦)
参考文献:
[1]任舟,庞丽娜.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9(008):45-46.
[2]常瑜欣.浅谈针对老年人的康复性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9(5):65-66.
[3]林瑶.居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原则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
[4]刘静.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居住区"宜居"景观设计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9(01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