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花
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这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经之路,国家鼓励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多个主体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来,打造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的格局[1]。所以,在本文中着重说明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以及在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为社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完善措施,促进社会组织更加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
(一)社会组织能够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渐丰富,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再单一,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往往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日渐增多的需求,由此,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势已不再明显,此时,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承担了政府的某些公共职能,它利用自身优势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为公众提供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这不仅能够减轻政府的治理压力,还能拓宽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此外,社会组织不仅可以提供公共服务,它还能够通过非强制性的方式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帮助政府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组织能够协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民意作为支撑,民众也需要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政府与社会之间尤其需要某种中介机制来进行交流沟通。社会组织正好能够发挥其“桥梁”的作用。首先,社会组织通过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的需求,可以向政府传递群众真实的需求和愿望,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社会组织传递的民意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解决社会问题。因为社会组织能够及时、高效地了解到政府的政策变化,它还可以帮助民众了解政府政策信息,让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畅通。
(三)社会组织能够扩大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公益的主体很多都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最迫切的诉求,通过自身和政府的合作,缓解政府和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组织通过汇集社会资源来解决群众的困难,满足群众的需求。社会组织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知识技能,相对于政府,社会组织更能够深入民众生活,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涉及到很多领域,在养老、扶贫、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尤为突出,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公平,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体系构建,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大部分还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社会组织的发展依靠政府的财政扶持和政策引导[2]。一方面,因为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的特性,社会组织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社会组织和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种依附的关系。另外一方面,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往往会限制社会组织的发展,甚至有一部分社会组织的产生就是政府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补充需要,不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组织缺乏公信力
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社会对它的信任,有的社会组织为了谋取私利,利用民众的信任,非法盗用社会捐助的资金,不干实事,出现贪污受贿的恶劣行为,极大地降低了民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此外,因为社会组织的运行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但一些无作为的社会组织不仅占用了政府的扶持名额,还不断消耗着社会资源,所以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能力水平产生了怀疑,导致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大大减弱。因此,社会组织社会公信力建设是目前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也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突破所在。
(三)社会组织缺乏专业的人才资源
中国的社会组织整体水平不仅发展不均匀而且发展水平也不高。很多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缺乏专业的工作技能。此外,由于社会组织缺乏稳定收入来源,有的社会组织甚至没有为工作人员购买社会保险,这些因素导致很难吸引那些专业人才长期从事于公共服务的工作,社会组织在参加社会治理中无法拥有一个稳定的人才资源基础,这导致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和聚集社会资源方面发挥的效能并不明顯。
(四)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社会组织不仅受外部干预的影响,其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也是影响社会组织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给予了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但很多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情况还存在大量不规范的情况,机构内部结构不合理,职能分配不协调,战略规划缺乏可行性,监督机制不起作用,这些都是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因素。强化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才可以加强社会组织应对风险和改革的能力,政府的监管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社会组织的运行,社会组织的自身的监督和调控才是社会组织良好运行的根本所在。
(一)提升社会孵化基地的孵化效能
大部分社会组织在筹集资金,项目运营,品牌推广等技术问题方面还不具有专业性,因此,建设社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孵化基地的功能是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完善政策法规。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孵化基地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保障孵化基地的资金需求、管理运行、监督调控等,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孵化基地的有效运行[3]。其次,社会组织孵化机构也要经常开展调研活动,及时更新孵化基地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情况,总结社会组织实践运行中的经验教训,调整不适合孵化基地发展的政策运行,并明确社会组织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行的数据支持和现实依据。
第二,建立规范的评估机制。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细化每一项评估制度,防止孵化过程中出现的评估标准不一,评估流程混乱等问题。其次,制定保障评估机制的制度,加大政府对评估机制的监督管理,让民众和媒体参与到评估这一环节来,保证公开透明的评估,提升政府和社会的信任。
第三,要提高自身能力建设,很多孵化基地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导致孵化基地的发展会受到很多限制。首先,要加强与民间的项目合作,合理利用民间资源,拓宽资金来源,为孵化基地提供资金支持,为专业人才的引进提供资金保障。其次,要筛选园区入驻的社会组织,对其设立考核标准,制定针对性的能力建设计划,增强孵化基地的竞争力。
(二)增强社会组织公信力
政府和社会对社会组织的信任是一个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没有哪一个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是单纯靠热情和领袖魅力的,公信力的缺失是社会组织的正在面临的一场“信任危机”。
第一,要增强社会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和发布社会组织的管理情况,拓宽社会组织与社会的交流渠道。其次,要建立与社会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不仅要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的信息情况,还要获取社会对社会组织的需求与建议,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组织。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内外监督机制。在外部监督方面,首先要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政府要把对社会组织的常规性巡查纳入法制轨道,规范社会组织的运行操作,制定合理的行为规范,淘汰破坏行业标准,治理能力差的社会组织,塑造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其次,要加强媒体和公众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一是规范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尤其是加大对做出重要决策和执行人员的监督,保证其行为符合组织发展的利益。二是要设立内部的监督制度,规范办事流程,主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三)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员工培养计划,对社会组织内部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为员工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创建员工技能交流学习平台,定期考核员工的职业素养,对那些在组织内部不作为无能力的从业人员要进行再次培训,不可轻易放松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第二,要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员工互相学习交流,表彰和奖励那些拥有专业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的从业人员,增强工作人员对社会组织的归属感,同时要定期排查出社会组织停滞不前的原因。
第三,全国高校可以设立社会组织紧缺的专业,培育相关专业人才,将高校的人才资源引入到社会组织中,弥补社会组织人才不足的现状。
第四,要提高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制度保障水平。社会组织不仅要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还要积极与社会合作,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保证社会组织的资金收入,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保障,吸引社会上专业人才加入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之中。
(四)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的优化是社会组织健康运行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组织构架、组织目标、组织制度建设、组织运行等方面来优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首先,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确定监事会、理事会等不同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协调职能之間的合作运行,规范议事规则,制定决策程序,设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同时要充分重视理事会和理事的能力建设,实践证明,理事会的作用在制定战略、把控方向、筹集资源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4]。
其次,要制定内部管理监督和评估制度。监督的重点应放在财务方面,在引进项目时要严格控制资金的运作,减少成本,保证项目成果最大化,减少资金风险运作。对管理人员也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预防机构内部人员作出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保证组织运行中正确的方向。此外,要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绩效评估机制,评估的主体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参与,还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
最后,要构建资金渠道的多样化,大力宣传自身的优势,打造自身品牌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优秀的社会资源。
[1] 周俊.社会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
[2] 陶希东.共建共享:论社会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7.
[3] 罗鹂欧.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03.01.
[4] 贾霄锋.社会转型加速时期社会组织介入社会问题治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