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示范生教育技能的培养,由于地区、教学质量、资源设施的不同,导致师范生所受到的技能培训程度好坏层次不齐,而师范生在高师院校里受到的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培训,往往成为影响其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因素,更直接影响到师范生将来是否能够成功入职。本文就我国目前的师范培训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下各大高师院校对于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训练的现状,分析当代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路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教学改革后,新课标对师范生的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科技创新和互联网的融合背景下,对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更是有了更加严格的需求。当前,由于地区、资源设施、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差异,高师院校的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也相对较低,不少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技能尚无法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能力需求。因此,师范院校要注意结合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的目标和要去,通过创新设计更加科学、严谨、规范、系统的教学课程,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保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未来教师。
一、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瓶颈
在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以及教育课程的设计者,如何解决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培养所面临的瓶颈,成为新时代教师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新时代的教师们作为新课程内容和模式的开发创建者,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师只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改革的脚步,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素养。而由于许多高师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技能时存在的标准偏差,所选择的培养路径和教育方式往往不够高效。
(一)学校层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提高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培养效率,教师应当通过更多课时与更加基础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梳理,扎根教育能力的研究,从而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然而,大部分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创新整改,而是沿用了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科成绩为主,从而教授相应的知识,导致教育学、教材教法、心理学与教育研究方法等师范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使部分师范生将之当作副课得过且过,没有真正使学生的教育研究技能得到培养。因此,课程设置沿用传统模式,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研究性教师培养的目标并不能相符,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实习阅历不丰富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阶段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实习时间十分短暂甚至没有,这使学生往往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经验,从而导致师范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没办法运用到教学中去,失去了宝贵的磨合机会。
经调差数据显示,现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实习时间大都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时间普遍为两到三个月,短期的教育实习使学生接触学生的时间较短且班级学生较为固定,只能片面地从一个固定的班级学生群体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寻找自身教育实习的不足,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很难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二)学生层面
1.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淡薄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从事者,需要打破传统教师的模板,完成从“教育知识型”教师到“研究技能型”教师的转变,成为新型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的研究者与开发者。然而,当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普遍淡薄,大部分学生还是专注于自身的课堂学科成绩,遵循传统教师的培养模式,以获得毕业证书以及工作岗位为目标,专注于课堂知识的获取,并没有意识到研究型教师相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缺乏对未来从事学段教材的研究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传授者,在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前,将教材内容研究透彻是其基本要求,教材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将教材的大纲主旨进行研究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的走向与设计。然而,新入职的教师们由于初次教学,教学内容复杂且处理的事务较多,往往没有时间学生的教材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这就要求师范生们在大学期间,便对未来自己从事学段的教材进行研究,提前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然而大部分师范生只注重学校课程的知识消化,极少有学生能够拥有提前熟悉未来教学材料的意识。
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
(一)学校层面
1.优化专业课程,强化教育课程
高师院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师范生的课程设计做出合理的调整与创新,改变传统教学长期以来以学科成绩为主,从而传授相关知识的情况;强化教育课程,提高教育学、教材教法、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类学科的重视程度。实时调差收集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情况反馈,及时作出相应的更新与完善,确保课程不会出现假大空的负面影响,与时俱进创新思维,采用新型教育理念,探索更适合培养师范生教育技能的新型教育方式。
2.延长实习时间,增加教育经验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直接接触真实课堂的途径,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融会贯通使用到现实的教育中来,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往往会使师范生的教育技能出现理论是实现脱轨的情况,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了解现下学生的便捷途径之一,理应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师范生唯有在切身的实践中才能深入课堂,发现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并使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作出相应的修改完善。
因此,高师院校要注意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时间,增加学生的教育实习经验。新课标的要求下,高师院校需要积极开展教育模式的创新,重视并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对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强化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能。其次,高师院校需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特点,多进行课堂模拟教学,夯实师范生在教育基本功方面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坚持由淺入深、由慢至快、循序渐进的高效教育技能培养路径。先理论后实践,让学生能够在严格的课堂教学以及充分的教育实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确保学生教育技能的提升以及运用的熟练。
(二)学生层面
1.丰富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基础理论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实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被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从而形成不愿创新改变的定式思维。研究型教师所需的基本素养需要师范生从大学阶段便注意重视培养,充分调动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兴趣,这样未来走上教师职位后,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创新型教育教学,以此提高自己教学的高效性。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擁有教育教学的研究型意识,以成为研究技术性教师为目标,在大学期间便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重视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夯实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与理论,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培养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另外,学生还要足以自身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课外时间多多关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前言成果,拓展自己的事业,积累相关的创新研究经验,以积极进取的形态去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以及现象,与同学或者老师共同沟通探讨,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为日后成为新时代研究技能性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教材分析,提前掌握教学内容
师范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开展教学活动,往往因为各种因素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逐步理解消化教材内容,这就要求师范生们在大学时便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前对自己未来从事学段的教学教材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在确定了教材大纲与内容主旨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规划与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熟知课本内容。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之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快捷地提炼文章的重点内容,在对之进行备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而研究分析教材也能帮助师范生更容易得发现自己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时师范生可以去询问教师等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目标,进而使教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更简单直白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师范生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更加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要注意对未来自己从事学段的教材进行研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定教学重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是自己的教育技能得到培养,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技术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熊明.高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能培养的新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2]张景川.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技能训练研究——微格教学方法的运用[J].软件导刊,2013(08).
[3]肖芳,陈国军,王兴柱.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分析及其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4]李奇敬.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现状及其对策[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5]丁革民,林鹤龄.提高师范院校电化教育公共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发展[J].福州师专学报,2001(02).
[6]叶海智.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5).
[7]刘文胜.加强师范类学校教育技术课程的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0(03).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项目名称:疫情背景下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与活动对策研究,申请时间:20200420
作者简介:田玉萍(1967—),女,汉族,四川酉阳县人,本科,教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