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康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迎来了春天,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成绩上都是历史上最高,且作用和地位不容置疑。为了更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屆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所以当下构建健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国家治理体系、能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保护民营企业权利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且意义深远[1]。
营商环境是指在市场经济从,从事商业贸易、生产经营的环境,具体包括企业之间关系的环境、处理企业内部的环境、企业赖以生产的社会环境和处理政企关系的环境等等[2]。对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而言,营商环境决定了其效益、自由、便利和安全等,包括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市场环境中开展,因此营商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立、运营、利益和退出等等,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对于国家而言,营商环境的建设能够有效体现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软实力,但是营商环境也会同时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呈现出健康发展趋势,且总体上处于不断完善进步的状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因素的影响,限制了营商环境的发展,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发展困难。特别是在竞争环境、产权保护、资源配置、投资融资、市场准入等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弹簧门”“玻璃门”“卷帘门”等等[3]。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离不开法治经济[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对法治需求要求越来高,依法治国是确保市场规则平等、机会平等、权利平等的有效保障,更是为了实现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秩序和健全的法律体系。因此,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可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权利,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从法制营商环境的内涵特征来看,主要有规范有序、持续稳定、公开透明等三个本质特征。从构成要素上看,社会、政府、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影响最为明显,从社会的角度看,各种企业都能守法、用法、依法办事;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且依法行政;从企业的角度看,首先要做到依法经营,然后自觉履行享受对应权利和义务。从功能作用上看,法治化营商环境可以定纷止争,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全部受到法律的监督、制裁、规范和保护;法治营商环境可以明确普遍规则,确保市场环境始终处于公平竞争的状态;法治营商环境可以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各个企业能够不断进行创造,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安全感。所以,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想健康持久发展必须要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提高民营经济宪法的地位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制度比较特殊,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我国宪法文本中明确规定了民营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从发展历程来看,民营经济的地位逐步提高,逐步得到宪法层面的认可和保障,并使用法律手段保护民营经济活动。
经济平等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更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所有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都具备同等法律主体地位和同等经济权利。所以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可以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秩序时,坚持经济平等的原则,确保民营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5]。
(二)推进科学立法,形成完善的民营企业法律体系
经济平等、公平公正是我国市场经济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我国法治的进步和完善,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对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保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加上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化改革,导致在民营经济立法上存在明确的滞后性,部分法律法规存在实际操作性差,规范条款落后等问题。所以,当下必须要科学立法,加快立法速度,从而为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利。
首先,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和民营企业市场环境,将一些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条文彻底抛弃,减少法律问题上冲突问题。然后,坚持经济平等的基本原则,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为立法理念,全方位建立健全新的法律,尤其是从刑事、行政和民商事等领域,主要才能有效保护民营企业的各种权利。同时以《民营企业法》为基础,制定相关配套的规定和专门法律,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构建出透明、可预期、公平公正、稳定的法治环境,满足民营企业持久发展的需求[6]。
(三)推进严格执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且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个别地区仍存在个别现象,比如“行政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以及不正常关系,比如“权钱交易、商管勾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个别地区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
第一,借助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来限制行政权力,同时严格遵循程序法定、职权法定、主体法定等法治政府原则,详细规范政府行政权力的范围,真正意义上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另外,必须坚持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原则,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益,防止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第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树立先进的执法理念,以服务企业为目标,转变创新监管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社会满意的服务性人民政府,提高政府的执法水平、服务质量。
第三,政府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坚持“亲、清”原则,政府部门不仅要与群众保持良性互动,还需要与各个企业保持良性互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解决各种问题,同时还需要保持纯洁清白的关系,坚决杜绝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现象。
(四)推进公正司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法律平等适用
司法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司法公正。在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我国司法机关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并以法律法规的方式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尤其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先后发布各种民营企业法治营商环境的相关通知和意见,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解决各种难题,创造良好、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同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满足了民营企业家的诉求,并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7]。
因此,作为司法机关,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法律都能平等适用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从各个方面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在司法实践中,既要履行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又能正确区分经济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与不正之风、企业非法集资和正当融资、企业违规和个人犯罪等界限,即使在司法案件中,也能有效统一法律效益和社会效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五)推进全民守法,弘扬企业家精神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家占据重要地位,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经济活动主体的主要力量,更是构建法治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和主要参与者。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合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并为民营企业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民营企业经济活动中,全面推进全民守法,加强保障力度,引导企业家树立合理的经营理念,依法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并提高企业家精神并发扬、加强企业人身财产权益维护、提高企业诚信经营能力和自治管理能力。
民营企业家首先要做到尊法、信法。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标准,养成自觉依法办事、诚信经营的良好习惯。然后加强企业员工法律学习,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学会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恪尽职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最后,在社会上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和优秀精神,并发挥优秀企业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激活市场经济主体活力和信心,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8]。
总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必须要提高民营经济宪法的地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利,推进科学立法,加快形成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推进严格执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法律满足各种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推进全民守法,弘揚企业家精神,从而在国内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满足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
[1] 郭清梅.新时代完善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3):52-58.
[2] 孙运军.营商环境法治化背景下民营企业合规管理探析[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55-60.
[3] 周院生.深入开展“法治体检”活动 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介绍[J].中国产经,2019(7):24-26.
[4] 闫海,王洋.论法治化营商环境视阈下的竞争中立原则[J].商业研究,2019(10):128-135.
[5] 钱玉文.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路径探析——以江苏省经验为研究样本[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3):138-152.
[6] 陈伟华.营商环境下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研究[J].北方论丛,2019(2):38-40.
[7]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调研组.用最好法治保障最优营商环境——江苏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J].唯实,2019(12):31-35.
[8] 郑继汤.习近平关于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6):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