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孔海,仲庆林,赵丽辉
(1.抚顺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2.抚顺县自然资源服务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辽宁省康平县辽河西侧,地理坐标为123°31′~123°36′E, 42°39′~43°00′N。东西最宽处550 m,最窄处50 m,项目区范围内的西辽河及辽河河道总长58.75 km。辽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 723.93 hm2,其中湿地面积2 257.33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2.87%。截至2019年国家、省、市对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累计投入资金 12 347.2万元,较好地完成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任务,初步打造成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与湿地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1.1 土地类型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土地类型主要包括林地、湿地、旱地和公路用地等(表1)。
1.2 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辽河湿地公园区域内涵盖2大湿地类,即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4个湿地型,即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灌丛沼泽。
根据遥感影像图,具有明显河道和水流痕迹属于河流湿地中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河道保持着原始风貌,立地条件异质性较高,形成了空间结构复杂、植被组成丰富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河床至河流具有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本沼泽等,属于河流湿地中的洪泛平原湿地。
表1 辽宁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
此外,2018-2019年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对位于湿地公园的洪泛平原湿地区域内117.87 hm2滩涂地进行湿地植物恢复,这一区段也逐步发育成为灌丛沼泽湿地。具体内容见表2。
1.3 植物资源
据调查统计,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维管束植物有39科84属160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7种,被子植物35科80属153种(单子叶植物10科27属49种,双子叶植物25科53属104种),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野大豆Glycinesoja。水生植被类型以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主要为莎草科、蓼科的湿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香蒲Typhaorientalis、针蔺Eleocharisvalleculosa、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等挺水植物,浮萍Lemnaminor等浮水植物,以及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眼子菜Potamogetondistinctus等沉水植物。滨岸带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基本形成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如杨、柳等乡土耐湿树种。
表2 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分布类型
1.4 动物资源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为多种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大量的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为湿地动物和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公园内有脊椎动物20目46科152种,其中哺乳类4目7科13种,鸟类10目28科108种,两栖爬行类2目6科10种,鱼类4目5科2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0种,均为鸟类。
1.4.1 哺乳动物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东洋界,物种资源相对丰富。由于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依河而定,在其范围内分布的多数为中小型哺乳动物,以啮齿目居多。
调查发现该地区共记录到哺乳动物4目7科13种,其中食肉目2科5种,偶蹄目1科1种,兔形目1科2种,啮齿目3科5种。啮齿目和食肉目占主导地位,共占该区哺乳动物总数的76.92%。
1.4.2 鸟 类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是我国候鸟迁徙路线的东线,已经成为大候鸟停歇的重要驿站。因此鸟类是区域内重点保护物种,以鹭类及雁鸭类居多,且多为夏候鸟和旅鸟。2019年全年累计监测到鸟类约27万只,单日最高观测记录9 220只。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鸟类10目28科108种。
2019年在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内三个观测点(东西辽河交汇处、原生态小区和青龙山)观测统计,春季3月下旬、秋季10月下旬为鸟类高峰期,其中11月上旬发现8只白鹤在此短暂停歇并于11月12日飞走,考虑是由于东北天气转冷飞向南方越冬在此停歇补给。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Ⅰ类保护物种有1种,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Ⅱ类保护物种有10种,包括黄嘴白鹭Egrettaeulophotes、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大天鹅Cygnuscygnus、鸳鸯Aixgalericulata、雀鹰Accipiternisus、白尾鹞Circuscyaneus、红隼Falcotinnunculus、白枕鹤Grusvipio、灰鹤G.grus、蓑羽鹤Anthropoidesvirgo。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的物种有东方白鹳、白枕鹤2种,附录Ⅱ的物种有白琵鹭、红隼、灰鹤。
1.4.3 两栖爬行类
调查发现,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两栖类1目4科5种,其种数占全国两栖动物总数(279种)的1.79%,属辽宁省省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黑斑蛙Rananigromaoulata。两栖类中蛙科和蟾蜍科分布较普遍,属于泛布区种类。
爬行类有1目2科5种,其种数占全国爬行动物种数(401种)的1.25%,其中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为中国特有种。
1.4.4 鱼 类
近年来,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在重点保育区域设置禁入区,严格禁止偷猎、滥捕等违法行为,湿地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物种群不断增加。鱼类资源也由试点前4目5科19属21种,增加到4目5科19属24种,主要有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鲤鱼Cyprinuscarpio、鲫鱼Carassius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等。
多年以来,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康平水源地湿地生态治理,将位于湿地公园保育区洪泛平原117.87 hm2的退化湿地进行湿地植物补植补造,栽植水生植物40.53 hm2,并对湿地公园内的流域进行封育管理。经过修复和保护,湿地公园内的湿地斑块连续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降低,各项生态监测指标明显提升。
2.1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建设工程
2.1.1 河道水系整理工程建设
现有河道水体流通情况较好,两侧水岸为砂石固化为主的自然原型驳岸。为提高河道行洪安全,管理部门对部分区域进行疏浚清淤,清除河道内垃圾和高秆作物,对影响行洪的便桥、障碍物予以拆除。
2.1.2 监控体系工程建设
为加强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与管理,2019年在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及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安装了36个视频监控点,监控设备为高清摄像头,探测距离15 km。湿地公园实行网格化区域全覆盖,确保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1.3 周边污染控制工程建设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无常住人口居住,但临近村庄的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水体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管理部门加强湿地公园周边地区的污染源控制,一是建设辽河支流八家子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分别为1 500 m3、800 m3,由粗格栅、调节沉淀池、生物反应池,二沉池、深度处理车间、机械混合、机械絮凝、斜管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水生植物塘、再生回用系统组成,采用A2O污水处理工艺,出水达到Ⅲ级A指标。二是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为了配合保护辽河生态安全建设,康平县组织各基层部门,全民动员,消杀清扫,重点对各乡镇村庄的街道卫生、垃圾死角和垃圾清运点等重点区域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治理,对重点生产生活设施、场所等进行全方位消毒消杀,消杀生活垃圾堆放点、公用厕所、人畜粪便堆放点、堵卡点等点位53 338个,每村做到“日清日报”,已达到行政村、自然屯全覆盖。
2.2 湿地恢复工程建设
2.2.1 湿地植物恢复
为加快湿地恢复速度,结合当地地带性植物生物学特性,连续对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恢复建设,主要栽植以东北湿地群落为代表的湿地植物,起到了净化水源和固土作用。利用国家、省、市县各级财政湿地补助资金,积极开展湿地恢复工作。2011-2019年,先后完成了景观绿化、祺城荷花塘等项目,种植柳树、杞柳等湿地耐湿植物117.87 hm2,水生植物千屈菜19 hm2、三棱藨草20.87 hm2,进一步增强了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能力。另外栽植能防涝护堤、治理环境、提升景观的河边湿地最佳绿化植物2万余株。
2.2.2 改善湿地水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工作,积极恢复退化湿地,目前已完成湿地修复1 866.7 hm2,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有效利用湿地蓄水、净化等功能,辽河水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前,2014年辽河康平-昌图段全年12个月中8个月达到Ⅳ类及Ⅳ类以上水质,其中6月、7月、11月、12月为Ⅴ类水质。按福德店、三合屯断面地表水监测数据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指标统计,辽河康平-昌图段年平均值为26.37 mg·L-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2019年按福德店、三合屯断面地表水监测数据中的氨氮指标统计,辽河康平-昌图段年平均值为0.72 mg·L-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3.1 管理机构
为强化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和建设,康平县政府成立了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管湿地公园的保护、建设与管理等工作。管理中心为股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人员9名,工作人员稳定,专业比较全面,办公设备齐全,工作经费有保障,规章制度完善并得到很好执行。
3.2 管理制度
制定并颁布了《辽宁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奖惩办法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3.3 湿地科研监测及科普宣教体系建设
3.3.1 开展科学研究
结合湿地公园独特的鸟类资源及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目标,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与中国环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进行合作,开展了“辽河区植被缓冲带恢复项目研究”、“辽宁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鸟类观测与生物特性研究”、“辽河植被生态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等研究课题。
3.3.2 建立湿地科研监测体系
湿地公园成立了湿地科研监测中心,配备水质、鸟类、生境等湿地监测信息系统及水文水质监测设备、防火监测、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以及疫源疫病监测站。主要负责各项科学研究监测项目的开展,建立湿地生物资源数据库,开展国内外湿地科研交流与合作,对园内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以及各项科研管理、科研成果归档等。
为健全监测体系,对湿地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能对火灾进行预警,2019年在湿地公园区域内及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安装了36个视频监控点,总投资 165.48万元,确保监测人员对大量迁徙鸟类进行有效保护以及对周边环境变化的应对。
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利用生态监测点观测数据,与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共同开展不同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的差异及关联研究,揭示水质变化与土壤、水生植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湿地环境和鸟类的影响,为湿地治理及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②珍稀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湿地鸟类及野生动物日趋丰富。国家级濒危物种种群及停留时间也在增长。因此,湿地公园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共同开展对湿地鸟类及野生动物生态习性,湿地珍稀动物及栖息地的观察;种群繁殖生态学;生存能力分析与保护措施;种群资源利用与开发技术进行统一研究。
通过多方合作,结合第二次湿地调查,已完成了湿地公园重点湿地动植物调查,并编制成册,为今后开展水质、水文、大气、外来物种、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监测工作提供全面的湿地公园主要情况,对湿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并编制了辽宁康平国家湿地公园水生动植物图鉴。
3.3.3 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
湿地公园宣教中心位于管理中心内,面积400 m2,包含多媒体展示、生物标本展示等内容。在户外设置了宣教广场、宣传栏、宣传长廊,通过景观营造结合湿地宣教中心等直观的方式对游客进行科普宣教,让公众系统地了解湿地相关知识、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公众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